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风
摘 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当今地方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突出,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地方院校如何摆脱办学困境,如何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如何特色办学值得深思。
关键词:地方高校;发展转型;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到770万人以上,比2015年再增加21万人,将创下历史新高。然而社会人才需求现状是: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许多企业却找不到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面对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这一重大问题,地方高校学者应对高校未来的转型发展进行深思和研究,为如何摆脱办学困境,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如何特色办学寻找出路。
1地方高校发展存在问题剖析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院校。目前,我国有1055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资料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特别是1999年以来新设的本科院校,招生规模大,毕业生数量多,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力,目前陷入发展困境。
1.1定位模糊,普遍存在追求“高大上”的冲动
追求“高大上”的冲动普遍存在。专科升本科、学院更名大学,过多的在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研究型这些名词上做文章,把自己定位于教学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甚至于研究型大学,发展错位,忽视自己脚下的沃土,迷失办学方向。
1.2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行业结构匹配度不高,脱离区域发展,无办学特色
在设置专业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与本区域所在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脱节,一味追求所谓热门专业,专业设置趋同性过高,没有体现出不同类型教育应有的特色。
1.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重学历、轻实践,教师绝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
地方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重学历、看出身、轻实践”的现象。大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都是以高学历作为招聘标准,招聘门槛直接定位于博士及以上学历且出身名校【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没有从业经历,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进入学校又受到制度的制约,现有的招聘制度将具有行业、企业及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背景的人才拒之门外。
1.4科研方面偏重学术前沿的理论研究,轻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科学研究
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形成了“重科学轻技术”的学术文化观念。科研论文SCI数量巨大,但与被引用次数不相匹配,论文的原创性比例少。在高校科研项目中纵向课题比重大,与企事业合作、开展产品研发或技术更新的横向课题比重极小,这说明科研方面偏重于学术前沿的理论研究,轻视真正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应用性研究。
2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2.1明确办学定位,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办学
中国正在经历着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减少,技术密集型产业日益增加,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社会职业岗位,同时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明确办学定位,坚定办学理念,有选择性地重点建设应用性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逐渐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2.2采用多元化转型路径,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各个院校转型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具体困难不尽相同,转型发展方式不能一刀切,可以根据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多元化转型路径。地方高校应该立足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根据各自不同的地理位置、区域产业化布局、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方向等,制定战略改革方案。
2.3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管理应寻求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的思路来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建立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强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积极推进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注重传授专业最新发展前沿知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毕业论文应逐步实现由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向应用性研究为主转变。
2.4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的硬环境建设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从制度层面有效引导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进入学校进行兼职授课的机制;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撑,加大学校教学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与企业和单位共建实训基地,发展与相关企业、行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2.5重视与企业合作、坚持应用性科研导向、鼓励应用性科学研究
地方高校应逐步实现从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向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科研转型。加大应用性科研投入,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以应用性科研和教学成果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重视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更新,鼓励师生下基层、下企业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奠定科研基础【2】。
3结语
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等外部关系的失调问题,这一失调问题将直接波及并作用于高等教育的内部。因此地方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及科研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必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合理定位,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规模,赢得并拓展学校自身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地方高校获得特色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所在。
参考文献:
[1] 梁丹,徐涵,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研究现状及思考,职教论坛,2015.1:37-38.
[2] 顾永安,刘海峰,陆正林,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现代教育管理, 2014.1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