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汉豪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极具人文性、工具性特征,故而,能够更好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中学生正处于社会价值观与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其知识面不断扩大,独立性、学习兴趣等各方面均有所增强,对很多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可以说广泛涉猎兴趣极浓。鉴于此,更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进而使民族感召力、凝聚力得到加强。
一、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加深对文本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挖掘,比如,爱国敬业、自由民主、和谐公正等高尚情操与思想精神,将其巧妙及时地渗透到教学中,方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人物传记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人物事迹,体会探究其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这样才能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核心价值有效凝聚起来。还有诗歌类课文教学中,当前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诗词均以爱国主义为主,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报国精神及情怀,更高效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不断转变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内化核心价值为思想意识,才能更高效的渗透核心价值。例如,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以鲁迅先生放弃从医转投文学事业,抨击社会黑暗的事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充分培养其爱国精神。或《忆往昔,峥嵘岁月》阅读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切实了解毛主席一生经历的基础上,积极树立远大理想,并培养其坚定不移的奋斗精神与意识,使其名族责任感、自豪感得以增强。
二、写作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来说,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佳途径即写作教学。习作是以学生为主体,而非以教师为主体,故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认知特点和心智水平,针对性的选择习作教学内容,高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之,在训练学生习作思维、技巧的过程中,要充分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有效的情感态度引导,全面提高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寫作训练期间还要尽可能融入现实道德领域的新主题素材,比如,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在写作辨析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是非明辨能力。同时也可利用半命题或全命题形式,选择如价值观、人生道德观等话题,让学生自由张扬个性、抒发情感,使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比如,习作命题“责任”,学生则可列举如“三鹿奶粉事件”等,对某些行业存在的信任危机进行有效抨击,倡议国民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习作命题“风采”,教师要不限学生习作文体,然后向学生讲述相关事迹,让他们领略其中的风采,主动致敬英雄人物,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三、实践活动中的渗透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因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极富吸引力,且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至关重要。这里要注意的是,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才能使其内容更具综合性、实践性,为培养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基础。
通常来说,活动包括朗诵诗词歌赋、观赏优秀电影、参观文化名人故居、根据课文编演话剧等,可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某次考试以后,我校曾举行了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有才艺的同学可以自己写诗词朗诵,也可以找有代表性的爱国型诗歌进行朗诵,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教师行为中的渗透策略
初中语文老师能否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开展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教学工作中,体现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要勇于自觉接受监督,不单单是听取上级领导和家长的意见,也要多听学生的心声,把大家的批评和监督当成自我完善的动力,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符合家长和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例如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参与校园慈善、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申请助学金、宣扬艰苦奋斗的理念等。教师只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相信职业的崇高和正义,内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从社会发展实际来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不断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普宁市占陇镇桥柱初级中学(5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