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明发(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和影响
文 董明发(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了人类减贫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增强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大利好;彰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对全球治理模式创新的重大贡献。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贡献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奋斗,致力于振兴中华,从而贡献于世界。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表达他对中华民族的期盼:“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11月12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发表就职演说时,也提出中华民族应当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到2020年,占人类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创新全球治理模式。这无疑将成为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展是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发展了自己。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促进了人类减贫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一)促进人类减贫
建国初期,中国曾一度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西方世界眼中,社会主义中国一度是“贫穷”的代名词,社会主义中国的农村一度是地球上最落后的地方。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总结国民党政府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依然众多。1981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为8.35亿人,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43.1%。
中国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积极致力于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消除贫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促进了世界贫困人口数量的大幅下降。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其次,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 (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是因为中国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成为全球推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进程中的领军力量。第三,中国的减贫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中国的扶贫实践丰富了世界减贫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然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须包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他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全面”,在于解决极端贫困人口。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就是要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将从过去30多年解决绝对贫困阶段,进入到减少相对贫困阶段。因此,从世界绝对贫困人口最大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将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为加速人类减贫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是共产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及其共产主义合法性的价值根据。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超越就在于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想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和竞争中取得优势,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就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确保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满足人的发展的全面需要,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规律。
中国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一个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人文发展指标(HDI)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个指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人类的发展不应只关注经济增长,还要重视教育、医疗、幸福感和体面工作等方面,应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发布的《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大幅提高至0.719,比1980年提高0.292,提升幅度在所有国家中排名靠前。中国首次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迈入“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的行列,在187个国家中排名第91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通过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全面保障,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中国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大利好。
(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提高到12%,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已居世界首位,达到27.8%。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各国经济总量排名中的位次不断跃升,现已稳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继续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最前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仍居首位。
中国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强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3]中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不仅将为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聚合强大动能,而且有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政府倡导并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在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资金融通、货物畅通的目的,对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助力世界经济发展。
(二)中国的“世界市场”地位日益突出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外贸进口不断上升,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需求涉及到全球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一般消费品和电商等多个市场,这为广大产品生产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丰厚利润。据有关统计显示,过去10年,中国年均进口额7500亿美元。这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国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市场是欧美国家当前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对欧美国家创造就业和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帮助。作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众多世界级跨国企业的第一利润增长点在中国,欧美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获取了丰厚回报。中国还为非洲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消费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得到提升。普华永道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中国可能将于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购买力最强的国家。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是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多伦多证券交易所高级副总裁恩加达·查德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领导人改善民生的措施将会扩大中产阶级的规模,中国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将因此大幅攀升,为国际贸易带来更多机会。庞巴迪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皮埃尔·布多昂说,在中国人口中,年收入1.7万美元至3.5万美元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6%增加到2020年的51%。同时,中国城镇化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空间,涉及两亿多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还将令更多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由此而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升级换代将会刺激全球商品市场,特别是原材料市场的需求。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中国需求将持续强劲释放,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当前,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力量正从传统欧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2013年中国消费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6亿左右,总消费为2010年的3倍以上,届时将释放64万亿元购买力,有望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进口市场和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庞大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对未来世界的贡献不仅在于经济增长等硬贡献,而且还在于中国发展模式创新和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等软贡献。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完整表述了面向中国未来发展的治国理政总体框架和中国国家治理思想的内核,彰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对全球治理模式创新的重大贡献。
(一)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创新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将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关键是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道路。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4]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发展自己。是否能够实现发展,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发展中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撰写的《华盛顿共识》,系统地提出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墨西哥、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接受这一药方的同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与此相反,中国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成为了除西方国家外的世界发展的象征性领导者。
在“华盛顿共识”走向衰落的同时,“北京共识”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美国学者乔舒亚·库珀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完全适合自身发展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途径。他把这种发展模式总结为“北京共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不断创新和大胆试验,其次是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最后是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北京共识”最核心的意义就在于:每个国家都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不能只有“华盛顿共识”。而“华盛顿共识”的基本属性是一个模式通用于不同国家,成为包治百病的领导妙药。
在一个落后的大国里推动改革与发展,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时,特别强调:“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中国走出的一条现代化发展道路,它既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道路,是一条非西方化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是一条非资本主义化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苏联式的发展道路,是一条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既增强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信心,也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创新
3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同样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的根本途径和政治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必将进一步向世人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5]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最明显标志是生产力发展。只有人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达到共同富裕,才能够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1]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29.
[2]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1-1.
[3]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7-1-18.
[4]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4-2.
[5]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1-6.
责任编辑:曹丽娟
F127.7
:A
1008-6323(2017)02-0061-04
董明发,国家行政学院培训中心研究开发处处长。
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