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义平
点亮孩子的心灯
——沙盘游戏干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舒义平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指的是儿童受到挫折时由愤怒情绪表现出来的向一定对象进攻的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极大的危害。沙盘游戏借助生动的模具使儿童的潜意识内容可视化,有助于儿童宣泄不良情绪,增强自我力量。
沙盘游戏干预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本文个案小伟(化名),男,11岁,五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差,成绩中下,有明显攻击性行为:会故意找碴,搞恶作剧,揪女同学的辫子,咬同学的手。没有朋友,喜欢一个人玩游戏,看电视。
小伟父母都是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出生6个月,母亲去外地做生意,2岁时,母亲重回家庭。父亲工作忙,缺少对孩子的关注,忽略与孩子的互动与交流。母亲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经常拿孩子当出气筒。孩子平时的学习生活基本由爷爷奶奶负责。爷爷奶奶为人谦和,但较少与他人来往。从幼儿园到小学,小伟一直是“坏孩子”的典型。
(一)个案心理成长史分析
1.婴儿期没有完成“依恋”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刚出生时,在心理上不能认识到有一个外部世界,由于母亲不断地对孩子进行爱抚、拥抱和哺乳,孩子开始由原型自恋状态转变为对他物依恋,形成良好依恋关系。小伟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父母没给孩子接纳、温暖和爱,没有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
2.幼儿期没有完成“认同”
幼儿期是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与父母进行分离的同时,开始把目光投向外界,试图从社会、学校寻求他人认同。小伟学前期主要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与同伴隔绝导致以后的适应问题。上学后,小伟学习成绩一直不佳,得不到外界的认同,心理越发孤独。同时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尚未建立,与人交往焦虑、担忧,进而以攻击性行为宣泄情绪,解决问题。
(二)心理评估及诊断
1.父母用量表
辅导前1.06 2.49 0.75 2.24 0.50 1.63ⅠⅡⅢⅣⅤ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常模0.97 1.21 0.73 2.13 1.89 1.29
2.诊断
个案小伟因家庭缺乏关爱和人际交往的失败,带来孤独感和挫败感,自控能力差,以攻击他人来宣泄情绪,解决问题,形成不良行为模式。
根据咨询进程及咨询过程中个案心理的发展变化,将咨询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第1、2、3次)为问题呈现阶段
初始沙盘
图1 初始沙盘:天庭的危机(2016.5.3)
来访者解读沙盘:
将军和怪兽对峙,怪兽很强,把将军杀了,埋在沙中,在宇宙大爆炸中,将军复活了,能量转换后,把怪兽杀了,天庭危机解决了!
沙盘分析:
整个过程由反复的打斗和埋藏的动作贯穿。打斗是攻击性儿童的突出表现,沙游中出现许多假想敌人,通过对抗的形式解除问题。爆炸是其愤怒的象征体验,是消极体验的郁积所在。作品中正义形象频频受伤,表现出个案极度的不自信。这些创伤主题主要来自缺失的亲情和受挫伤的同伴交往。个案将玩具猛然推入沙中,以此体验自己的力量感和控制力,找到玩具表示个案有更大的意愿来审视或致力解决问题,是治愈的希望所在。
第二次沙盘
图2 第二次沙盘:主席聚会(2016.5.11)
来访者解读沙盘:
主席招待客人,站在船上说话,告诉勇士们要爱自己的国家,不能互相残杀。中间立一块木板,是为了防止刺客。小孩是杀手,很阴险。
沙盘分析:
沙盘气氛肃杀:左右两侧士兵对峙;各种车辆拥挤地堆积在一起;直升机、火箭深陷沙中,无法行动;木板将画面完全割裂。沙盘体现出的对立体验、分裂主题与个案生活中受到的限制有关,他过度活跃的心理能量受到抑制,这种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发觉,但在沙游中却鲜明地表现出来。同伴的消极评价降低个案同环境的互动,在尝试融入集体的过程中经历更多的挫折体验。招待客人反映出个案寻求摆脱困境的需求,体现了对他人的接纳,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第二阶段(第4、5、6、7、8次)为能量转化阶段
沙盘呈现受伤的主题,同时也包含着潜在的治愈线索。转化是受伤与治愈之间的联系,因而,“空洞”中包含的“线索”,“无序”中包含的“联系”,“混乱”中包含的“能量”,预示着沙盘意象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的转化。
第五次沙盘
图3 第五次沙盘:卡通人物大聚会(2016.7.11)
来访者解读沙盘:
动物发生大乱斗,证明自己队是最强的,奥特曼是裁判,最后双方在战争中取得和谐。
沙盘分析:
对峙阵型不分正义邪恶,奥特曼以裁判的角色维护和平。正义公平的外在权威出现,促进竞争的公平合理,是个案心理能力顺畅流动的象征,是其寻求发展、摆脱不良情绪的愿望表现。沙游中,个案愤怒的情绪得以爆发,通过战斗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形式激烈,但仍是心理宣泄的良好开端。郁积的情绪在沙游中以不伤害他人的形式得以发泄,有助于促进治愈。
来访者解读沙盘:
主题是保护动物。分几个板块,一是海洋动物,二是猛兽类,三是恐龙专区,四是危险动物,还有飞禽。
第七次沙盘
图4 第七次沙盘:保护动物(2016.8.25)
沙盘分析:
沙盘中出现不少积极的意象:桥连接水陆两地,感觉个案内心蓬勃的生机;蝴蝶具有化蛹为蝶的象征意义,是个案不断获得转化的意象呈现;鸟巢的出现,包含孕育和滋养的意义。但是整个场景比较混乱,缺乏秩序感,个案找到外在支持却不知如何有效利用能量。另外,对峙再一次出现,反映出个案的恐惧情绪,积极转化还要经历波折。
(三)第三阶段(第9、10、11、12次)为治愈阶段
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主题及其表现,往往反映着来访者内在的积极变化。比如,聚集的能量、开始的旅程、沟通的桥梁、生长的树木等,都是治愈主题的表现。
第十次沙盘
图5 第十次沙盘:世界的改变(2016.10.9)
来访者解读沙盘:
人类和动物同住一处,和平相处。恐龙复活了,机甲战士给恐龙宝贝们上课,教它们怎样和人类相处。小鸟衔来宝石,大家同心协力,挫败怪兽的破坏计划。
沙盘分析:
个案用植物隔离缓和,尝试与他人沟通交流。反复将宝石埋在沙里,问咨询师埋在哪里合适,说明个案不仅感受自身的力量,还表现出与他人的积极互动。情节中,机甲战士与恐龙和平相处,并能一起对付小偷,是敌对关系的缓和体现,体现了互助和保护弱小的精神。小偷的出现仍然是个案感到威胁的象征,表明个案在转化中仍遇到问题。
第十二次沙盘
图6 第十二次沙盘:美好的家园(2016.12.1)
来访者解读沙盘:
卫士们保卫着家园,海洋生物快乐地在水里玩耍,小动物们自由地生活。家园里的人请他们喝茶聊天,大家打打闹闹,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
沙盘分析:
作品有些凌乱,但内在力量在不断增强和整合。上方蓝色底面不是封闭的,而是呈开放式,帆船、机动船能畅通行驶,象征着个案心理能量的顺畅流动。怪兽变善,出现缓和主题。请客吃饭是个案学会有效处理对抗情绪的体现,解决问题的经验扩大至游戏室外,能帮助个案解决现实交往问题,促进人际互动。
(一)沙盘主题变化
沙盘游戏强调无意识水平的工作,主要通过象征性的语言达到表现和沟通的目的。随着干预的进行,创伤主题的出现虽有波动,但呈现递减趋势,表现在作品中即是正义人物或弱小动物逐渐强大,不再受到邪恶力量或突然事故的侵害,说明转化和治愈的出现。
图7 个案沙游作品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对比变化
(二)攻击主题呈现趋势
个案的攻击性行为集中于干预前期,第七次沙游开始,虽有攻击行为的出现,但强度降低,频率减少。干预后期即使有打斗内容,也几乎没有实际接触,只是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意图,可明显看到个案的进步。
图8 个案沙游打斗呈现趋势
(三)沙游干预前后的行为对比
小伟做好沙盘后,笔者与小伟及父母进行交流,填写了父母用量表。
辅导后0.98 1.89 0.48 1.67 0.22 1.08ⅠⅡⅢⅣⅤ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常模0.97 1.21 0.73 2.13 1.89 1.29辅导前1.06 2.19 0.70 2.24 0.50 1.63
1.与个案父母交流
爸爸陈述:不再一个人玩游戏,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了。和家人的交流多起来,能和客人打招呼,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老师、家长来告状情况明显少了。
2.与个案交谈
小伟不再像初次见面时那样自顾自地玩沙具,目光里多了一份从容淡定:“我愿意参加到集体的活动中来,还交了几个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玩。”
继续跟进中,笔者发现小伟在校能与同伴一起玩了,同伴之间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做事能为他人着想了,在家话也多了,跟父母的关系好多了。
(一)沙盘主题从“创伤”到“治愈”变化显著
个案的创伤性主题随着干预的进行越来越少,转化主题和治愈主题越来越明显,在攻击主题、受阻主题、分裂主题、缓和主题、能量主题、转化主题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主题的变化可以作为干预效果的衡量标准。
(二)沙盘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自我治愈和自我成长的环境
沙盘游戏为个案提供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通过沙游,将自己的心象充分表现出来,内心的不断表现、整合,促进了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个案作品情节围绕几个主要内容演绎,如打斗、比赛、维持秩序等,但随着干预的进行,情节发展呈现螺旋前进的状态,如打斗更具秩序性、正义力量逐步强大,规则意识增强等,说明儿童具有自我成长和自我治愈的潜能。
(三)沙盘游戏能有效改善攻击性行为倾向
咨询师的无条件接纳与包容,为攻击性儿童营造自由、安全的环境,儿童被忽视、否定、压抑的情绪得到自由表达,自私性在自我治愈里得到激活,获得较好的控制感和成就感,进而促进其人格的良好发展。干预前后的行为量表分值的对比,说明个案在游戏中获得的进步顺利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沙游对攻击性儿童具有理想的干预效果。
(四)沙盘游戏非言语特点,更适于儿童教育的需要
儿童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情绪困扰或心理问题,沙盘游戏强调非言语性,对于儿童而言,没有难度的挑战。干预过程中,鼓励儿童借助沙具说出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既有利于儿童对自己行为操作更加清晰化,也有利于儿童体验有效操作的秩序性,增强儿童行为的责任感。
[1]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光兴.儿童游戏疗法心理案例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茹思·安曼著,申荷永主编.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过程的呈现[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浙江省新昌县青年路小学3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