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04-10 17:21石远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5期
关键词:道德情操情趣德育渗透

石远华

摘要: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塑造学生完美的性格,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是和规律,结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充分了解把握德育的过程特点,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情趣;价值观;德育渗透;道德情操

G623.2

《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就像未被污染过的山泉清澈见底,源源流淌过我们的心扉,洗净我们被尘世情感沾染的泥垢。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由教师进行加工,使其成形,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 落实到实处呢?笔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在教学精读课文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精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两课,那如何在精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应该在字词训练中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在语文精读课文中发现,思想教育与字词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游览桂林,亲眼目睹了桂林的美丽风光。作者从两个方面(即山和水)来描写了桂林壮美景色。“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作者用“静”“清”“绿”三个字,勾画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对漓江的水的赞叹和热爱之情;接着,作者又写“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从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奇”“秀”“险”三个字,描绘出了漓江山的特点, 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桂林山的赞叹和热爱之情。从这两段话相互相成,字里行间里透露出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清。

二、在阅读课文时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阅读课文每个单元后面也都安排有两课,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比如《将心比心》这篇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即“阿姨帮助奶奶”、“母亲鼓励护士”,使学生明白了“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多就体谅别人,这样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我在的实践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设计了几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找出来用‘~~~~划出,并写出自己的深刻感受。”“文中哪些地方你觉得最谁令你感动?”“阿姨,母亲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了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时,我设计了“移情体会”的环节,提出“如果这位阿姨没有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如果妈妈责备,甚至辱骂那位护士,结果会怎样?”这两个“如果”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切身体会文中受帮助的奶奶和受鼓励的实习护士的感激之情,更体会到阿姨“处处为他人着想”和母亲对护士的“尊重、宽容、理解和鼓励”高贵品质。

新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可见,诵读是我们进行古诗文教学经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古诗文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语言的艺术,其精炼、含蓄、优美的语言,蕴含着作者的全部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读准感情体验情感

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古诗文的感情,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内容,从而在诵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并获得艺术享受。如:我在教《忆江南》时,先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听读,然后请学生从音乐和范读的语调中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通过听读,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感情基调——“美”,再让学生品读,读出文章中的“花胜火,水如蓝”从而品味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热愛。潜移默化中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反复吟诵体验情感

古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的诗词本身就是作者的一唱三吟出来的,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切的体验作者的情感。在诵读中把握好语气、停顿节奏、和感情,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了乡村一派繁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勤劳善良的人们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勤学好问的孩童的敬仰之情。笔者在教学这诗歌时,先让学生集体读,读出语气;再小组读,然后标出停顿节奏;最后个人读,让其他的学生评价,感情把握的如何,从而品味作者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作者内心复杂的感情。

参考文献:

[1]李红《成功》教育版,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2月4日

[2]王爱娟 《都市家教月刊》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4年4月2日

猜你喜欢
道德情操情趣德育渗透
爱情趣数字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浅谈班主任具备的素养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浅谈当代大学青年教师的政治责任担当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探究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