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衍斌,张育广,于 玺
(广东工业大学 1.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 团委,3. 自动化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
——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
刁衍斌1,张育广2,于 玺3
(广东工业大学 1.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 团委,3. 自动化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实践仍然存在短板:创业教育师资和课程设置资源相对缺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创业教育政策支持、启动资金和社会认可环境有待完善。在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创业教育实施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程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上,提出创业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抓好师资和课程建设、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三个阵地”联动的立体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缓解社会严峻就业压力的可行措施,又是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002年,教育部开始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8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探索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30所高校设立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1]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困境,需要寻求新的对策。
创业教育实践有赖于创业教育理念的支持和引导。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理念尚处于借鉴发展阶段;同时,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把握不到位,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把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培养成自主创业者,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后引发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创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大学生是推进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因此理应加强高校创业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然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资源供给较之实际需求仍然相对缺乏。首先,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一是师资数量不足。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氛围不浓厚,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缓慢;二是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大多由学校或学院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辅导员等相关岗位的教师构成,他们对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并不深入,并且缺乏、甚至完全没有创业的相关经历,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效果。其次,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很难通过教学实践满足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2]许多高校只开设了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能力无法通过单纯理论课程的学习得到培养,难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基础知识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探索脱节,创业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层面的教育。创业课程数量不够,内容也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多数高校把创业教育课程列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中,或者只单独开设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实践方面的课程极少甚至根本没有。[3]创业是一个自主实践性很强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的缺乏会造成理论知识失去适用性,会让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遭遇困境的时候束手无策,没有能力应对。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鼓励并且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社会也应该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途径。创新高校创业实践途径需将注意力集中到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上来,通过具体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业教育环境有待完善
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优良外部环境的保障和支持。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环境保障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与国家政策相一致的,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支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首先,政策解读、宣传、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旨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缺乏对政策的了解,或没有根据政策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导致这些优惠政策在实践中难以落实,创业学生难以享受到办理贷款、减税业务等政策的优惠待遇。其次,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缺乏。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狭窄,大多数是依靠家庭支持、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等三个途径来筹集资金。由于家庭经济、贷款信用、获得风险投资难度等限制,导致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最后,社会支持认可度不高。社会公众和家长对于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度和成功率存有较多疑虑。大学生创业需要大量的精力、金钱投入,风险系数较大,收入不甚稳定,而所谓的“铁饭碗”岗位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工作岗位还是被视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为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2009年10月广东工业大学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1年基地成立“南极星创客联盟”,2014年基地引入创业校友组建的基地管理服务公司。①2015年广东工业大学以承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契机,通过实施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程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广东工业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产业、平台之间壁垒打通,发挥教育协同作用,并面向产业创立了协同创新平台“3+1”校企联合班②、IC“2+2”培养班③等多种产学培养方式,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使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推进创业教育改革。
(一)发展雄厚师资,设置丰富课程
师资和课程问题,是解决创业教育资源问题的两大难点。师资方面,广东工业大学结合学校创业教育现状,构建了“校内教师—产业讲师—培训导师”三个层级、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师资队伍,通过聘请校内专职教师、选送教师参与省市级创业指导培训、聘请校外专业导师等举措扩充教师队伍,还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纳入从产业界引进“双百计划”等高层次人才的协议;共享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创业学院(创一教育)等网上创新创业课程。④同时,设立了教师保障措施,改革创新创业教学绩效金分配制度,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学、指导等作为职称晋升、招收“推免研究生”的必要条件,以此提高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举措为学校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了最基本的养分。课程方面,广东工业大学建设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显性课其显性课程包括思维引导类、专业创新类、实践培训类;隐性课程则包括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这些课程以不同形式和丰富内容全方位服务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⑤
(二)注重创业实践,加速项目孵化
赋予学生创业实践的机会,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广东工业大学创立了“创客空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集工作场所、创业资金保障、创业指导等多方面资源为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过程中提升创业综合能力。我国创业竞赛开展是以高校为依托,根据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创业需求和创业竞赛的时间节点,以“全面普及—重点优化—巩固完善—全面提升”为主线,构建“前后贯通、分层分类”的立体式创业竞赛培训模式。[4]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技能,并让学生拥有创建公司的能力。为了提高创业竞赛的成果孵化率及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除了创立创客空间,广东工业大学还构建了“团队/项目+竞赛+初孵+深孵”四位一体的创业实践训练链条,建成“N+1+ N+N”四级创新创业训练孵化平台,即“N个学院创新工作室,1个校内孵化基地,N个协同育人平台,N个校外训练孵化平台”,为创业竞赛项目的孵化提供了完备的后备保障。完整的创业实践应该包含从“项目选定”到“成果孵化”的过程,因为孵化阶段的缺失会导致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不完善。如何依靠学校的科研创新发展、政策扶持效能、创业平台建设、创业竞赛作用、创业成果孵化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联系起来,是当前创业教育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健全保障制度,建立经费支持
广东工业大学出台了多项创新创业方面的激励性管理制度,如《创新创业实践保障与激励办法》《学生申请休学创业实施办法》等。此外,还出台了《创新创业学院工作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十余项保障性制度。⑥这些制度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支撑,在提高创业教育参与主体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费支持方面,广东工业大学在创业项目、创新创业竞赛、成果培育及奖励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院—校—省—国”四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体系,通过多渠道募集创业资金,为学生创业训练孵化吸纳了1亿元的基金,切实保障了学生创业的经费需求,使得众多创业项目得以启动发展。⑦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各地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该重视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5]为助力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本文提出创业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三个阵地”联动的立体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一)巩固第一阵地,抓好师资和课程建设
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需要丰富的前沿理论支撑,当前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是创业教育课堂,因此应当在师资和课程方面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可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发展校内专职创业教师队伍,同时打通专业限制,发展非专业但对创业教育有独特研究或体会的教师队伍,并统一安排创业教育培训,加强校内稳定的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吸引社会上有企业管理经验或创业经验的成功企业家为外聘教师或创业导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加强创业项目引导。对课程设置的建设,则需要从培养具备创业知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人才的目标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首先可以根据全面素质培养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教育课程,如针对创新思维的思维训练课程、针对专业能力的项目研发课程等;其次突破传统课堂限制,让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如到企业参观或实训;最后通过网络与其他高校共享创业课程,实现在线互动。为保障第一阵地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还应建立教师和课程评价机制,赋予受教育主体发言和选择的权利,有效地促进课堂教育的良性运转。
(二)发展第二阵地,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创业教育内涵的延伸,是受教育者参与创业教育实践的乐园,是课堂教学外的另一重要阵地。高校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建设联系学生、学校、社会、政府四者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质量,并最终回馈社会。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功能定位,一是作为创业教育实践类活动的主办单位,举办创业竞赛、创业知识讲座等,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凭借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降低学生创业的门槛,提供创业场地及相应的优惠;三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加速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仅承载着创业教育实践的责任,也是帮助学生完成从受教育者到创业者身份转变的加速器。
(三)营造第三阵地,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基于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首先,政策上,制度建设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创业教育扎根高校教育长久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增设或完善激励政策,提高创业教育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实践质量;建设创新创业实践保障与激励、学分认定及课程免修、申请休学创业等方面的激励性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参与度,扩大创业教育授教范围,让大学生吃透政策、享受政策。其次,经济上,高校应加大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满足创业教育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积极向政府和社会争取实际资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吸收更多的资源;成立专门的领导和部门组织,实现创业教育经费的公开透明及高效利用。第三,氛围上,高校应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认可度,展开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如开展线上线下创业答疑活动、举办创业成果分享会、邀请学生到创业实践基地参观,改变社会对创业的偏见,以文化的渗透作用改善创业观念,呵护大学生创业的星星之火,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动机。
注释
① 资料来源于2015年11月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处内部刊物《创者》第三期。
②“3+1”校企联合班指3年学校培养+1年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
③IC“2+2”培养班指学生2年在学院学习课程学分,2年在IC基地做项目学分。
④⑤⑥⑦⑧2016年3月从广东工业大学的内部资料《融入全程,协同育人,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总结材料》获得的相关数据。
[1]姬振旗,李培智,曾凡锋. 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7):120-123.
[2]玄凌,乜晓燕,王冰.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6(3):122-124.
[3]王克臣,冷超,李大威. 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8):134-136.
[4]夏更寿,任清褒,陈光炬.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新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108-110.
[5]骆建建,周海英.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5(7):120-122.
(文字编辑:徐朝科 责任校对:王香丽)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e Mod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ak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DIAO Yanbin1, ZHANG Yuguang2, YU Xi3
(1.School of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Communist Youth League,3.School of Auto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chieves some good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like the relative lack of teachers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deficiency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imperfect policy support, start-up funding and social suppor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s thesis put forward a stereoscopic model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ree positions interaction by combining theoretical study with practical guidance, constructing the teachers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building the practice platform, and improving the indemnification system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mode
G640
A
1671–623X(2017)02-0093-04
2016-05-21
■ 基金课题:广东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基于粤港协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2015B028);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途径的研究”(15ZS0029);广东工业大学共青团研究课题“基于粤港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201603)。
刁衍斌(1988— ),男,汉族,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刁衍斌,张育广,于玺.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17(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