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科学体系、民族气质与中国特质

2017-04-11 05:09欧庭宇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治党建党制度

欧庭宇

(西华大学,成都611130)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科学体系、民族气质与中国特质

欧庭宇

(西华大学,成都611130)

习近平党建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本文通过历史与逻辑的维度、现实与传统的层面、全局与战略的视野,领略习近平党建思想所具有的最新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国共产党的人文魅力、民族复兴的革命气质。具体来说,从历史进程来看,习近平党建思想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党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内在逻辑来看,党的 “五项建设”为全党同志在新形势下强化党建思想提供科学指南;创新发展 “为政思想”,为执政实践上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提供现实启示;庚续传承 “修身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与不忘崇德修身提供文化启迪;创造发展 “民本思想”,为党内新形势下强化作风建设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提供熏陶教诲;确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密切联系。

习近平;党的建设;制度治党;民族气质;群众路线;中国梦;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基础上,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开创了新局面,而且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与制度建设等党建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习近平党建思想脉络的形成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也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背景,更离不开紧密结合治国理政层面的人民性与制度性的中国特色。

一、从历史与逻辑的维度,领略习近平党建思想所具有的最新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党建思想与马克思、列宁建党理论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党建思想一脉相承,无论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人民主体观,还是依法反腐和制度反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都能找到前人的思想精髓,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把握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的同时,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它着眼于新形势下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我党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将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同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身特点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学说。

(一)从历史进程来看,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党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无产阶级日益壮大的逻辑缘由是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党的革命纲领,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阐述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阶级斗争的党纲,并且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共产党深刻地剖析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无论列宁、斯大林还是毛泽东、邓小平,无不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其中列宁主张 “党内的一切事物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的”[1],毛泽东提醒党内同志注意 “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2]。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 “钙”,正是说的思想建党的重要地位,这也是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前提。

关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3]。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重视党员队伍建设是同根同源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的三次组织工作会议对于党的组织建设具有历史性意义,从 “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号召,经过党的组织工作在过渡时期的任务,再到旨在提高党员质量的民主集中制。

习近平党建思想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切入点,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深入推进依法反腐、制度反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葆生机的性质和宗旨,使无论是中国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政党及其党员的党性和世界观始终彰显。毛泽东曾在1945年的 《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4]。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清醒地意识到腐败问题将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必须加强反腐建设。他指出,“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 ‘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5]。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是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而重视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这是对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工作制度的重要完善。总之,习近平党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保持一脉相承,相互统一,并且在现实情况中运用其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新时期新阶段的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二)从内在逻辑来看,党的 “五项建设”为全党同志在新形势下强化党建思想提供科学指南

党的 “五项建设”是习近平党建思想深刻回答新的历史条件下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习近平党建思想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三严三实”和 “两学一做”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为聚焦不严不实问题发挥了指导作用。组织建设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的考核标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任务,为解决党内自身问题指出了重要途径。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作风建设方面,引领党内树立 “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作风形象,构建科学有效的 “三不”机制,是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组成部分,坚持传统理论,同时又提出了新观点,对新形势新情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反腐建设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约束和监督,强化监督环节,确保反腐倡廉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制度建设方面,坚持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的原则”,坚持 “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操作程序,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因此,习近平党建思想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组织优化、作风塑造、反腐倡廉、制度保障,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从现实与传统的层面,领略习近平党建思想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文魅力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孕育了革命的民族、革命的人民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究其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思想体系得到优秀中华文化的滋养和提升,才能保持它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习近平党建思想也不例外,优秀中华文化为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建设贡献了丰富的智慧。

(一)创新发展 “为政思想”,为执政实践上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提供现实启示

为政以德、为政以法、为政以道的 “为政思想”是我国最基本、最传统的治国理念。早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引用孔子的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共产党人无论是做官做人、干事创业都不能丢掉 “为政以德”这个根本。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德法共治的内在联系。譬如,习近平同志引用了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的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荀子·王制》中的 “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阐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 《论语》中的 “政者,正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阐述率先垂范的带头作用。引 《管子·正世》中的 “利而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周易·系辞下》中的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老子·道德经》中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指出始终保持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既体现了对 “为政思想”的深谙熟用,又突显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方能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让老实人不吃亏、让干事者得实惠、让有为者更有位”[6]。从 《中国共产党纲领》和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成为党的制度建设的起点,再到今天的 “三严三实” “两学一做”等教育实践活动,从制度建设切入加强党建。最近三年出台或修改党内法规共54部,超过了现行党内法规的三分之一,可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制度建设推进。在党的建设领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靠制度管党治党,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解决的是管党治党常态化、长效化的问题。可以说,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目的都是为了全党思想统一,让制度治党成为思想建党的强力保障。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继续加大制度建设,涉及所反映问题的领导干部应该回避,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因此,应当积极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使二者目标、任务和要求一致,明确党内主体的责任清单,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而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庚续传承 “修身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与不忘崇德修身提供文化启迪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理念是值得新时期党的建设学习的治理智慧,要把握修身立德的重要性,用正确的德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实践,持之以恒地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我们党性修养。习近平反复强调,做人是做官的前提,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他始终把 “严以修身”摆在首位,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必修课,告诫大家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要“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引用东汉张衡的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三国诸葛亮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宋代吕本中的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等,说明 “修身”对做官为人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党建思想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修身思想”精髓要义的深刻把握,揭示了党员领导干部 “人性锻炼”与 “党性修养”相统一的内在规律,是解决党内思想根源的 “良药神剂”。

从政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强弱,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有着必然关联。习近平多次强调,净化政治生态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也就阐明了加强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规范程序选人、选对人、选好人是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克服党员队伍中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措施。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用高尚品德与修养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对于全党同志要 “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叉,实现党性修养内化于心,修养展现外化于行的目标”[7]。对于党内政治生活与具有高尚品德的领导干部选拔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该是党员同志落实好从严治党责任,形成从中央到基层的党建工作格局,不断在干部考核中体现 “党性修养”,为党的好干部创造脱颖而出的正能量环境。

三、以全局与战略的视野,领略习近平党建思想所彰显的民族复兴的革命气质

“当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党的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党建思想,对国内、党内、国际均有积极推动作用。”[8]习近平党建思想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从国家全局与战略出发,将党的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进一步阐释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的必然关系,创造性地回答了党与治国理政的逻辑理路。

(一)创造性发展 “民本思想”,为党内在新形势下强化作风建设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提供熏陶教诲

“民本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特色”,既是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相一致的,又是中国共产党贡献给世界人民的 “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蕴含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也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天然契合。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的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阐明治国理政者的责任就是解决百姓困难,让人民安居乐业。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他又以春秋时期思想家管子的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提出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并号召全党深入开展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赋予“民本思想”新的时代内涵。

古人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文风、家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等,也是与其他阶级的政党的最大区别。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唯有顺应民意民心才能凝聚强大力量助力反腐。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 “形象工程”和 “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当然,党并非只惩治不鼓励,鼓励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可以说,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既通过工作过程中改正错误挽救了一个个领导干部,又不让势态恶化而失大局做到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总之,习近平党建思想创造性发展了“民本思想”,为党内在新形势下强化作风建设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提供熏陶教诲。

(二)确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密切联系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勾勒出更加明确的 “路线图”。“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期新阶段的具体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包括目标导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动力牵引的全面深化改革、有序保障的全面依法治国、领导核心的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根本主线,把 “四个全面”的推进作为党和政府的战略部署,其内部呈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特点,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有着本质联系。

治党和治国的本质联系是中国另一个最大的“特色”,也打破了西方政治话语对中国政治的误读。一些人受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总认为党是党、国是国,治党与治国应该泾渭分明、截然分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从严治党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紧密结合,事实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离不开党的建设。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能力与素质不高一定会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成消极后果,领导自身的缺陷与问题也极有可能造成高昂的治理成本。加强和建设党内廉洁政治生活,全面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让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第二,党的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固有利益的必然体现。通过管党治党的各项改革,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来制定目标、整改方法、建章立制,从而利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来评定党的建设水平。第三,坚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随着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但是离开党的领导,一切工作都难以顺利进行,甚至出现治理局面的混乱状态。总之,将党的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提供不可或缺的政治保证、积极力量。

[1]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49.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3.

[6]欧庭宇,尹德志.政治生态的内涵及意义刍论[J].行政与法,2016(10):11-16.

[7]欧庭宇.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2017(01):118-122.

[8]欧庭宇.习近平作风建设思想的内涵及意义[J].攀登,2016(01):59-65.

(责任编辑:周 凤)

我国各宗教团体自主地办理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刷发行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兴办社会公益服务事业。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中,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

——摘自 《统一战线知识手册》

10.3969/J.ISSN.1672-0911.2017.04.018

D61

A

1672-0911(2017)04-0018-05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难点及解决路径探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SC14D014)。

2017-03-16

欧庭宇 (1986-),男,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治党建党制度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