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彩燕,李述森
(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济南250002)
恩格斯早晚期思想:一种比较与分析
赵彩燕,李述森
(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济南250002)
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同马克思一样,前后的思想理论观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在世时间更久,所处环境变化更大,因而同马克思相比,恩格斯的思想变化就更为显著。对恩格斯早晚期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另一创始人的恩格斯,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的局限,早期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倾向。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恩格斯的思想也一直在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其晚年尤为显著。对恩格斯早晚期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恩格斯在早期就致力于资本主义问题的研究,力求通过解析资本主义的内在机理和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自身解放提供理论指导。恩格斯早期对于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将资本主义界定为一种不道德的和违反人性的制度。
恩格斯早年主要是通过考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形成自己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看法的。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极为野蛮的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贫富分化极为严重,工人阶级的处境悲惨。因此,早年的恩格斯 《在国民经济学大纲》一文中即开始这样描绘资本主义制度:工厂制度是一种现代奴隶制度,就其无人性和残酷性来说不亚于古代的奴隶制[1]58。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商业,而商业就是每个人都贱买贵卖、互相欺诈、导致互不信任和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达到不道德的目的[1]60-61。在此一时期的其他文章里,恩格斯也是竭力表达这样一种思想:现代社会人已经不再是人的奴隶,而是物的奴隶,人的关系完全颠倒了;现代生意世界的奴役是一种完善的、发达的和普遍的出卖,比封建时代的农奴制更不合乎人性、更无所不包;它必然要在自身内部崩溃并让位给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制度[1]94-95。无论减少开支还是使用机器、降低工人的费用,“不管怎样,总是工人吃亏;可见,只有以英国工人的死亡作为代价才能挽救英国!这就是机器进步、资本积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内外竞争给英国造成的状况和必然结果。”[2]284在此后的很长历史时期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认识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2.认为资本主义就是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在1845年的爱北斐特演说中,恩格斯曾这样概括道: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发财致富,不会有合理的组织和分工;资本家互相为敌,工人彼此斗争,资本家与工人群体更是彼此对立的。因此对于恩格斯而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剥削、混乱、一切人反对一切人战争的代名词[3]602-603。恩格斯的这样一种看法在其1847年写就的 《共产主义原理》一书中,得到了更为系统的阐述:得益于蒸汽机等工业机器,工业生产变得更加容易,在短时间内便能无限增加,由此产生剧烈的自由竞争,很快,生产超过消费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商业危机到来,“工厂只好关门,厂主破产,工人挨饿。到处出现了极度贫困的现象。过了一段时间,过剩的商品卖光了,工厂重新开工,工资提高,生意也渐渐地比以往兴旺起来。但这是不会长久的,因为很快又会生产出过多的商品,新的危机又会到来,这种新危机的过程和前次危机完全相同。”[1]682
3.判定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尽头,就要被社会革命所推翻。
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除了英国之外,整体上还处在工业革命的初始阶段,社会发育水平低下,前资本主义关系仍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即使是在英国,资本主义整体的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但是,当时的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却认为欧洲资本主义已经彻底腐朽,就要被社会主义革命所推翻了。
1843年时,针对英国的情况,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持续扩大越来越不可能,因此,英国比以往更紧迫的面临着要么是民族灭亡,要么是资本主义生产灭亡的问题[1]377。在他与马克思合著的 《共产党宣言》中,更是明确地说道:“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3]37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后,经济进入了持续繁荣的时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渐次展开,各国的生产力急剧提升。德国实现国家统一后,迅速开始了以电力技术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在向欧洲以外地区蔓延,推动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晚年恩格斯密切注视着资本主义的这些发展变化,对资本主义的性质和前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对劳资关系新态势的认识
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恩格斯重点关注的问题。到了晚年时期,恩格斯在这方面的认识较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在1892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文版序言中说道: “本书所描写的情况,至少就英国而言,现在在很多方面都已经成为过去。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玩弄这些狡猾手腕和花招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辛劳。”[1]365-366“与这样的发展程度相一致的是, 大工业从表面看来也变得讲道德了。……工厂主们,尤其是那些最大的工厂主,就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他们学会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默认工联的存在和力量,最后甚至发现罢工——发生得适时的罢工——也是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的有效手段。于是,过去带头同工人阶级作斗争的最大的工厂主们,现在却首先起来呼吁和平与和谐了。他们这样做是有很充分的理由的。”[1]367“这样,两个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就逐渐改变了。从前让所有工厂主望而生畏的工厂法,现在他们不但自愿地遵守,甚至还容许把它推广到所有工业部门中去。从前被看作恶魔现形的工联,现在被工厂主们当作完全合法的机构,当作在工人中间传播健康的经济学说的有用工具而受到宠爱和保护。”[1]373
2.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重新认识
恩格斯晚年在对1848年革命和巴黎公社革命等等的回顾与反思中,终于认识到,19世纪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其先前的一系列判断都是不准确的。“1847年危机以后的工商业复苏,是新的工业时代的开端。谷物法的废除及由此而必然引起的进一步的财政改革,给英国工商业提供了它们发展所必需的全部空间。此后,很快又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殖民地市场吸收英国工业品的能力一天天增长起来。……中国的门户日益被打开。但发展最快的还是美国,其速度甚至对这个进展神速的国家讲来也是空前的……此外,前一时期未开始使用的新的交通工具——铁路和海船——现在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应用起来;它们事实上创造了以前只是潜在的世界市场。这个世界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组成的……1844年的状况现在看来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几乎可以说是原始的了。”[1]366-367英国的情况尤其突出, “对英国来说,工业资本家的这种统治的影响一开始是惊人的。工商业重新活跃起来,并且飞快地发展,其速度甚至对这个现代工业的摇篮来说也是空前的。所有过去应用蒸汽和机器获得的惊人成果,同1850-1870年这20年间生产的巨大飞跃比起来,同输出与输入的巨大数字比起来,同积聚在资本家手中的财富以及集中在大城市里的人的劳动力的巨大数字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诚然,这个进步同以前一样被每十年一次的危机所中断……但是这种危机的反复出现如今已经被看成是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这种事情是无法逃脱的遭遇,但最后总是又走上正轨。”[1]374
3.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在运行中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计划性。
前已述及,恩格斯早年是十分强调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性的,并且认为这是不断发生的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并没有根除,但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危机的周期延长了,烈度降低了。最重要的是出现了股份公司这一全新的现象,而在股份公司内部,生产逐渐有了一定的计划性,这也影响到了整个资本主义的运行。恩格斯敏锐地注意到了这样一种变化,得出结论说:“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4]410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道路的理论学说。因此,如同关于资本主义性质问题的认识一样,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途径、手段与方式等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方面,恩格斯思想前后的变化是非常之大的。
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途径与道路的认识,首先是与其对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看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设施必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从而与无产阶级的利益格格不入。他在总结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说道,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建立起了民主制度,但民主制度在我看来,和任何其他政体一样,是自相矛盾的,是虚假和伪善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假自由,是最坏的奴隶制。关于政治平等的问题也是这样。”[6]475“民主制和任何其他一种政体一样,最终一定会破灭;伪善是不能持久的,其中隐藏的矛盾必定暴露出来;要么是真正的奴隶制,即赤裸裸的专制制度,要么是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即共产主义。”[6]475-4761850和1860年代,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普选制基本上是刚性的否定立场。例如关于波拿巴法国的情况,恩格斯说道: “普选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大多数人民都上了有教育意义的一课,普选权在革命时期所能起的作用不过如此而已。它必然会被革命或者反动所废除。”[2]604关于俾斯麦德国的情况,恩格斯也持类似的看法:“在封建贵族仍然是实在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以及农村短工两倍于工业工人的德国,普选权究竟能产生什么结果呢?……在农村无产阶级还没有卷入运动的时候,德国的城市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得到而且也得不到丝毫成功,直接的普选权对无产阶级来说就不是武器, 而是陷阱。”[5]
既然资产阶级民主制不能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可能性,那就只有进行暴力革命了。因此,早年的恩格斯非常崇尚暴力革命。他批评宪章运动时期的英国工人阶级领袖说:“‘合法革命’把一切都搞糟了。整个事件就这样结束了;……然而无产者从这些事件中还是有所收获的,那就是他们意识到用和平方式进行革命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暴力变革现有的反常关系,根本推翻门阀贵族和工业贵族,才能改善无产者的物质状况。”[6]411而1840年代中期,他把共产主义者的目标和宗旨规定为:实现同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反的无产阶级的利益;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除了暴力革命以外,不承认其他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2]40在1848年发表的 《共产党宣言》 中, 他和马克思更是明确宣布:共产党人的目的 “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19世纪末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逐渐占了人口的多数,中产阶级的比例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政治领域的变化也十分显著。英国经过几次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德国也实行了普选制。工人阶级政党在选举中获得的选票日益增多,已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各国工人阶级之间的合作也不断增强。在第一国际的推动下,各国工人阶级互相支援,密切合作,使工人阶级迅速成长为一种国际性的力量。后来的第二国际尽管相对松散,但更适合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事物的实际,因而也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与促进的作用。
在此情况下,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看法逐渐发生了改变。例如在1884年发表的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写道:“有产阶级是直接通过普选制来统治的。……随着被压迫阶级成熟到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它就作为独立的党派结合起来,选举自己的代表,而不是选举资本家的代表了。因此,普选制是测量工人阶级成熟性的标尺。在现今的国家里,普选制不能而且永远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不过,这也就足够了。在普选制的温度计标示出工人的沸点的那一天,他们以及资本家同样都知道该怎么办了。”[4]192-193
进入1890年代后,恩格斯对普选制的认识就更深刻了。他对各国社会民主党利用普选权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大加赞扬。关于英国的情况,恩格斯这样描述道:“工人为此所表露的欢欣鼓舞是无法形容的。他们第一次看到和感觉到,如果他们为了自己阶级的利益而利用自己的选举权,他们能获得什么样的成果。……工人们从令人信服的实例中看到:只要他们提出要求,并且明白自己要求的是什么,他们在英国就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1892年的选举已经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头。其余的事情,大陆上的工人运动是会去关心的;那些在议会和市镇参议会中已经有那么多代表的德国人和法国人,将以自己的进一步的成绩来鼓舞英国人的奋斗精神。”[1]380-381而对于在自己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取得的成就,恩格斯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说由于德国工人善于利用普选权,党在选举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一致国家的手软了,最终取消了反社会党人法,统治阶级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无济于事。
与此相一致,恩格斯对暴力革命的看法也急剧改变了,以致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基本上放弃了暴力革命思想而转到主张和平改良的轨道上来了。
1.恩格斯首先认识到,从技术层面来说,暴力革命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4]538“因为这里斗争的条件也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式的起义,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筑垒巷战,现在大大过时了。”[4]545-546“我们对此不应抱什么幻想, 因为在巷战中起义者对军队的真正胜利……是极其罕见的。而起义者指望获得这样的胜利,也同样是罕见的。”[4]546
2.恩格斯认为在现行条件下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在日益消失,因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使得无产阶级通过非暴力革命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了可能,而且代价更小。他说道: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比如像存在民主共和制度的法国、美国甚至是君主制的英国等[4]414。只是在德国这样的国家,由于还存在着专制制度,社会民主党人还不能这样做。
3.更为重要的是,恩格斯认为革命的主体自身已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以前主要是少数人的革命,或者说是少数人带领着多数盲从的人们的革命,那么现在,“实行突然袭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凡是要把社会组织完全加以改造的地方,群众自己就一定要参加进去,自己就一定要弄明白这为的是什么,他们为争取什么而去流血牺牲。近50年来的历史,已经教会了我们认识这一点。”[4]549这就是说,人民现在已经觉醒,力图成为解放自己的主体了。并且,他还发现了中等阶级的崛起及其基本倾向:“相反,在起义者方面,一切条件都变坏了。人民各个阶层都同情的起义,很难再有了;在阶级斗争中,中等阶层大概永远不会毫无例外地统统团结在无产阶级的周围,而是纠集在资产阶级周围的反动党派几乎完全消失。就是说,‘人民’看来将总是分开的,因而也就不会有一个强有力的像在1848年那样非常起作用的杠杆了。”[4]548他从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在此情况下,即使敌人挑衅,党也不能轻易诉诸暴力。
尽管较之以前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是质的变化,但总体说来,恩格斯晚年思想仍然呈现出某种过渡性的特征。在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上,尤其是在最深层次的问题上,恩格斯的思想转变仍在进行中。因此,我们学习恩格斯的,除了他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他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和勇于探索新问题、不断纠正先前不正确观点的精神,而不能以他生前作出的结论为限。
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的看法是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某些问题上,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结论依然存在。例如,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他仍然给予这样的定性:“资本主义生产作为一个暂时的经济阶段,充满着各种内在矛盾,这些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并日趋明显。这种在建立自己的市场的同时又破坏这个市场的趋势正是这类矛盾之一。另一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所造成的没有出路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俄国这样一个没有国外市场的国家,比那些在开放的世界市场上多少有些竞争力的国家要出现得快一些。在后边这些国家中,这种没有出路的状态,似乎可以通过贸易上的剧烈变化和暴力开辟新市场来摆脱。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国家也会陷入困境。”[8]635-636在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判断上,恩格斯是对先前的一些结论作了纠正,但他更多地是倾向于说19世纪90年代以前的资本主义,而对于19世纪末期的资本主义,他仍然认为已经发展到尽头,就要崩溃了。“必须持续扩大是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的基础,而这种持续扩大现代越来越不可能了。资本主义生产正陷入绝境。英国一年比一年紧迫地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要么是民族灭亡,要么是资本主义生产灭亡。遭殃的究竟是哪一个呢?”[1]377
虽然依据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演进更多地应该表现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但晚年恩格斯对尽快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还是充满着强烈的期盼。例如当他论及俄国问题时就说道:“如果在西方,我们在自己的经济发展中走得更快些,如果我们在10年或20年以前能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那么,俄国也许还来得及避开它自己向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我们只能希望我们这里向更好的制度的过渡尽快发生,以挽救——至少是在你们国家一些较边远的地区——那些在这种情况下负有使命实现伟大未来的制度。”[8]650
恩格斯还时常明确地表示,社会主义变革不应该等到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因而在他的思想中残存着一定的急于过渡的倾向。“这两者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到处都已经充分地实现,也就是说,社会已经被简化为地主、资本家 (工业家和商人)和工人这三个现代阶级,而一切中间阶层都已被消灭的前提下,才能最完全地达到近似的实现。这种情形甚至在英国都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有,我们决不会让它发展到这个地步。”[8]694
尽管对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进行了巨大的调整,认为暴力革命越来越不合时宜了,但在恩格斯的思想深处,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暴力革命思维,认为两大阶级之间还会进行决战。“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促使这种力量增长到超出现行统治制度的控制能力,不让这支日益增强的突击队在前哨战中被消灭掉,而是要把它好好保存到决战的那一天。”[4]551他还是非常反感英国费边派的改良主义,认为 “费边派是一伙野心家,他们有相当清醒的头脑,懂得社会变革不可避免,但是他们决不肯把这个艰巨的事业交给粗鲁的无产阶级单独去做,所以他们惯于自己出来领导。害怕革命,这就是他们的基本原则。”[8]643
当然,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转变还不十分彻底,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总体上已经趋于稳定,但还远远没有成熟。早期资本主义的弊端仍然大量存在。像德国这样的国家,还存在着半专制制度,而世界上广大区域,还处在前资本主义的宗法制阶段,工业革命甚至还没有开始。资本主义如同19世纪中后期一样,仍然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真正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恩格斯逝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事情,而且还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惨祸。真正大规模的、急剧的经济全球化,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展开的,直到现在还方兴未艾。恩格斯在评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时说道:“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9]这样一种论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适用于像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的经典作家本身的。
恩格斯主张对任何事物都要从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而不能拘泥于一种固有的结论。恩格斯教导各国社会民主党人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8]691恩格斯同样反对从头脑中构想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他思考问题是总是竭力从现实出发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就是这种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0-111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8.
关键词:恩格斯;早晚期思想;比较;启示
A811.6
A
2095-7238(2017)06-0006-06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6.002
2017-01-09
赵彩燕 (1986-),女,法学博士,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述森 (1963-),男,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
高学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