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佳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为核心,工作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心理咨询为重点,肩负着以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为目标的重要使命。二者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研究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挑战的课题。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又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成长,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双赢工程”。
1.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的培养目标都是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心理、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努力塑造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为担负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发展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既要有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现代意义上的健全人格。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大学生,有些是不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传统的大学教育侧重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谈得较少,关注度远远不够。因而,当代高职院校旨在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兼具思想政治素质及健全人格的人才角度出发,在高职院校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专业素养、独立人格、健康体魄并自觉树立对社会负责、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2.意识形态领域的互补性。人的心理和思想同属意识形态的范畴,都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层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注重大学生心理层面教育。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再加上互联网络的广泛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动荡交织在一起,呈现加剧态势。因而,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传统的某一单个领域就能完全解决的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人际交往障碍、环境适应不良、情感关系困惑、家庭压力过大、就业形势严峻等。这些心理问题都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心理层面的反映,要彻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除了采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外,一方面,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去架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会受其所接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而对其施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其健康心理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迟迟得不到缓解,也势必会影响其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故而,良好健康的心理也是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意识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互补性,都为塑造大学生良好政治素养和心理素质奠定了基础。
3.社会支持系统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数量已占据全国高校大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人数的激增为众多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如此大规模上涨的学生数量,国家和各类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并相应出台了许多工作细则。例如,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已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已被国家列为高校必修课。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专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宣泄室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并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在心理咨询专职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和高职院校还为辅导员和班主任提供了免费的心理知识培训、心理咨询技能辅导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从思想政治专职教师与心理咨询专职人员的配备来看,高职院校所得到的国家和社会的支持相对稳定,这两支队伍的有效结合,可以很好地弥补各自的局限,在把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在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理论体系不同。目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其理论基础的,它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深入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有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它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心理教育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在理论体系上,以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四大心理学流派及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坚持科学性原则,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它关注更多的是个体的成长、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教育侧重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方面,主要是依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及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辨别是非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向,提高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态,提高心理免疫力,促进心智和人格的成熟与健全,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生活。
3.开展教育的方式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相应的报告、竞赛、社会参观等形式完成的。无论是理论宣讲还是社会实践,注重的都是思想理论的灌输,并且是以集体教育的形式开展的,强调教师单方面的说教,形式较为单一。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灵魂深处的互动体验式教育,更多的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出发,使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互动交流、情感体验、启发引导等方式,调动学生自身情感的力量,相信学生有自知、自觉、自省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最终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公开教育的形式,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则要遵循保密性原则,这也是二者在开展教育方式上的最大差异。
高职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均属于培养人的工作,其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二者存在必然的联系。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部分大学生常在思想观念、人生价值和道德情操等方面感到困惑、孤独和茫然,无法在社会定位中找到自我,因而希望得到既有利于个性发展,又能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体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所出现的诸如环境适应不良、就业压力大、情感困惑、家庭矛盾等问题,大多是因为不合理认知造成的。基于以上原因,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双方均应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其认知水平,改善其认知心理,纠正其不良认知,从而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品质。同时,双方工作者均应肯定教育工作的相融性和互补性,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两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发挥他们的整体效能,最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科学性和专业性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若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教育理念,就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就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缺少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注。当代大学生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心理特征,既崇尚独立、追求个性、情感丰富,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轻信盲从,情绪波动较大,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对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停留在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和行为规范上,则极易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我发展,难以达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鸣,收效甚微,不重视运用心理学理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因而,适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制,既可以增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任感、亲和力,又能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的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均有各自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但二者在很多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用正确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依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其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适应环境、情绪管理、恋爱交友等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困难和矛盾,产生困扰和冲突,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往往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问题有着一定的关联。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试图通过灌输传统的教育理念来与学生沟通交流,那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因而,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必须将二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校近年来逐步意识到二者的必然联系,在大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活期间,根据不同年级面临的不同问题,分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上,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注重加强他们的适应性心理问题教育。每年新生入学,我校都会开展专业的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心理调节方法。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及团体辅导,目的是让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环境、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一新生只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重视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引导。在大三毕业前夕,我校适时调整教育内容,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专业的就业心理与择业观念的指导,使他们树立坚强、自信的人格特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遇到挫折,能够利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及时捕捉他们的思想、心理动向,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排解他们思想与心理上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手段和方法上各有千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创新,取长补短,使二者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沟通关系。若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改变过去的一味说教、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方法,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尊重、接纳、倾听、真诚、同情心等理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用心感受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情绪情感体验,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觉悟、文化水平与能力特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改变过去那种坐等学生上门、个别辅导为主的单一方式,借鉴像思想政治教育那样公开、主动、广泛地对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并加以团体辅导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树立健康心理观念,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补互益、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应。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陶冶情操、调节心境、愉悦身心、造就性格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清新的感受;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风能促使大学生心理更加健康、阳光;轻松、愉快的集体环境还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缓解压力,增强心理承受力,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举办一些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设置海报、展板,创办心理健康导报,开展心理健康沙龙等活动,宣传相关知识,拓宽宣传渠道,为广大学生提供高雅、健康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展宣传的空间,打破固定时间的限定,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辟校园网络宣传专栏,将传统宣传模式与网络宣传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开设“心有灵犀”网络信箱和“心理健康自助”课堂等方式,向来访者普及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学会自助。另外,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心灵驿站”咨询栏,让一些存在心理困惑、有求助需求,却不愿走进咨询室面谈的大学生,在网络咨询中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只有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较为虚拟的网络宣传结合起来,才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责任意识,塑造完美高尚的人格,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于彩凤.浅谈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
[2]杨敏.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3]王福臣,翟媛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思考[J].淄博师专学报,2013(1).
[4]廖琳.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