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现状与完善

2017-04-11 15:53王雪梅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腐败法治

王雪梅 鲁 昕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65)

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现状与完善

王雪梅 鲁 昕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65)

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注重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积累了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丰富经验。十八大以来,在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党内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法治建设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完善党内政治生态治理,以期开辟党内政治生态新局面。

党内政治生态;治理;完善

当前,局部恶化的党内政治生态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政治风气,给党风、社会风气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清除产生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的环境条件,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的智慧选择。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存问题,探求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完善路径。

一、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存问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功效。然而,党内政治生态却依然存在部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官不聊生”的从政风险误解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强化了作风建设,越来越多的“老虎”、“苍蝇”被打被拍,民众欢呼雀跃。一小部分党员干部从思想上、信念上开始动摇,认为为官难,进而充当“好好先生”,不再为民谋福,选择明哲保身。甚至出现了“官不聊生”之类的颇具“迷惑性”、“片面性”的混淆视听的错误言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1]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行了一系列净化政治生态行动,只要违法乱纪一律严惩,实行“零容忍”,导致少数领导干部觉得抓得太严,管得太死,官不聊生。其实,这种高压态势对于大部分领导干部来说,应该是感觉为官不易,故而更应提高自己,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是像少数领导干部鼓吹的那种“官不聊生”。这种“官不聊生”的从政风险误解其实是由少数领导干部作为党员理想信念的动摇,价值观的扭曲造成的。大肆渲染这种误解,导致党内领导干部人心惶惶,这是以言论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的平衡。

(二)“为官不为”的异化政治形态

“为官不为”在人类政治生活中一直潜在在场,它会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和体制、政策、社会制度的变更在形式、频率和程度上有所变化,是一种异化的政治形态。自十八大以来,在高压反腐的铁腕下,存续于人类政治生活中的“为官不为”现象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普遍性、顽固性的突出问题。

2015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指出:“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2]的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员干部厉行整治,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力度大大加强。但是一部分领导干部并没有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改革和整治,反而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奉行“不做就不错”的原则,存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不想为、不作为。也有一部分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总是回避工作职责,担心引火上身,不但推卸责任,更加逃避责任。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害怕面对难题,害怕解决难题,将难题像皮球一样踢过来踢过去,害怕挑战,害怕失败。“为官不为”作为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的突出问题,其成因多方面,但一定程度上,这种异化政治形态对于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构成了严重阻碍。

(三)“特权腐败”的权力监督漏洞

腐败问题往往伴随着权力的存在而滋生,是国内外都难以治愈的社会和政治顽疾。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腐败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特权腐败”更是腐败中的重中之重。大量的腐败案例表明,特权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和条件。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居官位而自傲,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开后门,拉关系,以权谋私,特权思想严重,从而破坏党内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4]凡权力的使用都应有相对严密而有效的监督和制衡。因此,党内政治生态治理必须要坚决打击“特权腐败”,要建设具有持久性、针对性的党内监督机制,深化党的制度改革,规范权力运行,以制度建设来防治特权,遏制特权。

(四)“小官巨贪”的基层反腐势弱

基层公务人员是党和国家事务的管理者,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重要群体,在国家政权稳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基层公务人员数量庞大,影响力广,其腐败将直接破坏政党的群众基础。十八大以来,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高压反腐态势下,党中央已经整治了不少腐败“老虎”,部分高官纷纷落马。但是“老虎好打,苍蝇难拍”,在我国“小官巨贪”态势依然严峻。“土地奶奶罗亚平、工程硕鼠戴兵、广州市沙河镇党支书贪污受贿三个亿、四川省彭山县观音镇镇长徐庭伟贪污受贿三千万”等,这些轰动一时的案件中,当事主体大多是基层公务员,他们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社会稳定。

在各地出台的工作报告中,基层公务人员腐败比例畸高,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在治理基层公务员的腐败问题上触及面还不够广、不够深入,反腐力度还有待加大。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彻底解决基层公务员的腐败问题,而对于我国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下,基层反腐的路径、机制和建设必须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基层廉政体系。

二、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完善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4]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5]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包含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法治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要素相互牵引、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治理。因此,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探析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完善路径。

(一)坚守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弘扬政党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首要任务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在党内政治生态的治理过程中,共产党员是主体,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坚守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精神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到2017年间的讲话中,多次将理想信念视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必须之“钙”,并且强调“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员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先进典型,把自己摆进去,经常自行修身,打扫思想灰尘,进行“党性体检”。理想信念的动摇,就是“党性体检”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缺钙”问题。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少数党员干部彻底背离了党性要求,推行“理想是远的,政治是空的,权力是硬的,金钱是实的”,思想空虚、求神拜佛,背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贪图私利、腐败堕落,直接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败坏党内政治生态风气。因此,党内政治生态治理亟需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7]

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首要任务不只是坚守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还要弘扬政党文化,这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精神滋养。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观念体系。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包含了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发展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的思想文化基础,它能引领党内政治生态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前行,形成党内政治生态的精神合力。因此,在坚守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同时,也要重视思想建党,弘扬政党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那么,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如何才能补上必须之“钙”,如何弘扬政党文化呢?一是强化“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旗帜鲜明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有的放矢,直抵心灵。三是深入推进“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人民意识,群众路线意识。四是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克服错误思想,坚定政治立场。

(二)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廉洁政治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组织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8]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目前,党内依旧存在的选人用人不良现象,如凭主观好恶选人,拉帮结派用人,不仅扭曲了党内正常的政治规则,更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风气,严重恶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因此,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这为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提供了人才储备和组织保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首先,要严格执行党员干部任用程序、制度和机制,真正给敢于担当的干部赋予历史的使命与责任,为选人用人把好第一道关口。其次,要切实抓好这个“关键少数”,不仅仅抓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抓高级干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具有带头示范、以上率下的重要作用,其一言一行都关乎党内政治生态治理。

马克思在对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经验进行总结时认为政府必须要廉洁,政府官员必须要廉洁。邓小平曾强调:“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9]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更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重要组织保证。近些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局部恶化,腐败现象蔓延,党员干部受到严重腐蚀,如果不严加治理,必然会摧毁党的先进思想、正确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改变党的性质。因此,党内亟需建设廉洁政治,以保障党的系统和权威。建设廉洁政治是一项内容复杂、参与面广的系统工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关注。第一,注重廉洁文化氛围的建设;第二,深化重点领域及基层领域的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改革;第三,扩大对权力的监督范围,尤其加强基层反腐败建设;第四,建立大众参与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

(三)深化党的制度改革,强化党内监督管理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重要环节

党的制度是一种调整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党员行为的规范,是关系党内政治生态廉洁清明的重器。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改革是最大红利,欲从根本上遏制特权腐败还得靠深化改革。因此,深化党的制度改革也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暴露出党的制度方面存在一定弊端,这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要消除这些弊端,破解难题,必须要深化党的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抓好制度的顶层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堵塞漏洞,在深化党的制度改革过程中完善党内政治生态的治理。

近年来反腐态势凶猛,党中央查处了大量腐败案件。这些案件的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发生在监督盲区。这些由于监督不到位而发生的腐败现象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深化党的制度改革,强化党内监督是完善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必然选择。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通过党内监督无禁区、无例外,确立了监督全覆盖原则,既强化党内监督,又注重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结合,有利于更好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治理基层公务人员和地方公务人员中领导干部腐败问题,杜绝“小官巨贪”等腐败现象。那么,如何强化党内监督?首先,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自觉,这是加强党内监督的“软”约束;其次,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手段,这是加强党内监督的“硬”约束;最后,制约党员干部权力,保障人民大众权利,“软硬兼施”强化党内监督。通过不断强化党内监督,完善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最终能还原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

(四)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构建法治型政党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10]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其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1]党的纪律建设能够维护党章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坚定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为防腐败构筑坚实的“笼子”,能持续有效为党内治理提供源泉。因此,对于党内政治生态的治理必须将党的纪律建设挺在前面,在传承中国共产党96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以改革思路推进党的纪律建设,逐步编织出更加符合新时期共产党执政的纪律,促进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改善。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严的纪律、严的规矩要求全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开辟党内政治生态新局面提供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12]目前,党内政治生态的恶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党及其成员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思维模糊,导致其对纪律无视,对法律无信仰。构建法治型政党,要求领导干部对法律心存敬畏,按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这是对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根本保障。

法治作为社会进步状态的整体性标志,其辐射力与渗透力逐渐反映在对政党的要求上。构建法治型政党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制度建设、法治行为建设、法治作风建设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五个方面深入推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党内政治生态问题,把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摆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格局中进行,提升到法治层面。第一,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是通过培育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形成依法办事的法治思维,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第二,推进法治制度建设是通过制定科学严明的党内法律制度,强化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良好风气。第三,推进法治行为建设是通过党组织领导干部及其成员学法、尊法、守法、执法等法治行为,自觉养成法治习惯。第四,推进法治作风建设是通过将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先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后立优良作风和创新工作作风,以此破立结合之法构建法治型政党。第五,依法办事能力建设是通过培养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使其能运用法治思维破解新时期的社会管理难题,提高基层整理法治化水平。

[1]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15-03-17.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

[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9.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R].党建研究,2014(2).

[7]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31.

[8]盛若蔚.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7.

[10]习近平.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66.

[1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 L].新华网,2016-07-01.

[12]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D26

A

1674-1676(2017)06-0085-04

王雪梅(1988- ),女,山东莱州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鲁 昕(1975- ),男,山东武城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徐 芳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腐败法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