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祥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一”策略
□雷晓祥
造就一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桥下小学针对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积极探索,巧打组合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桥搭路,摸索出了一条教师专业成长“四个一”的新路子:目标导航,播撒一个“成长”之愿;着眼差异,构筑一个“增压”之场;多元研修,开辟一条“磨砺”之径;争鸣社学,浇灌一片“成长”之林。开拓了一片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天地。
专业成长组合拳策略探寻
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学经验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教师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与磨炼。在日新月异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还会遇到各种阻碍,也会存在各种困惑,如,教师自主追求专业成长的意识不强,专业发展呈现片面性,无法形成教学的实践智慧等等。为了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学校多管齐下,立足师本,聚焦研修,更新理念,探求有效教研方式,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提升的快车道,从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造力的教师队伍,打造一个善于钻研、合作互助的教师团队。
促进教师潜能开发关键是要着眼于人的主体性发挥,因而引导教师制订自我专业发展的目标规划,在每位教师的心中播撒向前、向上的愿景,并在计划、实践、评价等环节中制定富有成效的激励制度,是促进教师潜能开发的有效措施。
(一)制订自我发展规划追求自主发展目标
为了引导教师对自身职业状况有个深刻的认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使专业成长成为教师的自我要求,学校教科室拟定方案,让教师制订个人年度发展规划(见表1),并采取学期“个人反思”的形式,帮助教师通过反思来了解自身的目标推进情况。
除了教师制订个人年度发展规划,四十五周岁以下的教师还需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要求记录教师的行走轨迹,让教师在成长档案记录中看到自身的成长历程,反思着,进步着,一步一步地走向专业成长的目标,并随时调整其努力的方向。
(二)建立发展性考评机制记录自主发展轨迹
学校建立教师发展性考评的长效机制,即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管理及年度目标考核制度,目的是将常规检查与专业发展相结合,让教师树立专业成长意识,把自己的专业发展看作是一个终身的、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过程。具体流程为:(1)由本人根据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的优势与缺点,制订个人专业发展的年度目标规划;(2)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鉴定小组根据教师个体发展层次进行权衡与评价,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年度目标提出修改意见;(3)教师最终形成个人年度专业发展目标规划(要求规划中的目标既非空中楼阁,亦非信手拈来);(4)学校通过网站公示每个教师的个人年度专业发展目标规划;(5)学年末,学校对照个人年度专业发展目标进行考核,并公示考核结果,对目标达成的教师进行奖励。
教师制订专业发展目标规划,并在实践中记录下行走的足迹,前行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反省中思索着自己的得得失失,在循序渐进中促进个人专业的发展。
表1:学校王老师个人年度发展规划
学校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以及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着眼于教师间的差异,将教师专业成长分成新教师的“入门”培养和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两个层级,并制定分层的要求,分类培训,构建有针对性、务实有效的培养方式,营造自我加压的磁力场。
(一)结队帮扶新教师的“入门”培养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适应期,因此,对于那些刚毕业分配的、教龄不足五年的或选调进来一年的教师,首先是参加“入门”培养。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配选了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担任师傅,建立“师徒结对”合作体。师傅与徒弟定期相互听、评课,师傅要辅助徒弟制订发展规划,并督促徒弟每学期按照规划实施。师徒研修的重点是教学基本功的培养,重点关注如何读懂教材,掌控课堂。让每一位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的课堂组织程序与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让他们尽快胜任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内外兼修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速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根据每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的基本功比赛、课堂赛课中的表现,以及教科研实际情况,确定有培养潜质、上进心强的青年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学校为他们创设多元平台,通过课堂调研、诊课活动、二度设计的雕琢、送教下乡的锤炼等活动,摸索课堂教学的策略,追求教学的艺术性,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提炼教学思想,同时加强教学科研,刷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以新理念、新思想统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用集体的智慧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校还规定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类名著,每月上传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通过教学调研周、教学展示节等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开设各种推门课、展示课、送教下乡课等,使骨干教师在不断的“加压”过程中努力走向卓越。
学校采用多元研修的方式,拓展研修的空间,构建一个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系统工程。通过自主研修,开放课堂,有效观课、辩课等方式,让教师真正脚踏实地,在校本研修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磨课促进成长议课研习教艺
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研修,实现了从理念到操作行为的转化,逐渐提炼出三环五段的“争鸣课堂”范式,即“学”“争”“做”三环节,个体学、合作学、三辩式、反馈巩固、拓展延伸五段式。这既为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提供了场所,也为师生、生生交流搭建了互动平台,更为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找到了支点。
学校定于周三中午为年级组专题研修活动时间,组员们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分学科进行争鸣课堂的集中备课活动。首先是教师不携带参考资料独自设计导学案,探讨备课中的困惑点,初步达成本课时的导学案;然后各自在一度研修的基础上,借助各类教学资料,对导学案进行修改,要求撰写出调整前后的思考;接着执教教师借鉴各位教师的教学导学案,进行再次修订,并开展年级组层面的研讨展示课。通过一次次的研备,一次次的反思修正,对教师来讲是一次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学校正是以这种团队研备的方式打磨着课堂教学艺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让教师有效地钻研教材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海量的教学信息,教师间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研修组实行了“集体研课、分组备课、课件共享”的备课方式。教师在友好合作、交流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备课、研课、听课的能力。研修活动主要以观课、议课为主,采用圆桌会议式、网络交流式、方阵辩论式等形式,以“改进、提高”为主要价值取向,让教师展示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以鼓励教师暴露问题获得帮助,求得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给力网络研修创新教研模式
“研修共同体”是学校校本研修网的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开放了教师的话语权,让大家畅所欲言,百家争鸣。网上研修的主要模式有三种:①“你上我评”互动研修模式。与传统教研方式不同,“你上我评”这一研修模式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学校网络中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以几校之间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将执教教师的录像课发布于研修社区平台的视频点播中心上。各校组织教师进行点播观看,并将所感、所想、所思进行跟帖评议,既营造了教师自觉磨炼课堂技艺的研修氛围,又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有深度又便捷易行的日常研修方式。②“家常磨课”自主听课研修模式。一般是课题组倡议,教师自发参与,是一种追求自我历练的展示式研修活动。教师向研修共同体管理中心预约,进行课堂教学实录的拍摄,制成课堂教学实录后将视频和教学预案都发布在博客中,并在相应的研修圈子中发“评课邀请公告”,邀请本学科研修圈内的教师观看视频并进行指导。参与观课的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预案时就跟帖提出相应的建议,也可以在课后跟帖评价。③“案例剖析”即席评价研修模式。有别于“QQ即席评价”,它的过程表现状态不局限于参与听课的对象,而是把全程评价记录下来,通过博客上传到相应的研修圈子,让大家在教学预案和QQ即席评价的记录中进行对比、分析,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这一研修模式是共同体中教师面对面的交流,相对来说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由于即时面对面的研讨交流,时间紧凑,问题集中,针对性强,效果更佳,是一种短、平、快的网络研修模式。
明清时期桥下小学旧址上曾有过“鸡鸣社学”组织,石涛、黄砚旅、余绍宋等众多名人墨客曾来此讲学。学校传承悠远历史,创新争鸣文化,将学术组织取名为“争鸣社学”,意即能像当年的“鸡鸣社学”那样,把一批有发展意愿的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他们亦师、亦生、亦友,通过课堂研讨、专题研究等系列专业研修,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以此带动学校名优教师团队建设,创新教师发展成长载体。学校采用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导师与成员,并成立“争鸣社学”领导小组,有效开展理论学习、教学研讨、专题研究、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活动。
(一)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助推成长
教育专家睿智的思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宛若一股股甘泉浇灌着教师们的心田。怎样让青年教师快速实现从“新手”到“行家里手”的转变?学校特邀特级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从“重点对象听课、小型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小课题探索、特色活动牵线、家庭作业关注”等方面引领并督促青年教师自我加压,自主提高,铺就其专业成长的幸福阶梯。近年,以特级教师朱乐平领衔的“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龙游工作站”落户在桥下小学,朱老师组建了“龙游工作站”的QQ群,每月布置工作站的青年教师们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完成教学设计、反思等学习任务。工作室围绕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创设条件。比如,课堂教学类专题有:听评课专题活动、专题教学指导活动、同堂异构教学活动等。学术论文研讨专题有:论文写作指导和交流研讨、论文评奖活动等。课题研讨专题有:课题申报研讨活动、课题成果推广活动等。通过专题研讨活动,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二)活动锤炼拓展教师交往的新时空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助跑,教师们能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开拓教育的视野,努力超越自我。学校为此组织了众多的教研活动,比如,回娘家上课活动:指的是调入学校三年以及三年以上的教师回原单位上示范课,让“娘家人”来评价这个“嫁出去”的教师进步如何,同时还要求带上一至两位教师一同去上研讨课,共探共研。引路课:为促使县、市学科带头人、名师们不断钻研,学校还积极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为新教师开设“引路课”。半个月组织一次,促使教师去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在展示中带动周边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学比武课:学校制订了《教师发展规划》,两年一次组织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上“比武课”,通过现场编写教案、现场说课、借班上课等一系列比赛,有效地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专业化成长既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认识,也是教师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更是教师自觉追求的终极目标。学校创设多样化平台,让教师通过集体研修活动来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努力进行课堂实践,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桥下小学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