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宝珍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70)
努力改进干部作风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彭宝珍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70)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的作风。努力改进干部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我们党的一贯做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改进干部作风的一般路径,一是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定力;二是在具体工作中要有担当精神,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三是在生活上要清正廉洁,自觉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四是要加强纪律监督,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依纪依法,严惩不贷,形成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严格执行纪律的高压态势。
干部作风 现实需要 改进路径 高压态势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1848)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世界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鼓舞大家前进的一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更善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P41)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人和其余无产阶级群众从实践和理论方面作了区别,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共产党人在无产阶级运动中行动上要最坚决,始终站在运动的最前沿,始终是无产阶级运动的核心推动力量;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运动在理论上也最清醒。因此,共产党人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比无产阶级群众更具有革命性,共产党人在作风上也必须优于一般群众。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伊始,就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重任和崇高理想。1942年2月,在《共产党宣言》发表约一百年后,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的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关于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演讲,这次演讲的内容后来选入《毛泽东文选》,题目改为《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篇光辉文献中,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了学风党风文风不正的突出表现,学风不正表现为主观主义,党风不正表现为宗派主义,文风不正表现为党八股。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只要我们共产党的队伍是整齐的,步调是一致的,兵是精兵,武器是好武器,那么,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被我们打倒的。”[2](P812)毛泽东同志不但提出了整顿党的作风的具体内容、方法,还指出了改进党的作风的极端重要性。这一思想,对于当前改进干部作风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于共产党人、党的作风和干部作风的关系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就讲得非常清楚明白。1962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参加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监察工作会议的同志时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因为许多党员都在当大大小小的干部。”[3](P328)关于党风问题的重要意义,《邓小平文选》中的《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一文指出:“极少数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非常不利于恢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4](P35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在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部门到学校医院、从城市到乡镇农村的各级各类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中,大部分领导职务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的,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决策出台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责任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国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要达到这一崇高目标,共产党必须管好党员,管好干部,端正党员党风,改进干部作风,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人民群众才会跟着共产党走,党才有前途,国家才有前途。否则,一旦党风出现了问题,干部作风出了问题,不仅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而且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距离我们越来越近。1957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三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1960年初,加上了国防现代化,形成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周恩来总理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时间表,即在20世纪内,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并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到1980年前后),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并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从1980年到1990年,按1980年价格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指标从200美元增加到400美元,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从1990年到2000年,按1980年价格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指标从400美元增加到8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小康状态;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00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第二步从2010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第三步从2020到2050年,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一般简称为“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建设内容是全面的,包括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建设区域是全面的,包括全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包括城市、农村各地方;覆盖人口是全面的,包括全国各地各民族所有人口。党的十八大承前启后,再次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要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即2049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宏伟蓝图是对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和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构想的继承与发展。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考验。在国际上,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总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利用所谓的台湾西藏新疆香港问题、支持和利用国内“三股势力”,给我们制造发展障碍,试图遏制或迟滞中国的发展。在国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强化,增长速度减缓;社会发展上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还比较大,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又影响到就业,影响到社会稳定。特别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脱贫的任务还非常艰巨。目前,全国还有约7000万贫困人口,其中有相当多的是深度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都是在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大力扶贫后还没有脱贫的群众,都有特殊的自身很难解决的贫困原因。一些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是居住地问题。或者居住在深山区,交通、通讯、用电非常不方便;或者居住在不适合生存的高海拔地区;或者居住在极度缺水地区。在这些地区修建公路、架设动力电、修建供水设施的成本非常高,受益人口又很少,所以最好的扶贫办法是搬迁,离开穷窝窝。这类需要搬迁的人口约有1000万。一些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是家里有一、二个病人,除缺少劳动力挣钱之外,家里还要负担相当多的医疗费用。尽管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能报销一部分,但每年几千元的自负费用也还是家里很难承受的负担,这类因病致贫的人口约有3000万。解决好贫困人口的“二不愁、三保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和必须在2020年限期完成的任务。
面对种种困难、问题和考验,只有努力改进干部作风,充分激发出干部的工作潜能,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由于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能够调配使用其他资源,是第一资源。而领导干部又对一般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所以领导干部是人力资源中最核心的资源。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一问题,要求全党同志明确并认真担负起我们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他在讲到党的干部的重要性时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并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5](P526)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对人类发展的应有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要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靠各级党组织的有力组织,要靠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近9000万党员的执政党,党的领导力量归根结底体现在每一位具体的党员个人身上,体现在每一位领导干部个人身上。所以,领导干部作风至关重要,努力改进干部作风,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从现实情况看,党的建设还要继续加强,干部作风还要持续改进。在作风建设上的突出表现,一是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对于上级部门和单位内部组织的学习,只是在形式上、在规定的时间上完成了任务,思想没有深入进去,没有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学习笔记写了许多,学习总结看似也很深刻,但思想认识水平依然没有变化和提高,更不用说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二是工作上缺乏进取精神。以为职务再无升迁的可能,待遇上也到头了,再拼命干也不能给自己个人增加好处,还会得罪人,吃力不讨好,不如平平庸庸守摊子。许多工作讲在嘴上,落实在纸上。一些工作实在推不掉,也只是简单应付,得过且过混日子。三是无视党的各项纪律。个别干部面对当前不断从严的反腐败形势,面对十八届六中全会出台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依然麻木不仁,我行我素,视党的纪律如无物,总以为反腐败的利剑找不到自己。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教育、“打虎拍蝇”,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干部作风也有明显加强和改进,但是以上三类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建设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用制度管党治党,扎紧制度的笼子,改进干部作风方面,开创了崭新局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制度建设成果集中体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之中,体现在会议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就这一问题作出过许多次明确的指示和要求。2013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改进作风,最终要落实到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改进作风的过程,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过程,也是锤炼党性、提高素质的过程。各级党委要把作风要求融入党的各方面建设之中,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全过程。”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中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干部作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根本指导。
在加强领导干部正面党性教育的同时,中央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抓手,开展“打虎拍蝇”行动,自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至2017年5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万多起,给予12万多人党纪处分,“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从中央纪委几次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的基本判断中可以看出干部作风建设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2015年1月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的判断是“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2016年1月六次全会的判断是“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2017年1月七次全会的判断是“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是,干部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的任务还远未完成,这一任务是长期的。2017年1-4月份,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102起,其中省部级4起,地厅级211起,县处级1477起,乡科级9410起;处理人数16060人,其中省部级4人,地厅级270人,县处级1940人,乡科级13846人;给予党政纪律处分11120人,其中省部级4人,地厅级158人,县处级1259人,乡科级9699人。干部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改进干部作风,一是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定力。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做任何事情不越政策法律的红线。二是在具体工作中要有担当精神,勇于担当、善于担当。要有想干事的愿望,还要有能干成事的本领。能干成事的本领来源于学习和实践,要不断学习相关工作领域的管理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在生活上要清正廉洁,自觉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为金钱所动,不为酒绿所醉,不为娱乐所误。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占的坚决不占,不该取的坚决不取。这既是对党负责,对组织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四是要加强纪律监督。各级纪律监察部门,要以《准则》《条例》和党的其他纪律规范为标准,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对一切违反纪律红线的行为,依纪依法,不留死角,绝不手软,严惩不贷,形成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严格执行纪律的高压态势。以外在强约束,创造和保持一个党和人民满意的政治生态和政治环境。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毛泽东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D262.3
A
1007-9106(2017)011-0029-04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高寒阴湿区民族县异地搬迁扶贫的模式和对策研究”(16XMZ05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彭宝珍(1962—),女,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