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体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变冷漠学习为热情求知,变苦学为乐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案例背景
古往今来,自主体验式学习不但是教育改革的主题,而且也是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则能提高学习效率且精神面貌好。
在当今的有些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疲于应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再加上问题不够有思考的深度,不利于学生积极自主的思维参与,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处于低效状态之中。
二、案例描述一
下面请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则教学片断。
1.结合订牛奶问题列出算式,在估算后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估测是否接近正确答案。让一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接着教师板书
2.引导理解算理
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1×28得280?“8”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
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0”。)
3.归纳提炼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指出: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其实是把它分解位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个解决问题,紧扣教学的重难点,看似天衣无缝。这些问题都是教师是从教材的角度抛给学生,可是学生是否真正有提出这些问题的需要,或者还有没有自己的其他问题,却不得而知。学生虽然勉强回答出来,但显得被动,缺乏揭示最深刻道理的情感,虽理性十足,却似乎少了什么。學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应付,而不是主动探索,更不用说享受其中的乐趣。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理想的学习,是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是在这种忘我的状态中,人的无意识或潜意识使人记忆,领会或创造大量的知识。
三、案例描述二
根据订牛奶情境列出算式估算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28×12.教师注意巡视,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算法展示在黑板上,便组织学生展开了交流:
教师提示:请大家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什么问题待会提,有什么不同想法也可以畅所欲言。
生1:28×10=280,先求10个月订奶多少钱,28×2=56,再求2个月订奶多少钱。
生2:我和他的方法不同,是用竖式计算的。(展示自己的算式 )逐步介绍自己是怎么算的。
生3出示简便计算竖式
这时有学生4疑问:老师,竖式计算怎么会有两道?究竟哪个是正确的?
“我知道,右边的一种是简便写法。”生5答复道。
又有学生6开始质疑了:既然是简便写法,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按道理应该与个位对齐。
生3解释道:因为8表示8个十。
话还没说完,生6反驳了:那你8个十怎么来的呢?既然这样,为什么个位上不写0呢?
生3显得不知所措,可能是课前已经预习的原因,在笔算时只是模仿计算的过程,而不能真正理解这样算的原因。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的在与周围的学生探讨,试图揭开问题的答案,有的陷入深深的思索,还有的一脸茫然,
整个课堂似乎凝滞,被问题遏止住,很显然,问题的焦点对准了8所在的数位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很善于思考,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善于发现问题,那么遇到新的问题,怎么办?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尝试解决?(学生齐声自己解决)如何解决呢?让我们追本溯源,回到问题的开始。
于是便联系生1的口算方法和题目意思,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明白28表示28个十即280.是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乘28得来的,是求10个月定的牛奶的钱数。学生若有所思,还有学生质疑:那为什么个位上的0不写呢?我便让学生自学书上内容,明白生3的竖式是种简便写法。教室里安静了许多,孩子们的脸上写着满足和愉悦。
四、案例反思与讨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很自然理解了。中国古训中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都强调读书学习只有诉诸自主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上述两则教学片段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教师牵着学生学习,后者教师放手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探讨28×12的竖式计算方法和算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思考、质疑、辩论,体会学习过程中思辨的乐趣。
1. 观察――引导学生自主体验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最终把自己的意见大胆表达出来,这事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当学生观察,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竖式写法时,教师并没有就此解释,而是让学生中的“先知者”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引导他们自主去探索,进一步深入学习。
2. 质疑――激发学生自主体验
中国古代学者朱熹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教学中当有学生指出另一道竖式是简便写法时,有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按道理应该与个位对齐。”学生不仅满足竖式的表面,而是追求这样列示计算背后的理由,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一问题激发了大家积极探索的欲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3. 辩论――强化学生自主体验
思辨体现着课堂的民主,学生的自主。教学中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去寻求不同见解,学生学习的主体也就真正的建立起来。面对简便竖式中8所表示的意义和来历,学生开始有不同的想法碰撞。他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过程中,开动脑筋,获得顿悟,思维得到解放,智慧得以升华,强化了体验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则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为他们的参与度提供合适的契机,让他们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