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财政局
壶关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壶关县财政局
壶关县地处长治市东南部,太行山东南端,全县版图面积1013平方公里,共辖5镇7乡1个经济开发区,390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6.4万,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5年底,全县核定整村贫困村28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6419户,贫困人口61423人。2016年共脱贫87个村、6154户、16964人,实现了脱贫攻坚初战告捷。近年来,壶关县把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开展精准扶贫、加快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作为脱贫攻坚、富民增收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规划科学。在壶关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制定了《壶关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2017-2020总体规划》,确定了壶关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提出要围绕精准脱贫和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两个目标,积极探索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注入新活力。同时,通过“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好中选优,竞争上报,初步推选了10个乡镇的10个村作为试点村竞争全市试点项目。2017年7月,经长治市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竞争立项评审会评审,获得长治市2017年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资格。
二是政策扶持。结合全县实际,壶关县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制定出台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及推进措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对发展良好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以奖代补、对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增拨产业资金、为合作社贫困户提供“五位一体”贷款扶持等。自2016年以来,壶关县先后整合拨付产业扶持资金10897万元,实施资产收益项目132个,使167个村通过资产、资金和土地等入股分红,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取得了贫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破零、经营主体增效“三赢”。初步涌现出集体经济发展实业兴村型、盘活资产型、集体农场型、龙头牵动型、资源利用型、服务创收型、基地种植型等八大类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资产收益模式。
三是模式新颖。土地资源股份合作利用模式:涉及店上镇西汉村、百尺镇紫水村、晋庄镇西川村、石坡乡东黄花水村、五龙山乡水池村、集店乡东关壁村等6个试点村。主要是通过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社和整合村集体原有机动地,进行大棚花卉种植、经济林连片种植、杂粮种植、石坡土豆种植和蔬菜大棚种植,各村每年预期收益都在20万元以上。提供服务模式:东井岭乡城寨村,利用村集体闲置旧大池建设5000m3标准化冷库,用于当地旱地西红柿、辣椒及其它时令蔬菜贮存,带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树掌镇回车村,利用村集体机动土地建设野生中药材收储加工服务项目,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晋庄镇西川村,通过粗粮酿酒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当地杂粮种植产业和黄梨、葡萄等林果业发展;集店乡东关壁村,依托中南铁路和长安高速入口的地理优势,利用闲置场地建设冷库仓储物流中心,发展三产,增加集体收入;石坡乡东黄花水村,通过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流转土地200亩实施石坡土豆规模化种植,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店上镇西汉村,通过建设大棚花卉种植、加工、经营、服务中心,引导壮大花卉产业,增收致富。混合制经济模式:龙泉镇清流村将土地资源、产业扶贫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等折价入股长治市第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在清流村打造的综合物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旅游观光园区,通过混合所有制经营,壮大集体经济,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增加村民收入;黄山乡下好牢村将产业扶贫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等资金参股“群兴科技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的资产资本性收益,最终实现稳定脱贫。
四是机制保障。投入保障方面:壶关县规划确定的10个试点村,计划总投资4142万元。2017年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等专项资金优先安排试点村,并全部拨付村集体或村集体参股的合作社组织实施,试点资金有保障;运营监管方面:明确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营监管机制,合作社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重大事项全部交由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同时规定了理事会、监事会的组成成员,理顺了合作社、村委会和党支部的关系,农民股份合作社运营监管有保证。绩效考核和激励方面: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适度规模经营、资金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可复制推广性等内容,建立了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了责任和奖惩办法,以充分调动乡村干部和经营管理者的试点积极性,确保项目正常运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确保村级集体收入稳步增长。
责任编辑:赵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