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全
摘要:生产体验是中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本人带领连续三届学生在工厂进行生产体验的经历,对生产体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生产体验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 生产体验 心理冲突 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717.38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生产体验……” “生产体验”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是学校常规教学的一部分,是以企业岗位生产的形式进行的实训教学。生产体验的教学安排和落实,是希望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环境里,在学校指引和驻厂老师的帮助下,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了解产品的价值形成、了解管理制度执行的刚性、了解劳动和报酬的关系、了解理性服从和职业意识的关系、了解团队合作和个体竞争关系等等知识,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创造的快乐。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成长、推动学生登上职业生涯中更高的台阶的目的。生产体验以培养劳动观念、培养职业意识为目标,专业实习以培养业务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为目标,大大提高职业素质,为学生长远的职业景愿撑开一片湛蓝的天空!但是,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身份、心理、工作经验等都有较大的区别,实习生管理显然给学校和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曾于某企业以带队老师身份,带领连续三届实习生,协助企业管理实习生,与实习生共同走过了数个月的实习,现结合自己亲身管理生产体验的经历,浅谈实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冲突。
一、 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反差
中职生动手能力强,普遍不喜欢理论课程,然而许多学校由于设备的限制实操课程偏少,因此不少学生一得到要外出生产体验的通知后,普遍处于兴奋状态。十七八岁是喜欢幻想的年龄,部分学生较少接触社会,对实习的心理预期无限美好:不用上课、没有老师管、远离父母的唠叨,与同学一起上班下班,自己挣钱自己花,企业环境好、住的好、吃的好,工作轻松,8小时上班制,不用加班……
然而,到达实习企业后,他们的幻想不得不破灭:工作环境不好(特别是工厂车间)、10多人挤一个宿舍、企业提供的伙食不习惯,企业要求加班,甚至上夜班,主管管理严格,工资没有想象中的多……这种心理的美好预期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得学生犹如从天堂到地狱。
二、 环境差异大,适应不良
从学校到企业环境差异大:学校分段式教学,学习生活比较舒适,一天上课不超8小时,到企业后从事的多是一线高强度的操作与服务工作。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
1、心理不适应:离开学校,来到新的环境,许多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缺乏生活检验,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不会正确处理,孤独、想家、委屈等情绪郁积。
2、工作不适应:刚到企业学生往往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厌恶眼前的工作,从而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
3、人际环境不适应:与企业同事或管理人员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
4、身体不适应:企业的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5、企业待遇不平衡:学生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企业,由于技术不熟,甚至需要师傅教导,工作效率难以达到企业要求,因此实习生待遇会比企业正式员工低,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企业的不满情绪。
三、 定位模糊,角色不清
对于学生来说企业是他们的新学校,主管是他们的新老师,但对于企业来说学生只是他们新增加的一批员工,企业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许多学生进入企业以后,仍然处于学生的角色,不愿转换成“职业人”的角色,在企业要求其尽员工责任时,以“我还是学生” ,为自己的成长找借口,对企业的要求惘然不顾。而在享受企业的福利待遇时,又以“我是企业的员工”为由,争取自己作为员工的权益。学生的这种定位模糊,角色不清,迟迟不愿进入“职业人”、“员工”的角色,导致学生不能融入企业,不认同企业文化,从而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职业素养,最后导致企业与学生双方的互不满意。
四、 抗挫能力不足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生以实习生,通过生产体验初入社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客户的拒绝与刁难,人际关系不愉快,被调到不想去的岗位,技术不熟练而导致工作效率低等,这些挫折在实习过程中,在每个实习生中几乎都会遇到。抗挫能力强的学生,会调整心态,克服困难,从挫折中走出来,能力得以提升;抗挫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因为这些挫折烦躁不安或意志消沉,无心工作。
五、 心理调适,走出困境
生产体验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前奏,是学生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中,必须要经过的一道门槛。所谓门槛,过了,就是门;过不了就是槛。顺利完成生产体验,学生能力、职业素养得到提升,适应企业文化、达到企业要求的学生会获得就业的机会。假若学生跨不过“生产体验”, 就会出现旷工、转岗,甚至因无法坚持而找各种理由借口离开实习企业。
实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是一个一个的“槛”,作为教育者,特别是实习管理者需要协助学生跨过这样的一个个“槛”。
(一)就业辅导:正视现实,避免幻想过高
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学校通过各种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实习前的就业辅导。这些就业辅导的内容包括:加强学生对生产体验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与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通过各种活动,帮助中职生認识自我,准确定位,消除学生过分自卑或过分自负;实习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对企业概况、产品、工艺、岗位情况、规章制度等有初步认识,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心理准备。让学生在实习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习从事的大多是企业一线的操作与服务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做好奋斗准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磨练心态,磨练意志。从而,消除生产体验前的期望过高、幻想,减少心理预期与现实心理落差。
(二)认清角色:做一名合格的员工
在生产体验中,学生承担着“学生”和“员工”双重角色,要尽到“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职责。只有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领悟自身角色的责任与义务。
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从学生到实习生,即从消费者、被保护者,转变到创造者、保护者,学生必须成长起来承担社会及企业所给予的责任,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
1、忠诚于所在企业:不说企业是非、维护企业信誉、公司信息不随意外传、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命运结合起来。
2、遵守企业各种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劳动纪律、保密制度、安全制度、质量制度。
3、提高技能:善于学习,掌握技能,提升工作能力和处事技巧。
4、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做到忠诚、敬业、自信、勤奋,养成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5、学会沟通,尊重、理解、信任同事和上级主管。
(三)增强抗挫能力: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当在生产体验中出了差错而受到批评和问责时;当遇到客户的刁难与拒绝时;当工作职责超出自身能力而产生压力时;当与同事相处,产生矛盾,人际交往出现隔阂时,这些,可能会因为委屈、憋屈而生气、懊恼、郁闷,产生焦虑、失望、困惑、迷茫等消极的情绪反应,这就是学生心理上遇到了挫折。
在学生遭遇挫折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克服。
1、正确对待失败与逆境。“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挫折固然会使人受到打击,给人带来损失和痛苦,但挫折也可以磨练心智,使人成长,这些经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2、适时调整期望值。在实习初始,学生在技术不熟的情况下,总期望自己的业绩可以与老员工一样,在未能如愿以偿时就会产生失望,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陷入烦恼之中。发现学生存在这种状态时,务必提醒学生要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行性。
3、采用精神宣泄法。精神宣泄法就是創造一种环境,使遭遇挫折的人可以自由顺畅地表达受压抑的情绪。精神宣泄法有多种形式,如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自己的人,将心里的委屈和想法全部讲出来,对方会给你心理上的抚慰,鼓起你奋进的勇气,或是通过微博写日志、写心情,把内心的不满情绪尽情地表达出来。
(四)心理疏导:快乐实习,实习快乐
要做好生产体验期学生的心理动态管理,就必须与学生保持有效的沟通。学校心理指导老师、就业指导老师、专业教师之间及学校和生产体验企业之间要密切配合,由学校到企业都要有指导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沟通,及时化解和消除学生各种心理障碍。学校除了心理咨询热线和教师的个人电话向学生开通外,还要经常与企业保持联系,经常深入企业,主动与企业沟通,了解学生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否则将会影响生产体验的正常进行。
生产体验是中职学生迈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是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关注学生在生产体验中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学生顺利度过实习,更有利于学生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转换的良性接轨。
参考文献
[l]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5.12
[2] 许建军著.中职生生产体验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王琴著.中职生生产体验情况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