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平(沈丘县中医院 脾胃科 河南 周口 466300)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
朱艳平
(沈丘县中医院 脾胃科 河南 周口 466300)
目的 探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沈丘县中医院收治的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0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PU)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因,临床应合理掌握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适应证,同时可以应用泮托拉唑钠进行预防和治疗相关性胃腔出血。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非甾体类抗炎药;消化性溃疡出血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抗凝等效果,通过抑制机体内环氧化酶合成,降低组织前列腺素合成水平[1],是治疗风湿类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但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以胃黏膜损害最为严重,患者可出现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严重者可致深部溃疡形成,导致消化道穿孔、出血等[2-3],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胃酸相关疾病最有效的药物[4],本研究通过对比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和法莫替丁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情况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沈丘县中医院收治的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年龄(45.42±3.1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27~78岁,平均年龄(46.44±3.62)岁。患者入院前10 d内服用阿司匹林者30例、吲哚美辛者10例、对乙酰氨基芬者21例、布洛芬者4例以及双氯芬酸钠者5例。患者伴有呕血、黑便、腹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PU),其中胃溃疡(GU)45例,十二指肠溃疡(DU)25例。入院后均停止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排除: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者;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③胃部肿瘤和全身性疾病等因素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928)静脉注射,2次/d,连用5 d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5029714)静脉注射,2次/d,连用5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内出血完全停止;有效:治疗3~5 d内出血完全停止;无效:治疗5 d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本研究观察组通过采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进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消化道出血效果更为显著,止血更快,可以有效减轻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综上所述,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因,临床应合理掌握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适应证,同时可以应用泮托拉唑钠进行预防和治疗相关性胃腔出血。
[1] 莫洁庭,田峰.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155-156.
[2] 汤仕龙.非甾体抗炎药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的探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3):42-43.
[3] 郑盛,杨涓,唐映梅,等.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632-1634,1668.
[4] 李岩.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7,27(1):24-25.
[5] 邹多武,许国铭,李兆申,等.静脉滴注泮托拉唑对健康人胃内24小时pH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6,25(2):236.
R 573.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4.099
201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