我的第一篇论文:保水采煤观点的诞生

2017-04-11 18:30:13范立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年6期
关键词:进德保水总站

范立民

(1.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2.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 西安 710054)

我的第一篇论文:保水采煤观点的诞生

范立民1,2

(1.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2.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 西安 710054)

参加陕北侏罗纪煤田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三年半后,我已经走遍了神木北部矿区的每一条沟溪,测量了毛乌素沙漠东缘的每一个泉水,目睹了瓷窑湾煤矿突水溃沙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饮马泉断流、顺沟渠水库渗漏的全过程,调查发现地下水位下降区部分植被枯萎、死亡。于是,1991年冬天,我撰写了《神木矿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一文,寄给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这是我独立思考、独立撰写的第一篇小论文。

论文寄出,自然是漫长的等待,我并没有奢望发表。还好,大概过了不到2个多月,编辑部来信了,迫不及待地打开,绿色底纹的方格稿纸上,是编辑潇洒的字体,落款是编辑“张进德”,大概意思是论文很好,予以录用,但需要交纳450元版面费。我一听蒙了,450元,相当于我5个月的工资,第二天,我硬着头皮去找科长,说明情况,科长连思考都没有思考,就拒绝了。

于是,我只好再次硬着头皮,给张进德编辑写信,说明情况。这次很快,大概半个月,张进德就回信了,说:“版面费是大趋势,很多期刊都开始收了,也是迫于办刊经费的不足,…尽管你们单位不给支付,我们也要发表,因为文章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收到这封信大概是1992年3月份,随后文章在1992年第6期发表,还收到了近百元的稿费,“名利双收”。

我的第一篇论文就这样诞生了,高兴了很久…该文有这样一段:“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波及到上部的萨拉乌苏组含水层,不仅造成大量的水沙涌入矿井,同时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干涸、地质环境恶化、风沙入侵。因此,生态脆弱区的地下水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首次提出“保水采煤”的观点。

从那以后,我一直致力于陕北侏罗纪煤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相关勘查、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了多项涉及“保水采煤”的项目,发表了系列论著,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保水采煤”成为煤炭科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初步形成了保水采煤的技术体系,受到了钱鸣高院士等著名科学家的高度评价,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阴差阳错,2012年2月17日我被任命为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不久,在杭州参加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总工程师座谈会。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多数朋友并不认识,会间休息时,在会场外走道,金海峰同志很热心地给我介绍一位帅哥“张进德”。我握着张进德同志的手,说:“张老师好,我和您通过信,不过是20年前”,简单谈了我第一篇论文的发表过程及他给我的两次来信,并告诉张进德老师,该文提出的“保水采煤”论点,已经成为煤炭科技界的研究热点。也许是经手的论文太多了,张进德同志显然对此文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但他说,一定是文章好,不然不会给你发表的。

二十几年来,虽然很少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发表文章,但该刊是“保水采煤”的策源地,并得到了广泛响应,尤其是近几年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西部矿区保水采煤研究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并取得重要进展。去年,我还策划召开了一次“保水采煤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虽然参加人数不多,但没有套话,没有大话,实实在在的开展学术交流,会后,2017年第1期《煤炭学报》集中发表了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钱鸣高院士审读后,给主编写信“很精彩,各抒己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期待继续跟踪报道”。《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也将在2018年第1期出版“保水采煤”专辑。

回忆起26年前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投稿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第一篇小论文得到编辑部青睐,所提出的观点,也已经生根发芽。在创刊60周年之际,衷心感谢编辑部的同志们,有了您们的无私付出,才繁荣了学术,培养了人才,促进了科技进步。

注:据2017年8月17日中国知网检索,系统共收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文章6792篇,该文被引70次,排第97位。

范立民(1965-),男,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二级),主要从事保水采煤、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工作。 E-mail:498518851@qq.com

猜你喜欢
进德保水总站
北京三元集团畜牧兽医总站
北京三元集团畜牧兽医总站
IMPULSIVE EXPONENTIAL SYNCHRONIZATIONOF FRACTIONAL-ORDER COMPLEX DYNAMICALNETWORKS WITH DERIVATIVE COUPLINGS VIAFEEDBACK CONTROL BASED ON DISCRETE TIME STATE OBSERVATIONS*
高温干旱果园“保水”是关键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20:04
O(t-β )-synchronization and asymptotic synchronization of delayed fractional order neural networks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讲好监测好故事
中华环境(2021年8期)2021-10-13 07:28:46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浅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7:59
保水缓释氮肥在海南砖红壤中的保水缓释效果研究
3种高吸水保水材料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