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建构

2017-04-11 16:54:15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育人大学生能力

张 皓

★教育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建构

张 皓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行为,通过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建构主义解读,高校建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充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机构,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同时,要深化改革,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模式,加强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体系;建构

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1]。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阶段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逐步迈向“普及化”。而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划分不仅仅是一个入学人数比例的简单分段,其内涵更是一种预警机制,高等教育需要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高等教育在大规模扩张的同时亟须加强内涵建设,需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学会学习、自由全面发展。2004年,南京审计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学生学习支持中心,随后国内一些高校也相继建立了类似机构,积极探索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的建构,在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生涯发展、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全方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在发展与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行为,所建构的相关保障与支持系统体系,最终的目标是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动机策略等进行相应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指导与引领,从而通过这一系统体系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行动过程中思考各类相关内容的意义与价值,以及针对通过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如何达到有效的学习等相关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式方法创新得当,学习资源有效利用,最终实现学业的完成及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一、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中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问题行为

传统的高校育人路径及僵化的育人理念,一直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相关发展问题当成是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以及习惯问题,并认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相关功能,如思想工作、心理干预等予以解决。但是如果高校管理者、教师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从“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本”的相关新的育人理念进一步分析和审视,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思考,学习困难、学习障碍的部分学生并不是都是因为思想的不端正、心理的不健康以及习惯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与发展中还可能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习动机方面。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及当前经济体制的转型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必然会引伸至校园,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必然要面临这些诸多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大学这个“小社会”,面临着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进了大学突然间没有了目标,处于一个迷茫的时期,学习上及生活中的这种不适应,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在以上问题出现后,学生又因为自身的控制约束力较差,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方法不再是考虑的范畴,自信心的缺失又使其不能主动向其他同学及辅导员教师寻求帮助,最终造成了学业的下滑。

二是学习策略与方法方面。中学阶段事实上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生个性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及时的张扬,学生对未来发展主动思考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甚至有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够正确处理在学习发展及职业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进而引发心理疾病。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应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基于不同的学生个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方法,进而因材施教,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发展,这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价值取向而形成的重实用技能轻基本素养、重专业训练轻人文培养、重个性发展轻适应性发展的现象比比皆是,忽视了大学生人文情怀、社会规范、批判与创新精神的学习与塑造。部分高校教学内容陈旧、教材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性学习能力,学生学非所愿、学非所长,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和对大学学习内容的消极对待。笔者对某高校2014年本专科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两个学期期末考试不及格人数比例高达12.0%、12.6%,部分学生还有多门不及格,2015年甚至有3.6‰的学生退学,比例较高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业问题。

四是发展能力方面。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将会更多地面临对未来人生发展的困惑与焦虑,以及人际沟通、执行力、核心竞争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可迁移能力的缺乏。而学习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专业技能的指导。因此,提高学习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逐渐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发展需要。

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构主义解读

对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与管理是构建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所面对的重要任务与目标。通过体系的指导与支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协同育人,进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各类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学习,实现其价值意义的发挥,掌握新的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的完成,培养核心竞争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特定的环境、他人的传授与帮助、学习媒介的介入等建构了学生知识学习、习得的路径[2]。而特定的环境、他人的传授与帮助、学习媒介的介入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所以学生应是学习的中心,并且这种学习是基于自主学习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表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动地位,同时也需要环境和他人的支持。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好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成长目标高度契合,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地位,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能力。在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等协同育人作用下,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知识、全面发展,从而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环境育人是强调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环境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它包含了学习与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既包括校园建筑、自然景观,也包括校园文化、制度文化,校风学风,等等[3]);社会合作则是实现协同育人的基本途径,是产研学用多渠道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上的共同作用。

三、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的建构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的建构,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得以很好的把握与掌控,并能够从宏观上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从而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更为高效科学、以人为本。通过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的过程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相应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独立的思考分析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综合的思考技能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唤起、指向、强化和维持等相关功能,是引发并维持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有了正确、明确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过程问题行为则会迎刃而解。

大学生学习支持与发展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全面发展的自觉性。如准确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积极期望,发挥期望效应的激励作用,做好学生的自我激励;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创设一个安全、信任、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

(二)因材施教,精细育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95后青年一代是具有鲜明个性化的一个群体,随着这一批大青年步入高校,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批人的个性化、多元化特点要求高校育人工作更加精细化,针对这个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发展指导。

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针对学习动力不足、发展目标不明确的学生,首先,应深入了解其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针对相关的问题共同提出相关的策略,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同时针对目标执行相关的策略。其次,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的问题能及时疏导,提供一对一的帮扶策略,能够善于倾听学生的诉求,理解学生并能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个人学习与发展提升计划。对于优秀学生,能够针对其在创新创业、执行策划、领导能力等方面突出潜力,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系统的专门培训以及校内外相关平台的实习与实践等,全面提升这一部分大学生的优势,为其打造个性化发展的路径。

全体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问题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重视收集学生的即时状态,并能够做到信息的跟踪与反馈,把握大学生的即时需求,进而能够在学习方法、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组织策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并以此打造本系统的即时工作作坊[4]。当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遇到相关的问题,在一个时期内迷茫、目标模糊时,可以通过这一系统体系进行咨询、策划等,与相关的教师或者高年级的学长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路径。

(三)建立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机构,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

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支持工作涉及学生培养的诸多方面,健全有效的组织制度和管理机构是高校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体系能够顺利运转的重要保证。适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保证来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指导机构具备协调调动所需教育资源的能力。

为帮助学生成长,以便捷、共享、专业、高效的服务为学生生活、学习、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国内已有许多高校建立了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浙江省2014年底101所高校已全面建成学生事务中心(或办事大厅),成为全国首个学生事务中心高校全覆盖省份[5]。虽然在名称上略有差异,但这些机构都主要围绕学生在教务管理、帮困助学、后勤保障、就业创业、心理资询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保卫处、后勤服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在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分别设立服务窗口,为广大同学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是一个高效率的学生工作平台。

目前,高校的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更多的工作集中于为学生服务、咨询等日常事务方向。研究认为,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可以将类似南京审计学院率先创办的学生学习支持中心和其他高校成立的学生事务中心的相关职能整合起来,统一归口学工系统,从而明确岗位职责,着力队伍素质提升,在做好服务、咨询的同时,侧重点应在学生学习与发展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形成全面兼顾、重点突出的教育合力。既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相关的意见与思路,同时这个平台还需担负着督导与信息反馈、答疑与方向指导、评价与总结反馈等相关方面的工作,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师生互动,形成一个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支持模式。

(四)深化改革,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学生与教师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以实现环境育人、协同育人的效果。

要提升教师在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体系中的指导能力,需要教师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升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模式,建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机制,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体系上,教师可以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以慕课为代表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实现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对接,加强应用型人才、紧缺人才和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在线学习学分管理、学籍管理、学业成绩评价等制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教师指导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学校层面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协同育人。可充分利用高校服务地方过程中形成的相关平台,诸如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基地、相关科研机构等,打造特色的人才培养平台资源,形成人才培养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同时也将科研成果、先进技术、企业培训课程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多渠道全方位实施融合式全流程协同育人。同时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一批校内外协同育人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服务平台,实现与社会、与实践的对接,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服务地方的责任感。

(五)创新模式,加强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加强大学生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开展文化素质系列讲座、组织艺术教育的问题,它涉及的是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更涉及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等深层次的变化[6]。

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通识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教学方法、内容等多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改革。在专业教育为主体的高校中,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以此为导向,一种模式是设立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部门机构,并能够作为平行的教学组织部门,进行相关的课程规划、实施、组织或管理。第二种模式是成立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第三种模式是成立通识教育学院或书院式的住宿学院,第一学年,学生在学院学习相关科学大类的课程,第二学年及以后,学生在专业所在学院进入专业学习[7]。

[1]教育部.全国教育统计公报[EB/OL].http://www.eol.cn/html/ky/2014jygb/index.shtml

[2]仵林军、高希.大学生学习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J].前沿,2014年第11期,p195

[3]张皓.高校学生教育激励环境的优化[J].社科纵横,2011年第7期,p150

[4]耿睿、詹逸思.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12年第6期,p73

[5]段留芳.浙江有101所高校建成学生事务中心[EB/OL].http://edu.china.com.cn/ 2015-09/14/content_36580411.htm

[6]庞海芍.通识教育内涵解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第12期,p132

[7]庞海芍.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径分析[J].大学(学术),2010年第7期,p44

[责任编辑:王鹤艳]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ing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Based on Problem Oriented

ZHANG Hao

Considering the related problems that the graduates are confronted with in their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goal to cultivate the higher qualifie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it is necessary for colleges to construct a supporting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for the sake of making full use of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roles and the teachers' leading roles and also to construct a supporting institution for the sake of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sides, 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the reform and to establish a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Lastly, the new model and enrich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train a higher qualifie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张 皓,四川文理学院研究员。(四川达州,邮编:635000)

G645

A

1674-8824(2017)02-0084-04

猜你喜欢
育人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抄能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