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

2017-04-11 16:58郑婉玉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改革

郑婉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现有的教育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于我国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是为了更改现阶段不适应国情的教育制度,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青年人文化需求。其中语文教学是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主要教授的是国家的主体文化和重要交流手段,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只有掌握最为基础的交流和阅读工具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其他学科。

一、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语文学科改革特点

(一)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目标方面主要是为了改变教育制度中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知识记忆、技能训练的行为。在改革前,有的地方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是总结了大学中文专业中的一些基本语法知识,把这些知识纳入到小学的语文学习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够熟练掌握语文语法的运用。这样是不符合学生习得语文知识的习惯,中文和国外英文的学习方式不同,它更加讲究的是一种语感的学习。小学生在初步学习语文时,应该首先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通过汉语拼音字母表去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语,逐步再深入去学习一些在文学作品中学到的较为高级的词汇。中文语言环境中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词语和句子的用法在日常生活和人与人的交流中频繁出现,小学生一直处于这种语言环境中会自然而然的习得这些用法,不需要在学校中去具体学习汉语语法。在新编的语文课标中,已经开始针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提出不同的课业要求。比如在写话或习作领域的“目标与内容”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正确语序和标点符号记录下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他们掌握特定格式文章的书写要求,并且每个学年要进行16次左右的习作。这样做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具有不同大小的学习能力,有益于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的经验去学习和理解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内容主要是为了改变教学内容过于繁琐陈旧,并且脱离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删除了有关文章主体大意的问题练习,改成一些重点短语积累的要求。这样做主要是把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考试中转向自身文化修养上,为以后的阅读和习作打下基础。现在的小学语文新教材能够做到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所具有的不同接受能力来编写,比如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所认识掌握的词语不如中高年级的多,因此在小學低年级教材内容编写中都会有识字认字的课文,并且教授一些简单的常用的成语和俗语。因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种对游戏学习感兴趣的阶段,所以利用儿歌等游戏形式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喜欢学习乐于学习。而中高年级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要比低年级阶段的更加富有深刻内涵,有些歌颂一些英雄事迹弘扬爱国情怀,有些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美德的宣扬。并且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到需要掌握课文的主体内容和思想情感。相对于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儿童文学所占比重由原来的35%上升到78%。儿童文学是优秀语文教材的依托,儿童文学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引领学生认识社会,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很多的语文教材中都配有相应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同样是与儿童文学息息相关。它们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资料,让同学能够鲜明准确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课程实施更加多元化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实施也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自身的需求。

1.教学手法转变

在教学手法中提倡以三个维度的目标来进行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这三个维度的角度出发,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看待课程相对于学生而言的困难点,从而寻找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并且新课标强调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只有教师教,学生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一篇课文进行小组的阅读分析与理解,在课堂上大胆的向老师和其他学生汇报自己所在小组所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角色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现在教师应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发展所具体有的个别差异性和阶段性,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学会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语文老师更需要的是在日常交流中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语料素材。

(3)备课过程转变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情况就是喜欢用老教师原有的教案,省去了自己准备教案的过程。这样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对学生而言是不负责任的,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尽量的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语文备课过程中,一般强调情景式的教学即教学前应该准备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情境,能够引领同学进入课文。

(三)教学评价方式越来越丰富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的教学评价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以分数作为评定的标准,而是以等级制作为标准,它倡导的是立足于学生长期发展,强调将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学业成果三者之间联系起来,也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公布,保护学生的隐私。去年在上海开始试点推行语文分项等第制评价,主要是将语文中的阅读能力、背诵能力、习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分开进行打分,最后总结所有项目的分数得出学生的最后得分。这种等第制评价方式细化了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能力,能够促使老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最后使学生的成绩更加科学合理。

二、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改革中的现实思考

(一)地方教育改革的实施与预期计划不相符合

文中所写到的教材理论知识太难,虽然教材里删除了很多小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可课外的辅导当中,老师还是会对学生进行灌输,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选拔性考试中,这些偏难的知识依旧是考点,是否考到高分往往就取决于对这些偏难知识点的掌握。评价标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等第制,但是实际上是按照分数进行等第排列的,一些学校会在内部给学生按照成绩排名,虽然不会公布出来,但是很多家长会私下打电话给老师询问排名。小学教师虽然没有初、高中老师具有升学的压力,但是小学教师需要照顾到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当于一个“全职的保姆”,而语文老师绝大多数都会被选为班主任,更加加重老师的工作。并且很多家长在小学阶段会重点关注孩子数学的学习,忽略小学语文的学习,导致小学语文老师在授课后所提的作业要求得不到落实。

(二)教育改革是个缓慢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改革的措施还是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真实情况进行改革,对地方政府和学校给予一定的权利让他们在总体标准的框架下实行自我的内部更改。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多运用游戏、图像、音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提高语文学科的地位,让家长和学生们重视起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