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纵横
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思考与路径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谈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7年2月17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应邀出席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2017年会员大会,向与会的全市150家化工企业的代表介绍了上海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她指出,当前,制造业已经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上海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先进制造业。
1 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上海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有了坚实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上海制造业高端发展实现了重大进步,集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融合发展形成显著效应,开放发展呈现良好格局。截至2015年,上海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3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 109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3%,工业利润年均增长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5%,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为29.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6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
2 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实施“工业4.0”、
“再工业化”战略来强化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的控制地位,制造业已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进入了新阶段。
然而,目前上海制造业存在的发展短板,却制约了上海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步伐。上海制造业的短板主要表现为:战略性新兴产
业亟待加快,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和关键核心技术,传统优势制造业亟待转型提升;与制造业相配套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跨区域、跨国经营能力不足。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实现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转变,上海速度向上海质量转变,上海产品向上海品牌转变。
3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促进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徐子瑛在会上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端装备创新、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五大创新工程,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倒逼中国制造提升竞争力。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4 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
当前,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处的环境是:上海制造业发展基础全国领先,制造业转型比全国早5年,共享经济,企业间兼并重组,使得上海的产业组织、产业分工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业已接近70%;但深圳创新创业环境比上海好,上海央企、国企、外资占GDP比重达75%,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跟外省市比有较大差距;土地、人口、生态环境、城市安全,是上海制造业发展的四大刚性约束。
工业化后期,上海制造业将如何发展?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书记指出:要不断巩固上海实体经济基础、提升实体经济水平;加强区域招商统筹,推进产业集聚,集聚是为了更好地辐射。应勇市长则提出,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工业强基工程,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强对全市企业的统筹服务,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1 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总体思路
明确一条主线: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贯彻四化方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发展“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
2 上海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上海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和规模,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持续深化,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对资源环境友好程度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3 上海“十三五”制造业转型升级部分指标
到2020年,上海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0%左右,工业增加值率比2015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工业劳动生产率达增加值22万元/人,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为(已供应工业用地)75亿元/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5%。
到2020年,上海制造业仍需保持合理的比重和规模,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5%左右。2015年上海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28.5%,按全市GDP年均增长6.5%测算,制造业增加值需达到8 550亿元,工业总产值从3.3万亿元增加到3.8万亿元。工业增加值从7 100亿元增加到8 500亿元。
1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能源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
实现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3.3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8万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从7 100亿元增加到8 500亿元,主要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汽车产业新增1 000亿元左右;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都市产业、化工产业新增500亿元左右;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能源装备和船舶产业新增400亿元左右。
2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汽车产业积极转型、打造品牌,钢铁产业精品提升、绿色发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集约发展,船舶产业坚持高端、优化船型,都市产业创意设计,时尚引领。
3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总集成总承包,延伸服务、提升价值,力争打造成为国内总集成总承包模式、业务和服务创新高地;研发设计,满足需求、提高能力,力争培育集聚一批世界级的研发设计企业和机构;检验检测认证,培育主体、健全体系,力争打造一批面向国际、技术领先、资源共享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供应链管理,提升效率、协同共享,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集约、高效、社会化供应链管理体系;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产业应用。力争打造一批在垂直细分行业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
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左右。
4 优化空间布局
郊区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区优先发展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创新引领、带状分布、集群集聚”的产业空间布局。鼓励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