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玲 王金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浅谈徐州优秀地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
蒋玉玲 王金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集中各区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总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以体现,两者具有天然的吸附性。徐州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彭祖文化、汉文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淮海战役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徐州地域文化里浸透的“敬业”“诚信”“友善”等基因有助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建设。
文化;地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中华文化在不断变迁和发展中,在特定区域形成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基本价值观念,是在集中各区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总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以体现。这种关系决定了二者具有天然的吸附性,完全可以共融互助,共同发展。在地缘上沟通南北,在文化上交融南北的特点使徐州在利用地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徐州是彭祖故国、项羽故都、刘邦故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其中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部分,体现了徐州文化的“精、气、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深人挖掘徐州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以此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接地气,贴身而贴心,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彭祖是世界上第一位文化名人,他留给世界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光辉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毛主席在谈到彭祖时,指出“彭祖为开发这块土地付出了极大地辛劳,他带头挖井,发明了烹调术,建筑城墙……。”殷商武丁年间,大彭国被灭,彭祖离开彭城(今徐州),隐居并开发福建武夷山,不久又开发广西龙胜彭祖坪,最后抵达四川彭山县,另外,在浙江临安、广西临桂和东兴、陕西宜君等地也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彭祖文化所蕴含的这种开拓创新、不断奋进的彭祖精神升华为民族精神。新时期徐州精神中的“创业创新”就是对彭祖精神的发扬;海内外的彭祖彭姓后裔和非彭姓后裔,寻根问祖,振奋精神,乐于报效祖国,有利于振兴中华和民族富强;两岸及世界各地彭祖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更能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彭祖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养生文化所具有的普适性,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外交的开展,为我国各项建设营造安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总之,彭祖文化的精髓激励着中华儿女继往开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就是我们的国民性和民族精神。徐州是两汉文化发源地,以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画像石、汉俑、汉墓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将徐州经历的岁月沧桑,承载的精深文脉,博大的历史情怀尽情彰显。汉高祖刘邦的一曲豪迈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展现了汉文化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势和奋发进取、敢于担当、无所畏惧、以天下为己任的风格。“陵母训子”中王陵之母的果敢和不屈不挠也体现了汉文化精髓。这些精髓已融入全民文化之中,鼓舞着国人满怀豪情地战天斗地,不断前进。徐州素称“兵家必争之地”,有史记载的大小征战就有三四百起;不仅战患不断,而且洪水侵扰、灾害频繁,徐州又称“洪水走廊”,沂、沭、泗、黄四条大河流经这一带,屡次泛滥,造成灭顶之灾。在战争和洪水的双重挤压下,锤炼出徐州人与天斗、与地斗的执著、勇武、不信邪的精神和平实自然的豪爽气质。[1]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这些秉性积极加以激发和引导,定能迸发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蓬勃力量。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概念,同时也具有普世价值。徐州厚重的地域文化,蕴含着“和谐”的基因,丰富了生态文化。
博大精深的彭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其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彭祖强调遵循“精气和合”的自然法则,要“不失四时之和”,其“养生论”、“莫伤论”,都是建立在“和谐论”的基础上的。彭祖文化的灵魂就是和谐安康,他教诲人们与自然协调,与他人协调,自我身心协调,所强调的“道法自然、追求和谐”的观念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对后世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如孔子继承彭祖“扬则抑,抑则扬”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而创中庸之道。彭祖文化作为一种原始的生命哲学,为全人类提供了重生命、善养生、追求人生幸福的普世价值,传承和实践彭祖养生文化,可以开发人体免疫潜能、康复潜能、长寿潜能,袪病强身,提高生命质量,做到身心和谐;彭祖养生治身,以积德行善为先,给人的价值观念树立了标准,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彭祖的养生文化,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启示今天的我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追求,徐州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刷新了城市形象。徐州通过“进军荒山”、“显山露水”、“生态修复”、“还绿于民”等工程,将塌陷区建设成为涵养生态功能区、环境优美景观区、高效农业标杆区,完成了百年煤都的华丽转身,从“一城煤灰半城土”蝶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形成了山水相依、南秀北雄的园林城市风格,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如今,徐州到处展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感叹道:“完全没有想到,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极其美丽,山水组合的旅游城市,这完全认不出来了,把历史和现代,把它的过去的辉煌和当代的尊严能够结合在一起,把经济建设和生态文化组合的那么有机,组合的那么令人陶醉,这就是徐州。”[2]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也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在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徐州是一片红色沃土。易中天在《城市与人》一书中谈及徐州时说:“不知有多少血性男儿在那里横刀立马,挥戈上阵,与守城之军或来犯之敌一决雌雄。”是的,在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的抗争中,无数“血性男儿”书写出气壮山河的历史:上世纪20年代,以铜山车站机务厂“8号门事件”为导火索而发生的陇海铁路大罢工,成为我党初显身手的重大事件;[3]上个世纪30年代,爱国青年吴迈在徐州云龙山留下摩崖石刻“西楚号霸国,子弟夙称雄。何不奋余烈,直捣海天东!”,抒发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气概;在艰苦卓绝的淮海战役中,提出“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口号的徐州人民以实际行动创造了“以60万战胜80万,真正的奇迹”(斯大林语),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涵,同时将人民的爱国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除淮海战役纪念陵园、“8号门事件”遗址外,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还分布着碾庄战斗纪念陵园、马陵山宿北大战指挥所遗址、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小萝卜头”纪念馆、王杰烈士陵园、双拥碑等红色文化遗址。把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大大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要充分利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徐州在2016年全国城市GDP百强榜中排第31位,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2016)中排第三十六位,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多年,能取得这些佳绩,靠的是广大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爱岗敬业,辛勤劳动。而徐州地域文化中蕴含的“敬业”理念,成为激发我们敬业奉献的动力。今天,徐州在各条战线涌现出了许多劳动模范,发挥着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他们中,有从警20多年,以“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为座右铭,屡破大案要案的江苏沛县公安局民警周宪伟;有爱岗敬业数十年,在双肾切除后依然坚持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的丰县土肥站站长渠立强;有被徐州老百姓亲切称作“地平线下的太阳”的“下水道四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岗敬业的“下水道四班”已经成为徐州一张靓丽名片。组建47年来,这个光荣的集体曾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诸多荣誉。“宁可脏一人,服务千万家”的“下水道四班”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无论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的基本价值追求,其立足点都是诚信。
我们常用成语“一诺千金”来形容某人说话算数,极有信用。这个成语就源于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发生在古徐州的“季子挂剑”的故事。《史记·吴太伯世家》曰:“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之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徐人高其谊,为筑台以表之。”自此,“季子挂剑台”成了中华民族诚信精神的象征,表明了古人对情、对意、对诚实、对诚信的珍视。“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吴季子诚实守信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人们进行诚信教育的楷模。徐州在云龙山十里杏花景区内重建“季子挂剑台”,以激励人们传承先祖有情有义、诚实诚信的传统美德。[4]
“君子一诺,重于泰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是古人对诚实守信的郑重宣示,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面对社会诚信现状不容乐观的现实,近年来,徐州市不断激活传统美德的徐州“基因”,打造“好人文化”,以榜样力量鼓舞人,以先进事迹感染人,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徐州好人”,其中包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第六届“感动徐州”十大人物杜长胜。这位来自徐州睢宁梁集镇梁集村人的77岁老人,通过多年辛苦努力,替因车祸去世的儿子还清了330万元的债务,被人们尊称为“诚信老爹”。老人宝贵的诚信品质,像一束耀眼的火炬,点亮了古彭大地的诚信之光,成为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
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孟子曰:“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为人、处事的重要准则,成家、立业的重要法宝。
“友善”的徐州演绎就是“有情有义”。徐州虽属江苏,但因与儒家文明的发祥地山东毗邻,深受齐鲁文化影响,形成了重礼尚义的传统。在徐州的地域文化中,无论是名胜古迹、人文故事还是民间美食,都或多或少渗透着“情义”的因子,“情义徐州”已经成为文化符号。徐州市歌《一饮尽千钟》将徐州人在历史沧桑巨变中积淀成的重情重义的秉性高度展现。梳理徐州历史文化发展的图谱,无论是悲壮的垓下一别,还是丁兰刻木事亲的动人传说,也不论是季子挂剑的信义之举,还是陶谦三让徐州的千古美谈,都彰显着情义。就连徐州的特色小吃烙馍也充满温情。柔中有韧的烙馍相传为父母妻子送给亲人上战场时的食物,它蕴含着忘不掉的故乡滋味和家人的爱。“情义”两个字既凸显了徐州和徐州人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域文化中的映射。
“情义”作为徐州地域文化的一种特质,在吸引外来文化、融合过往与现实中不断延伸,形成这座城市的新的文化自觉。徐州人的“情义,在具有时代特征的“好人”“道德模范”身上得到传承:“非典”肆虐,“牺牲一人,平安一方”的有情有义的丰县籍民工张先俊;30年见义勇为16次,决心一辈子做好人的“勇士”夏爱民;勇救轻生女的“肉垫所长”宗德宇;被习大大点赞的跨国捐髓的徐州小伙张宝等,凝聚成了徐州的“情义群像”。[5]从“爱心围巾”到“温情玫瑰”再到“友善墙”,从“扶贫济困手拉手”到“温情徐州?慈善博爱”……徐州人的温情与亲和力通过新时期徐州精神的“有情有义”得以体现。
优秀的徐州地域文化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以传承、弘扬徐州优秀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做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和融合,并着力深化其文化内涵、文化认同、文化体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淮海大地的培育和践行,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1]张成珠:名城之魂与魅力徐州[J].文化月刊,2007(9):17-21.
[2]朱 静:“文化及时雨”滋润徐州人——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纵论徐州文化[N].徐州日报,2012-09-30(5).
[3]廖 生.江苏第一个党支部在徐成立,晨报记者探访“八号门事件”旧址[N].都市晨报,2011-05-30(A3).
[4]王华超.人民论坛:重修挂剑台的启示 [N].人民日报,2004-04-12(4).
[5]卞海峰.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J].中国记者,2016(6):121-122.
D64
A
1674-1676(2017)06-0067-04
江苏省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苏北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SJ B710070)。
蒋玉玲(1973- ),女,四川广安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王金娟(1978- ),女,江苏沛县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责任编辑:郭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