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萍
拓展职工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叶慧萍
工会拓展职工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必须坚持用发展和创新的思路,把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作为主攻方向,始终致力于形成职工技术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科技创新 职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的殷切嘱托。把殷切嘱托化为奋进的强大动力,上海正在聚焦科技创新、跻身全球重要创新城市行列的进程之中。
从工会的层面来说,在推进职工科技创新中提升职工素质,就是工会对职工权益的一种最好的维护,也是工会组织的应有作为和存在价值的具体体现;而从职工群众的角度来说,通过科技创新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对企业科技创新产生推动力,不断增进福祉和增强获得感,也是对自己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最大的保护。工会应积极拓展职工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上下联手、各方联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和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群众性科技创新氛围,是探索在新形势下企业工会保持先进性的新途径和新形式。我们始终围绕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等企业发展的新目标,动员广大职工进一步投身科技创新活动,为科技创新鸣锣开道。
一是发动全员参与科技创新。多年来,我们通过树先进典型、抓示范引领等办法,广泛宣传和发动,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注重与行政各部门横向联动,与主管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深入各部门、车间、班组,与职工进行座谈,广泛听取如何提高在笔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的意见。让职工在座谈中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现状,意识到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长远利益,由此产生紧迫感、责任感,增强了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各车间、班组的职工围绕科技创新攻关的重点,纷纷提出攻关立项申请,广泛开展科技攻关活动。
二是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短训班、专项讲座、拜师学艺等形式,提升广大职工的技术素质,为群众性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让职工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勤于实践,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在实践中增强才干,不但做好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还开展新品种的开发工作。宝钢原来每年要进口美国鹰牌铅笔作测试笔,每支要5美元左右。公司技术中心成员开展攻关,试制成功了宝钢卷钢深层硬度测试笔,每支只要2-3元人民币,大大节约了外汇的使用,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机械钳床组在组长带领下,制定了“学习记录台账”,组织技术知识经验交流会等,显著提高了班组整体的技术水平,机器的安装与调试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安装返工率几乎为零。
三是加强宣传,鼓励先进。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重视宣传职工的小发明、小技改,对“生产上急需,用起来很好”的小项目,既解决生产急需又创造了比较可观经济效益的好做法和好成果,采取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在企业报上进行报道宣传,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必须为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保驾护航。
首先,搭建平台。近年,工会坚持参与行政管理部门修订《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办法》和《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推进规则》,吸引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
其次,形成机制。我们对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奖励标准、奖励办法、评审机构和评审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根据每项科技创新和合理化建议实施一年后的累计效益给予300元至4000元的奖励,由个人提出并实施完成的技改项目,奖金全部发给本人,其获奖事迹作为评选先进、考虑晋级、聘任职务的依据。
再次,组织开展“提金点子,结金果子”、群众性技术创新、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等三项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推动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工作。如“运用磨光涂料新工艺解决长年累月积压在仓库里的副牌白杆”的“金点子”攻关项目,为公司累计解决库存副牌白杆58.8万罗(85000万支),激活库存资金4000多万元,盈利近500万。此项攻关项目获得国家三项专利(一项发明,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木屑代煤,节能降排,变废为宝”项目的攻关,解决了木屑在锅炉炉膛内堆积引起燃烧不充分而冒黑烟的问题,全年同比总计节煤达3000吨、资金250万元,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达40吨。特别是在2010年至2013年间,公司又通过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采用新能源锅炉,通过燃烧木屑、生物质燃料来产出蒸汽,大大降低了煤炭的使用和碳排放。2010年,公司职工还将科技创新与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结合起来,努力为办好世博贡献力量,在获得上海世博会的授权后,先后设计推出了15款特许产品的设计稿,填补了世博特许商品面向学生的空白,实现了突破,创新了模式,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成为公司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要在活动内容上创新,而且要在活动方式上创新,进一步拓展职工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是注重分类指导。工会参与公司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工作,实施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攻关、评审受理规范化。负责对申报项目的审理,对各车间上报的立项申请进行逐条审议,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二是负责对申报项目的分类整理,每个项目填写《项目申请一览表》,并注明各项目的种类、进度、申请部门、责任人、项目简介、效益分析等。在分类中注意把好关,凡属正常的日常管理事项从创新立项中剔除,不予立项,凡不属科技创新但能产生较大效益的项目,作为合理化建议予以落实;
三是对生产上急需的科研项目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限期完成,并向各车间和班组及时传递信息,逐一反馈项目审理意见。
四是注重稳步推进。我们引导广大职工把政治理论学习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就科技创新活动的动态、进展和成果通过专题会进行讨论、分析和推进,让职工在第一时间得到第一信息,立足本职,开动脑筋,为完成生产任务打好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会为科技创新活动加油助推,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活动的开展,许多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得到开发应用:在松江区新浜镇的新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这个平台,对许多项目进行了技术攻关,其中有隧道式烧芯炉、大型箱式烧芯炉淘汰老式箱式炉、电加热油芯炉替代煤加热油芯炉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攻关成功,不仅提升了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改善了生产环境。此外,对一些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进行了探索试制,如制芯研磨组烧芯坩埚材料用断芯替代80目石墨,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111-10B、12B在多次试验后,新品开发取得了成功,投入了试生产;1014B自动切芯新工艺的生产成功,为高B类铅芯产量的放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开辟了新天地;黏土新材料的试验,逐步替代原有的材料,扭转原材料的供应困境,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职工是主力,工会来助力。在企业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必须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持久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为企业技术能级迈上新台阶、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作出新贡献,让职工科技创新活力生生不息。
(作者系中国第一铅笔有限公司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