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言传身教,和蔼可亲;站在教材之巅,一览众山小,因“材”施教,不断锤炼教法学法,实现师生工超越,
【关键词】:形象╉教材╁兴趣┼方法==成效
【分类号】G623.5
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寓于在教师是否受学生欢迎、能否寓教于乐、教师是否理清教材的整体脉络、牢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之中,也就是寓于教者的“言教、物教、身教”之中。如果不注重以上几点,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具体情况,一意实行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显然是不行的。
我的“四步教学法”是四步加法-------形象+教材+兴趣+方法=成效。
一、言传身教 和蔼可亲
教师形象(身教)能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第一感知,你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产生怎样的印象,直接影响到你的教学成败,可见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并且也是难以做到的,但却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作为教师不论是在校内校外,衣着行为、言谈举止、工作态度,都要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平时关心学生,视生如子、如益友,把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与学生同乐,做一个乐呵呵的孩子王;不歧视任何差生,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树立起自己的威信,造成一种先声夺人之势,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二、站在教材之巅 一览众山小
教材是纲,纲举目才能张。在上课前深钻研教材、教法、课标,总结点滴体会、统揽教材全局,站在教材之巅,深切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真正的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教师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犹如庖丁解牛一般,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施以恰当方法,用自己的满腔热忱,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闲庭信步,让学生跟着你的感觉走,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潜移默化,使学生感觉到轻轻松松学数学,快快乐乐游数学殿堂。为自己的形象再添一份色彩。
三、兴趣教学 春意盎然
兴趣的培养往往是在课堂内外交织进行的,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一次精彩的游戏、一次主题班会、平时教师对学生的一些生活细节的关心、一次师生寒暄时问寒问暖、一次特别情况的补课、一席语重心长的启迪......都将会引起学生对你所教科目的兴趣。兴趣教学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我在1997年接到一个新班后,第一堂课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十一册数学,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好,因为我觉得学数学就像六月里喝冰水一样舒服,怎么不快乐呢?”教室里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当时张近鑫就问:“老师,是真的吗?”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说,老师会骗人吗?”,“不会呀!”学生们天真的怀着好奇的眼光回答。我说:“请大家认真听完课就知道了。”因为这节课上的是分数乘以整数,特别简单,结果95%以上的学生都学懂了,学习兴趣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学生会不高兴吗?兴趣何愁不来呢?这种看似平淡的话语,可能是学生成绩的一个转折点,也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以及创新能力。兴趣教学法无处不在,他贯穿与课前、课堂、课后及平时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之中。要运用好兴趣教学法,课堂一定会生机勃勃,其乐融融,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因“材”施教 锤炼教法
这里的因“材”施教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因学生这个人才而施教,因学生基础差异、智力差异、环境差异、地区差异及教师的着眼点不同,教学方法就肯定不一样;其二,因“材”施教是指要根据教材的题型、内容施以不同的教法。不能认为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好,就不管任何原因,每一节课就一股脑儿套下来,认为是打开小学数学教学之门的金钥匙,我们为何不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当用则用呢?再好的经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要在别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创新,我们是在用教材来教,而不是在教教材,要善于超越教材,超越自我,综合运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法。
比如,我在教学中对于四则运算和二步、三步及以上的应用题就采用了邱学华的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同时也常常使用自己的“拆合式教学法”───也就是把一道几步计算题拆开,变成一个个只有一步计算的题,让学生练习后,再把他们组合起来变成一道四则计算或应用题。这样学生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所要学的新知识;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这类题时,就采用了传统的“复习法”,根据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联系,由商不变的性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简单的总结出定义和概念,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便能归纳总结出来;力争课课新,一堂一个样,使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多彩多姿,使学生乐不思玩,在教学乐园中夺关过隘,在不知不觉之中走进数学殿堂之门。
锤炼教法时,必需对教材有一览纵三小之感,高瞻才能远瞩;只有注意了这两点,教师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很好的教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为教师应把教师的良好形象树立在学生之中,把教材落实到教师脑中并超越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于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之间,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成绩的基础差异等施以恰当的教法,这种形象、教材、兴趣、方法的结合体也就是我讲的所谓“四步教学法”──
形象╉教材╁兴趣┼方法=成效
达到教师教学成绩超越同时,学生成绩超越也他人。 悠哉!乐哉!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思想源流》 ——严元章(中国)
《教育思想》 ——-------赫尔巴德(德国)
《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巴班斯基(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