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与“德治”

2017-04-10 18:26孔希曼
速读·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德治法治思想政治教育

孔希曼

摘要:习近平认为,法律是道德的最高形式,而道德是人们心中衡量行为是否正确的一把标尺。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全面把握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正视二者的作用,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情况合理运用这两种方法,提升高校学生的法令意识和德行自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德治;法治

一、思政教育中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具有同一性,并且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前提。二者在教育主体的问题上一致——“以人为本”,从多方面增强大学生个人素质。首先是教育主体的同一性,二者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高校学生不光是受教育者,还是思政教育接受活动中的行为和思想的关键部分。其次是教育目的的统一性。二者始终围绕“人”来展开各项活动,而法治天下,德润人心已经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治理的要求,更是为了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最终目的。所以,思政教育中的德育与法育既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轨迹。

德育与法育相当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左膀右臂,德育体现了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为现代化建設输送合格的人才,提升代表祖国未来的青少年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而法治则为这个过程保驾护航,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时要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方法,以国家法律、学校规定为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维护青少年群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法令与道德一样拥有规范公民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都具有关键地位。法律产生效果需要道德来支持,而道德外化外人们的行为徐奥法律的制约。法治和德治不能分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效果须要法律和道德一起合作。

二、法治与道德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思政教育的发展应该坚持德治与法治两手抓,二者能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一)道德对法治的作用

要加强思政教育道德对法治的支持作用。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坚持法治和德治相联合,就要不断施展道德的教育感化影响,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为法治校园创造杰出人文环境。要在思政品德体系中体现法治的需要,实现道德对法治的滋润和养护影响,极力使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连接和协调。要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强调法治内在精神,加强培养高校学生的法律信仰、观念和意识,指导大学生积极认真践诺法定义务。

(二)法治对道德的作用

要运用法治手段管理思政教育道德范围关键问题。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增强学校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大学生道德缺失行为的惩罚措施。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问题,学校需要建造全校的诚信系统,并且逐渐完善师生的诚信缺失奖励和惩罚体系,让学生和老师都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特别对学生当中的一些违法行为,更应该严惩不贷。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与德治相连接的途径

(一)法治思维的养成

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相联合的关键在于法治思维。习近平在会上指出,要提升全社会公民的民法治意识与品德自觉。只有社会对法律有信心,法律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道德的遵守则需要全体社会人民提升道德修养,要大力宣传法治教育,与此同时,要增强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是应该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首要前提便是促成高校学生的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需要高校师生一起努力,通过定期邀请知名律师讲座活动给全校师生进行培训,教授老师和学生教育类的法律常识,使他们对国家法律、高校规定等有一定的了解,先知法而守法。

2.在思政课堂上,将法治教育与思政德育结合起来,可以结合相关法律事件来进行相关指导教育,如著名的法律节目—《法治进行时》,可以和国家时事连合起来。在学生和老师对真实例子的探讨中,既可以培育学生的法治思维也可以教导学生直面实际情况。

3.高校相关部门需制定合理、合法的大学生管理条例。在习近平总书记法治理念的引导下,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高校相关部门应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教育学生时有法可依。

4.在高校学生管理条例完善之际,可继续设立专门针对高校学生事务的部门。管理高校学生的一系列法务工作。包括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随时代变化不断完善、修订一系列政策、法规。实施依法管理学生,是高校顺应建设依法治国的需求,发扬法治在高校管理中的巨大影响是提升高校管理法治化、科学化程度的根本需要。所以,高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寻求德育和法治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逐渐形成,从而高校思政教育起到比较不错的育人效果。

(二)将思政教育中的道德要求贯彻到高校法治建设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将道德要求融入到高校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才能具有执行力,高校的相关法律法规更要具有明显的道德导向,成为全校师生的道德风向标,在合法、合理基础上强调美德、强调雷锋精神,宣扬中国传统美德精神,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起草、修改、执行等都可以体现出社会主义道德内涵。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中同学们一致同意的、比较完善的道德要求提高到法律要求的标准上来,引导全校师生崇尚道德和遵守法律。同时,在高校相关管理规范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发挥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重点是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拥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不管是教育领导干部还是学生干部都是学校和班级规范的关键组织者、实施者和执行者,更是道德建设的先行官,例如,在学习和遵守法律常识的时候,领导干部需要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在培训课上认真听专家讲课,积极主动回答专业提出的问题,在课下能够预习下一次要上的知识点,争取提前搞清楚,有针对性的听课,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帮助小组其他成员也积极主动学习法律常识,在有小组成员落下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去说服成员学习,对确实有困难的成员,如年纪较大的教师等,进行一对一帮扶。必须坚持将教师和学生领导干部领头学习法律、带头遵守法律成为全面遵守校园法律的关键。不断推动教师和学生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次数和形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制度,作为教师和学生领导干部,应该做到以德服人而不是传统的以权力服人,领导干部应该时刻谨记成为学生的榜样。这也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合格的领导干部。

(四)思政课堂采取法治案例教学法

第一,需要课堂老师转换教学方式,大学生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想法,如果老师一直采取说服式教学,反而会使学生有逆反心理。所以,大学思政课堂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生动的讲课方式,多和真实生活案例相结合,给学生讲解法律实例,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案例分析法起源于美国,后来传到各个国家,在和学生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从而起到思政教育的功能性作用,在实际效果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方法的确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们开阔眼界。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在网络上,视频和音频资源丰富,可以为同学们学习法律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平台。当然,作为老师,也应该知道学生分辨不良信息,来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效果。第三,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大学期间,更应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和法律底蕴,成为建设祖国的给力接班人。

猜你喜欢
德治法治思想政治教育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荷叶礼赞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