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政府理财和公共服务水平

2017-04-11 13:06山西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
山西财税 2017年9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目标

□山西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政府理财和公共服务水平

□山西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

编者按:6月底山西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举办了2017年省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培训班,省林业厅、省交通厅等6个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做的相对好的部门,做了典型发言。为了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高我省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和水平,现将有关材料予以刊登。

省扶贫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按照中央、省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2016年山西省扶贫办着力以提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为主线,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手段,以评价结果应用为激励,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积极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整体绩效管理

根据中央、省有关政策要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现在已采用因素法分配,切块直接下达到县,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省级不能指定具体项目。在新的资金分配机制下,我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管理也由原来针对具体项目绩效管理转变为现在的整体绩效管理。

(二)加强绩效跟踪监控

对绩效目标薄弱的地方,加强绩效跟踪监控,采取强力措施推进绩效目标完成。通过近年来中央对我省、我省对市县的绩效评价情况,反映出扶贫资金结余结转率居高不下是我省资金绩效管理的一大难题和不足,2015年结转结余率达到67.44%,为全国最高。为破解这个难题,2016年我省通过集体约谈、专项督导、发出通报批评电和督办令、加快统筹整合使用、实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情况“一周双报”和改革资金支付制度等措施加快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进度。

(三)完善资金监管机制

资金监管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绩效目标的重要保障。近来来,山西省扶贫办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加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与项目审批权下放、资金统筹整合相适应的资金监管机制。近年来,山西省扶贫办以《山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为核心,制定具体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强化党政监督,建立脱贫攻坚制度和督查巡查制度,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重视社会监督,发挥人大监督作用,设立12317扶贫举报电话,在门户网站设立行风政风电话和信箱;支持舆论监督,建立重大涉贫事件处置反馈机制。建立起党政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三位一体”脱贫攻坚监督体系。省脱贫攻坚领导组出台《关于阳光扶贫廉洁扶贫的若干规定》,重点从扶贫领域着力推进阳光扶贫廉洁扶贫、聚焦重大事项和重要环节、精准识贫脱贫、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工程、全面推行阳光扶贫、严守脱贫攻坚廉洁纪律、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坚持责任追究“零容忍”等九方面做出规定。加强同纪检、检察机关和审计部门扶贫资金监管的协调配合,对扶贫资金监管使用实现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的监督和预防。

(四)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坚持结果导向,将绩效理念融入资金分配管理全过程,提高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和绩效管理。2016年在资金分配机制上,实行“一因素三挂钩”原则,其中一个就是与扶贫成效、资金绩效相挂钩,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方式,对脱贫成效明显、资金绩效好的县给予奖励;同时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分配中引入了竞争性分配机制。一是在资金申请和分配阶段,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目标管理,以绩效目标的合理合规和预期效益为依据,公开评价、筛选最优项目分配资金。二是在项目实施阶段,实施绩效监督,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追踪管理。三是对项目的完成情况或跨年度项目的年度进展实施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经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的2017年资金安排建议中,也明确了2017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因素法与绩效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配。

(五)提升业务素质

积极参加财政厅举办的绩效管理相关培训,2016年12月,山西省扶贫办举办了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培训班,对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具体承办绩效评价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各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二、取得的成效

(一)完成我省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自评工作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开展2016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山西省扶贫办联合财政厅对我省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价自评工作,于今年1月13日山西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联合上报了《关于2016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自评情况的报告》。经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评审,我省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排在全国A级第一。

(二)完成省对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2016年12月,对全省有扶贫任务的102个县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开展绩效评价。主要采取了县级自查与省级复查、资料上报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等方式,由聘请的第三方机构根据各县(区)上报的自查报告、绩效考评量化指标表及相应的印证材料等,严格按照考评指标分值要求打分排队。其中: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A级15个,B级21个;22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A级7个,B级15个。

(三)完成省财政厅开展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

2016年12月底,按照财政厅安排部署,山西省扶贫办如期完成并上报了预算绩效管理总结和绩效自评报告。今年3月,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2016年度省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包括省扶贫办在内的15个省直部门被评为先进单位,给予了通报表彰。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绩效理念认识不到位。传统观念“重资金使用,轻绩效管理”还普遍存在,虽然实行财政绩效管理也有一段时间,但在实践中地方仍侧重于财政扶贫资金支出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对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对绩效工作重视不够,甚至有抵触情绪。如在15年的绩效评价中,各市县上报的绩效自评报告质量不高,甚至个别市县拒不上报,造成我省在中央绩效评价中的落后局面。2016年的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质量不高仍然是普遍现象,评价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返工,严重影响了评价的进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要我评价”的被动绩效管理成为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瓶颈”。

二是绩效过程监控不全面。绩效管理侧重于支出评价,出现问题了,才针对问题进行绩效监控,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对项目事前、事中的过程管控。

三是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仍沿用08年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评价体系,虽然个别指标有调整,但变动不大。脱贫攻坚以来,新的扶贫政策陆续出台,现有的评价体系显得不合时宜。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以及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财政资金如何合理地绩效管理是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增强绩效管理责任意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最终来自市、县工作绩效,市、县有关部门是否具备绩效观念至关重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情况已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责任,今后在推进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地方的主观能动性,将“要我评价”的被动绩效管理改变为“我要评价”的主动绩效管理。

二是加强绩效过程监控。落实好“三位一体”脱贫攻坚监督体系,按照省政府办公厅2017年全省督查工作要点要求,组织开展半年、三季度、全年督查工作。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纪检、财政、审计、检察等多部门的联合监督和检查力度,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日常检查、监督,找问题、查不足、补短板、抓整改,加强过程管理,以达到结果管控,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为绩效目标完成保驾护航。

三是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以《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为价值导向,建立适应新时期脱贫攻坚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个性化指标,以绩效引领扶贫工作。

四是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除与资金分配相挂钩外,还要根据评价结果,帮助有关部门找出资金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督促其整改落实。如进一步梳理市县今年扶贫资金投入情况,督促负增长的市县抓紧落实扶贫投入“双增长”机制;印发关于加强扶贫项目库建设的文件,督促县级围绕与脱贫攻坚有关的重点扶贫项目,加快统筹整合扶贫项目库建立等。

省国土资源厅“以评促管”成效显著

省国土资源厅2016年开展了以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为主线,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手段,以评价结果应用为保障,初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尤其在开展绩效评价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省国土厅2016年初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出台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完善国土资源绩效评价体系,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制度基础。在研究分析《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省级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一般性指标及评分标准(试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础上,去年出台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省级预算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和《山西省地质勘查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山西省地质环境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预计年底前正式出台。这将标志着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专项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部顺利建成,国土资源绩效评价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

(二)强化领导,调整绩效评价领导组

针对近年来人事变动频繁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领导,结合工作实际,省国土厅及时调整了预算绩效管理领导组,明确了以分管副厅长为组长、财务处长为副组长、地勘、耕保、地环、地灾、博物馆、地环中心、整理中心、审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评价领导组,统一领导部署全省国土资源绩效评价工作,研究解决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评价办),办公室设在厅审计中心,具体负责全省绩效评价的实施工作。

(三)加强学习,加大绩效评价培训力度

2016年7月,省国土厅在忻州同煤集团培训中心举办了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财务培训班,邀请省财政厅董宏波同志就预算绩效管理对全系统260余财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绩效目标管理基础知识、全省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实践、绩效评价实务操作等,使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财务人员了解了预算绩效管理基本知识、工作内容以及绩效评价工作步骤,提高了全系统财务人员的绩效意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切实提高省国土厅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016年12月8日,派3名同志积极参加省财政厅举办的《省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系统学习了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对2017年300万元以上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行了重新核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组织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人员,积极利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网络平台,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知识,树立绩效理念,提高绩效管理能力,为做好预算绩效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做好绩效目标管理,为绩效评价开展奠定基础

省国土厅在2017年部门预算编报中,对300万元以上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力争绩效目标设定规范,描述清晰,为绩效评价提供更加合理的基础和依据。

(五)借助外脑,建立绩效评价专家库

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项目包括地质勘查找矿、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沟坝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地质遗迹保护、矿山地质公园建设、科普基地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监测等,项目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没有强大的专家技术团队支持,难以完成各类项目的绩效评价任务。为此,省国土厅积极筹建了绩效评价专家库,目前已有水利、农业、山西大学、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省地勘局、山西农业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的61名专家入选,全面夯实了绩效管理工作基础。

(六)狠抓落实,绩效评价工作顺利推进

按照省财政厅统一安排,去年7月21日,省国土厅下发《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度验收的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将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土地整治、地质找矿、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沟坝地治理等138个项目全部纳入去年绩效评价范围。评价办组织相关单位对上述五大类138个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102796万元。按照《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度验收的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省国土厅于2016年11月4日召开了2016年省级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会议。会上,厅分管领导对去年绩效评价工作提出明确具体要求。成立了五个绩效评价工作小组,配合第三方中介机构按照规范程序,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踏勘检查项目成果,形成了绩效评价报告初稿。12月9日,邀请水利、农业相关行业部门专家对绩效评价报告初稿进行评审。评审专家对绩效报告从结构、结论、语言、数据、逻辑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评审。12月12日,绩效评价结果在国土厅门户网站对外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报送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将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相关项目承担单位,并要求限时认真整改。

二、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通过连续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省国土厅及各项目承担单位增强了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配合意识,不断改进预算管理方法,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促进预算申报更加规范、完整,项目预算执行更加及时、有效,绩效目标得到较好实现。

二是通过开展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实现了三大转变:即预算管理工作由重争取资金向重支出责任转变、项目管理工作由重过程管理向重产出效益转变、绩效评价工作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省国土厅上下形成了“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以资金产出结果为导向”的项目绩效管理理念。

三是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对绩效目标出现偏差的项目,通过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对预期无绩效的项目,认真研究后及时停止项目实施。2016年通过对地质找矿项目绩效监控,节约财政资金4864.87万元,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配套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绩效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完善,如项目报告制度、问责制度、效益激励机制、评审专家资质认证及其管理制度等以及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如何挂钩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绩效管理的顺利推进。

(二)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

财政支出的目标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省国土厅的项目包含土地整治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沟坝地治理项目、地质勘查找矿项目及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环境治理等各种类型,目前已建立了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沟坝地治理项目、地质找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正在建立之中,预计今年底前可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届时国土资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及优化。

四、下一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思路

(一)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细化各项指标体系,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着力抓好引入第三方评价环节,确保资金分配在“阳光”下运行,促进绩效评价更为科学、客观和独立,有效地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今后要切实抓好对委托第三方的业务培训与指导,规范引入第三方工作管理机制。

(三)将绩效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通过几年的努力,省国土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局面已基本打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整个系统对财政资金进行“追踪问效”已形成了共识,绩效评价工作已向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延伸。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四)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2017年计划举办二期预算绩效管理培训班,届时将邀请省财政厅、中介机构等各方面专家授课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系统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水平,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目前,对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管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普遍共识。建议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强化预算绩效意识,培育绩效管理文化,为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二)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调研工作。通过组织培训、学习考察、工作调研、业务交流等形式,对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绩效评价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加强对部门预算单位负责人、业务人员及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的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和政策业务水平,共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省交通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经验

近年来,省交通厅认真贯彻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绩效评价为突破口,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管理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着力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绩效管理新机制,增强预算单位支出责任意识和绩效观念,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取得的成效

(一)立足“基本点”,建立绩效管理常态机制

一是夯实制度基础。省交通厅印发了《山西省交通运输厅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机构,由厅分管预算工作的副厅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出台了具体的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组织体系建设工作,为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明确主体职责。建立绩效管理协调机制,明确由各下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部门抓总,各支出科室负责对口部门具体绩效管理工作,预算部门负责自评,委托中介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形成完整的绩效管理组织体系。三是加强调研宣传。从2014起,组织人员开展专题调研交流,历年都组织全系统400多家单位召开专题培训会,会上主管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要切实加强对预算绩效的领导,重视和支持预算绩效管理。各级单位要切实负担起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责任,健全组织,充实人员,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理顺工作机制,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的要求。同时邀请专家讲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业务及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等知识。召开专题培训会,集中培训各单位熟练使用省交通运输厅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和申报绩效目标、自评等技巧知识,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四是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全力保障绩效管理改革顺利推进。通过完善项目库建设,开发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推进指标体系在项目中应用,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打造一套好的管理工具、构建一个好的管理系统、成立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全面推动省交通厅绩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把握“着力点”,构建全程管控模式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预算编制环节,要求所有项目全部编报预算绩效目标,作为“开门办预算”专家评审项目重要依据。低绩效、无绩效项目,不列入预算。2016年,省交通运输厅要求各厅直、交通运输执法局、交通运输管理局、公路局等单位上报项目的预算绩效目标,对2017年度涉及金额进行绩效目标评估,对建议核减资金的项目做了正式文件反馈。2017年,根据山西省财政厅发文《关于开展省直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了2016年度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本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300万元以上的165个项目进行自评价,对跨年度项目,按照项目预定的绩效目标进行阶段性绩效跟踪自评价。该项工作已于5月31日圆满完成。二是实施跟踪监控。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跟踪监控支出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2016年选取10个车购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试点。预算执行后,组织各交通运输局、公路局对照绩效目标开展自评,提交自评报告。交通运输部对各自评项目进行抽评。

(三)紧扣“聚焦点”,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一是完善项目选择机制。结合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选取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民生支出的项目,进行重点评价。2017年,省交通厅将对2016年公路建设计划及预算批复项目,预算资金共计47.73亿元,预算绩效评价涉及省高管局(所属公司)、省公路局(所属分局)、各市、县交通运输局;其资金构成为车辆购置税、政府债券、政府基金、省成品油税;涵盖高速公路建设、养护,国省干线改建工程,农村公路各项目类型的工程建设。二是创新绩效评价方式。对重点评价项目,创新财政牵头、专家咨询、第三方评审的新型评价方式。2017年,省交通厅将对2016年公路建设计划及预算批复项目,预算资金共计47.73亿元,引入专家咨询、第三方评审的新型评价方式。多方衡量项目支出效果,促进评价结果更专业、更科学。三是拓展评价范围。省交通厅绩效评价领域已由公共财政预算项目,扩大到基金预算、债务资金安排的项目。评价对象也由单一的项目评价扩展到部门综合评价。

(四)围绕“落脚点”,探索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一是与下年度预算编制结合。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预算编制文件中,明确规定:对绩效评价等级为“优”的项目,年度预算优先安排;对评价等级为“中”的项目,不再增加资金规模;对评价等级为“差”的项目,建议整合或撤销资金。二是与日常管理挂钩。针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印发《绩效考评报告书》,反馈被评价单位,督促整改,帮助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资金管理责任意识。对各单位绩效评价自评情况进行考核,通报考核结果,促使各单位更加重视财政绩效管理。三是实行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对单位自评项目,按照“谁评价、谁公开”,由主管部门在其门户网站公开自评结果;对财政重点评价、第三方评价的项目,在网站公开评价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虽然省交通厅绩效评价工作已经开展,但评价项目数量和资金数额占项目总量和财政支出比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省厅文件虽然对各下级单位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但部分下级单位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财政支出评价对象涉及行业多,项目之间差异性大,目前虽然中央已经发布共性指标,但真正能体现项目效果的个性指标,由于设置难度较大,还不能满足目前工作开展需要。

(三)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加上业务人员对信息系统熟悉度差,无论是单位内部人员还是聘请的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充分,对预算绩效管理业务不了解、不熟悉,对工作重点把握不到位,由此造成绩效评价工作还未摆脱财务考评或竣工验收的影响。

三、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一)逐步扩大绩效管理范围

在绩效目标管理方面,对于运转保障类项目较多的单位,探索实施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实行整体支出评价。在项目绩效评价方面,逐步增加评价项目数量和项目支出数额占比。

(二)加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一是汇总梳理以前年度制定的指标,将符合当前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和行业管理特点的个性指标汇编成库。二是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先进省市制定出台的指标,进一步充实完善个性指标库。三是建立指标更新机制,将以后年度新制定的指标及时纳入指标库,做到随时更新、完善。

(三)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整改、激励与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机制,将绩效结果向社会逐步公布,进一步增强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将一些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项目取消,对执行不力的单位的预算要进行相应削减,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应有作用。

(四)加强培训和指导

采取集中学习、讲座、专题会议等方式,加大对财政部门和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的人员培训力度,进一步统一认识,充实业务知识。

省林业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省林业厅为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夯实基础抓管理,精心组织保成效,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些基层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开展绩效管理的主动性不够,项目单位虽然进行了绩效(自)评价工作,但是工作进行得不够深入,部分单位的报告比较简单,分析不足,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

二是在整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个性指标未形成一定的行业标准体系,使得个性评价指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三是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各基层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流程不健全,均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加强督导,有效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二、推进绩效管理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省林业厅预算绩效管理按照积极主动、重点突出、有序推进的原则逐步展开。厅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厅长担任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组,并对绩效评价做出专门批示,通过会议布置、文件学习等多种形式,专题安排部署绩效管理各项工作。明确了全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由厅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处牵头,林业厅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具体承办。做到了任务清晰、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二)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2013年,出台了《山西省林业厅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为了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和专业化程度,印发了《山西省林业厅财政支出林业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并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择优选择、领导批准等程序,建立了由具有林业专业或财经类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的绩效评价专家库,专家人员由最初的122名补充增加到现在的216名,为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奠定了基础。2016年,制定了《山西省林业厅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建立了绩效目标管理机制,明确了主管部门、各项目单位的职责,对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申报、批复、监控、评价进行了明确规定,提高了绩效目标管理水平。

(三)培训宣传,全员参与

一是积极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绩效管理培训。省林业厅将财政部门组织的每次培训都作为业务学习的良机,积极参与。2017年3月,绩效处组织省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自评价模块应用培训班。考虑到项目管理处室(单位)较多,省林业厅特申请全员参加培训。财政厅专门为省林业厅20余个项目管理处室(单位)人员安排了一次专场培训,参训人员不仅认真听讲,而且现场积极互动,对绩效评价的理念、重点环节、自评价系统操作等进行了系统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二是积极组织内部培训。省林业厅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全系统财务培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15年邀请到财政厅董宏波副处长讲授预算绩效评价实务,取得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目标科学,任务明确

由各业务管理处室(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财政部项目绩效评价共性项目指标,建立了具有林业建设特色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数量达到160项,为客观全面评价林业财政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引入设定指标“专家评价机制”,完善指标内容。为切实做好2017年预算的编制工作,发挥预算编制在绩效管理中的前瞻性和先导作用,省林业厅聘请了3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2017年“一上”预算中各单位上报的57个项目的绩效目标,集中进行了审核、修改和完善,力求做到绩效目标设置更加合理、定位更加准确,更加能够全面反映项目的预期产出效果。专家评价机制的实施,受到了省财政厅的高度评价。

(五)绩效跟踪,防控风险

2014年至今,每年组织对财政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展绩效运行监控,指导项目管理单位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纠偏扬长,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跟踪监控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重点跟踪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实施进度,要求按项目撰写绩效跟踪分析报告。在各个项目管理单位上报的绩效跟踪报告基础上进行分析,形成全省的跟踪报告,上报省财政厅。

(六)多重评价,科学规范

从2013年开始,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项目,在各项目单位绩效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评价。厅核算中心从绩效评价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评价小组,每个评价小组专家不少于2人,分别为业务和财务方面的专家,赴项目实施单位开展绩效评价。通过听取汇报、检查财务及业务资料、座谈、现地查看、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评价资料,形成评价结论,编写评价报告,并将评价结果上报财政。自2013至2016年,共评价了24个项目,评价项目资金额14.25亿元。到2017年,适当增加了绩效评价的项目数量,达到7个项目,涉及资金7.3亿元,占省林业厅省级预算项目资金总额的45.85%。

(七)公开结果,阳光作业

为不断提升绩效评价质量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提高绩效评价管理水平,使评价结果更加公开透明,从而起到严肃评价管理、鞭策项目管理一举两得的综合效果,从2016年起将绩效评价结果在“山西林业财会网站”进行了公开,使全体职工、社会大众都看到了林业项目管理的基本情况,了解了项目评价的内容,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起到了社会监督的作用。

(八)综合绩效,全面覆盖

在加强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同时,从2015年开始进行了部门预算综合绩效评价,评价内容包含基本支出在内,重点对林业厅植树造林任务完成情况、森林防灾减灾、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等年度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实现了绩效评价全覆盖。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遵循程序规范、指标明确、方法科学、内容详实、公开公正的评价原则,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力求分析透彻、结论准确。二是建立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业务管理处室(单位)和预算执行单位,要求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三是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和单位,相应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项目和单位的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项目。四是在“山西林业财会网站”公开绩效评价结果,起到公开监督的作用。五是严格按照省财政厅预算绩效工作要求,积极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并及时向省财政厅报送绩效评价结果。六是在省财政厅2013年至2016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省林业厅连续4年考核结果为优秀。

四、预算绩效工作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健全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确立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和流程,加强对各单位专职或兼职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实现绩效管理工作常态化。

二是全面加强绩效指标体系建设。通过调研收集并结合专家意见,在省财政绩效评价公共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林业项目绩效评价个性指标体系,科学确定绩效内容、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进一步推进林业项目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是努力增加绩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逐步扩大主管部门预算绩效评价项目覆盖范围,增加评价项目数量,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辐射度。

四是继续增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在安排下一年度项目预算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相结合,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优秀的项目和单位,调减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坚决取消绩效评价结果不合格的项目,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五是进一步加大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绩效管理培训,组织开展林业系统内部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切实提高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省监狱管理局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近年来,随着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为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省监狱管理局在绩效评价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

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省监狱管理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绩效评价工作,多次强调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职能和职责分工,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组,指定牵头部门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协调、研究分析和督促落实工作,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提升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省监狱管理局不断明确主体责任,规范工作内容,根据国家及我省出台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出台了《山西省监狱管理局预算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山西省监狱管理局预算绩效监控管理办法》、《山西省监狱管理局2015年罪犯生活经费支出、罪犯改造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各监狱从整体上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保障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二、组织绩效培训,提高绩效认识

为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认识,省监狱管理局积极组织所属各单位绩效评价工作专管人员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省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自评价模块应用培训班》,邀请绩效评价专家在监狱管理系统进行授课,共计120人次参训。随后通过网络教学、电教室多媒体教学、组织人员赴外省参加学习等多种形式,在系统内部开展了多次学习培训活动。各单位对绩效评价培训工作反映良好,普遍认为通过今年的预算绩效管理培训,树立了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有效推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全系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对绩效评价培训工作的总结,认识到:一是要统筹谋划,规划先行,将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纳入本单位干部年度教育学习培训计划。二是请进来、走出去,既要邀请绩效评价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培训班上授课,同时又要与兄弟单位沟通交流,学习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三是高标准严要求,精心安排授课教师,规范有序组织实施,才能保证有高质量的培训,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目标设定,严格审核程序

一是明确设定绩效目标。结合我系统实际情况,认真对犯人生活、犯人改造等项目设定绩效目标,围绕绩效目标开展指标设定工作,确保绩效目标全面完成。由于省监狱管理局的项目支出大都是犯人生活(属于工作经费类)项目,没有具体的产出,对衡量项目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设定有很大难度。为破解难题,通过第三方协助参与绩效目标制定工作,经多次共同研讨,确定从罪犯各项支出标准和基本需求作为突破口,解决了工作经费无法量化的难题,提高了评价报告的可行、可信和可持续。二是严格对绩效目标进行论证。采取座谈、实地查看、翻阅资料、征求意见等形式,对项目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重点把握绩效目标与项目之间的关联度、量化度,确保绩效目标设置合理、可行、易考核。三是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工作。由于省监狱管理局下属单位较多,各单位绩效完成情况有所差异,所以省监狱管理局将绩效评价审核作为改进绩效管理和安排以后指标系统化的重要依据,实现绩效评价审核专人负责,联合预算编制人员及业务部门共同审定指标,提高目标申报的准确度和严谨度。

四、完善指标体系,夯实管理根基

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针对犯人生活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做到指标体系全覆盖且层次比较清晰。在绩效产出和效益个性指标设置上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一是分档,将成本指标细化分为罪犯伙食费、被服费、医药费及杂支费等多个项目,便于基层单位根据归口职能部门或者财务支出情况进行考评。二是量化,将支出标准、补贴发放及时率和基本生活需求做到了量化设置,设定指标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需要的佐证材料,建立了可以体现实际支出的指标框架。三是关联,犯人生活费的支出结合本单位中长期目标与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并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与指标设置保持紧密关联。依据这样的指标设置使整个绩效指标体系量化、直观、更便于考核。

五、结合预算编制,树立绩效理念

近年来,省监狱管理局坚持将预算编制与监管改造发展规划和绩效目标联系起来,促进了部门预算编制更科学、更规范,优化了支出结构;通过绩效目标,各单位清楚地了解到实施项目要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用财政资金要进行评价,必须讲究效益”的理念正逐步在监狱管理系统形成。各单位从单纯的事后绩效评价转变为与开展绩效目标管理、事前评估、事中监控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其职能和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自我约束意识及责任意识明显提高。通过绩效评价,基层单位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及时被发现,促使各单位不断加强项目的规划和科学论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改进资金使用管理方法,形成自我约束、内部规范的良好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各基层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态度逐步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实施”,逐步树立了绩效理念。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一、注重统筹协调推进,完善体系制度建设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省卫生和计生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财务处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同时,在每年聘请绩效管理专家授课的基础上,下发了《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的通知》,要求委下属各二级预算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自我考核,财务处抽取2-3个重点项目进行复核,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委本级所属43个预算单位全面推开。

(二)制度及时到位,责任分工明确

省卫计委先后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的通知》、《山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场考核的通知》、《山西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指标体系》、《山西省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017年,对历年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梳理,针对性地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完善、调整,出台了《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稿)》和《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实施办法》,在全面规范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评价开展、评价结果运用的基础上,设定了省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中央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同时,明确省卫生计生委各处(室、局)负责人和委属预算单位法人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单位)要将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各项责任细化分解到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及具体执行人等各个岗位,并落实问责制度。

二、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推进工作有效落实

(一)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集中开展“财务管理规范年”活动

以近几年卫生计生项目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预算管理不严格、绩效管理不落实等问题为工作导向,制定了5类33项考评指标,从2015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开展“财务管理规范年”活动,全方位提升山西省卫生计生行业经济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组织开展市县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培训班,委托山西财经大学开展了“经济管理骨干精英人才”培训,分梯队、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层级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绩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机制,遴选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对省级14所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委托项目资金监管中心对11个市的卫生计生项目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等情况进行现场督导和量化考核。2016年,重点督查项目资金17274.62万元,实际抽查项目资金2115.6万元,现场督察项目单位96个。同时,将督查情况全省通报,并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台账,跟踪检查,督促各问题单位逐项落实整改。

(二)量化项目考核办法,将项目绩效管理与后续投入挂钩,力求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自2015年起,在重大公共卫生督导工作中,探索试行量化考核办法,制定了考核指标和分值,对全省所有11个市公共卫生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量化打分和排名,实现督导范围“全覆盖”。同时,选取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央转移支付妇幼类项目、艾滋病防治项目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并完成绩效评价报告,根据报告结果确定下一年度项目投入方向,确保项目资金分配合理、有效。

考核结果以文件形式抄报各市政府,并召开会议进行通报点评。同时,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追责力度,将部分重大问题移送所属市卫生计生委处理。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部分单位管理层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受制于信息不对称及历史原因,很多单位负责人还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向管理要效益”的认识不足,致使绩效工作开展阻力重重。下一步,省卫生和计生委计划针对各单位管理层,尤其是公立医院管理层开展绩效管理培训,通过讲解绩效管理的建立目标和实施原则,分析目前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完善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现有人员缺乏绩效管理理论基础及操作经验,导致实际工作效果不佳。绩效管理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当前,各单位绩效管理人员多为财务会计或专职业务人员,理论知识匮乏,实际工作经验有限,难以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在实处。下一步计划督促各单位在加强内部培训的基础上,参照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让财务人员在各业务部门进行短期轮岗,争取培养一批熟悉业务流程、掌握专业财务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切实推动绩效管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信息技术手段滞后,绩效评价数据支撑不足。绩效管理实际上就是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地实现绩效管理,就必须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对各单位内部成本控制、人员工作效率进行精确计量,进而形成本单位或行业评价标准。现阶段,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大多不健全,实现彻底的绩效管理任重而道远。

目前,省卫生和计生委正在公立医院推行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HIS管理系统,希望以体量最大的公立医院为试点抓手,推动全行业管理系统信息化,为实现彻底的绩效管理奠定可靠的数据基础。

省工商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夯实绩效管理组织基础。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省局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绩效管理重要事项党组会研究制度。董岩局长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将绩效评价工作和年度考核干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正确的评价导向作用,促进工作开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党组会研究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时,总是把绩效目标作为重要内容重点研究,同时对绩效考评提出具体要求。成立了以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胡凤莲担任组长的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研究分析和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务处,负责绩效管理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抓好落实。财务处整合力量,设专人专岗负责绩效管理,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绩效工作,初步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绩效管理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互动、协调配合、全局抓绩效管理的工作合力。

二是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夯实绩效管理制度基础。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省工商局把制度建设作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省财政厅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修订完善了《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财务预算及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从预算编制时绩效目标的制定、项目库建设、绩效指标制定、绩效自评价、评价结果应用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自下而上研究制定了动态管理的项目绩效目标指标体系,作为项目实施和绩效评价的依据标准,推进了绩效目标考评的规范化水平。建立绩效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了机关各处室、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绩效评价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各自承担的项目绩效目标的组织实施和自评价工作,同时将重点项目的绩效考核纳入各单位全年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由省局考核办和财务处共同考核。

三是加强培训,提升水平,夯实绩效管理的能力基础。推进绩效管理规范化、自动化,必须牢固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着力提升绩效管理工作能力,为此省工商局把加强绩效管理能力作为提高业务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干部培训课程。在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2016年举办了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财务管理培训班,对绩效管理知识进行了重点培训,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市县局有关人员200余人参加了培训,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评价工作能力得以提升。6月20日—22日再次举办财务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具体负责绩效工作的人员和各市局分管领导、财务科长,旨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能力水平,推动绩效管理工作扎实开展。

二、主要工作

一是认真制定绩效目标。在年度预算编制时,各处室、直属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在申请资金额度的同时,完成相关项目绩效目标的制定,重大项目要经过相关论证。财务处对从项目库提取的项目和各单位报送的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筛选,对绩效目标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项目汇总上报省局党组会研究后报送省财政厅。批复下达年度预算时,通过规范格式同步下达绩效目标,明确各部门是预算执行主体,负责实现项目绩效目标。

二是做实绩效评价指标。省局绩效考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省局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要求各处室、直属单位对照共性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体现各部门项目特点的个性化指标体系,并就填报范围、填报要求、填报说明和上报时间做了具体安排。经过认真审核并报绩效评价领导小组研究,形成全局年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工作推进、落实和评价的实施依据。2016年,按照当年财政批复的项目预算和上年结转资金制定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涉及20个机关处室、和省局直属单位,共计预算项目目标指标57项,涉及申报预算项目资金1.40亿元。

三是扎实开展绩效评价。精心组织各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自评价工作,重大项目还要开展阶段性自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由各项目单位对照本单位年度绩效评价指标,对照绩效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主要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自评价,并填报自评价表,撰写自评报告报省局绩效评价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审核自评报告的同时,对部分项目进行现场核查。注重发挥专业评价机构力量,对省局重点项目进行专业评价,收到了良好效果。2016年,省局通过询价方式从山西省省级预算绩效评价机构库中选定专业评价机构,对三个重点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专业机构从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工作实施、评价结果分析、评价建议提出的整个过程,对省局绩效自评价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了省局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四是加强评价结果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既是开展绩效管理、绩效分析、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前提,又是加强支出管理、增强绩效理念、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省局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公示绩效评价结果,形成监督机制,促进和增强各相关处室对绩效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以书面形式将评价项目绩效分值、等级,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及时反馈给项目资金使用单位,使其了解绩效评价结果,要求针对性地整改问题,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同时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对未能如期实现绩效目标或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适当调减项目资金额度。

三、工作成效

随着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宣传培训的加强,干部队伍的绩效意识不断增强,“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责任意识不断强化,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省工商局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工作统领,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牵头推动我省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推进“一照一码”、“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先照后证”改革,2016年全省新设主体336787户,同比增长12.4%,日均新设1347户,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949709户。有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总局标准规范整合山西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共享)系统,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一张网”并通过总局验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府48个部门共5068家单位的数据互联互通。至2016年底,已归集公示了全省309.9万余户市场主体(含注销、吊销户)的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为联合协同监管奠定了基础。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竞争政策作用。全省共查处各类案件2400多件,抽检农资商品911批次,成品油2045批次。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全年商标注册申请量19065件,商标注册量10689件,认定著名商标459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件。

四、存在问题

在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的具体指导下,省工商局绩效管理工作虽然开展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认识还不到位;预算绩效目标基础管理工作还不够扎实,指标体系、信息系统、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还缺乏深度和广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水平还不能适应工作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省工商局在今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研究,积极完善制度、改进办法,争取把绩效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再创好成绩。

五、工作打算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改进预算支出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省工商局在今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科学预算、依法理财、规范管理、服务到位”的总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一是加强预算管理。预算要有前瞻性、项目安排要有合理性、管理要实现规范性、服务保障要体现效益性。二是继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在省财政厅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要将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贯穿于全年各项工作的始终,发挥年度预算绩效管理效能。三是做好预算资金项目的跟踪监控及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对在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改进,推进预算资金使用合理、合法、高效,确保绩效目标实现。

责任编辑:韩 婷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目标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