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概论》课程教学实践性研究

2017-04-10 09:05唐文艳倪海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供给侧概论实践性

唐文艳+倪海亮

内容摘要:“供给侧”的核心思想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在教育领域,老师作为教学的“供给方”,必须对授课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与其需求匹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本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例,以教学的背景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 供给侧 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实践性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1]。教学设计好比是“剧本”,课堂教学活动的呈现好比是“影视作品”,不难看出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借由供给侧改革理念延伸至教育领域,以新民主意义革命理论为例,以教学的背景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案。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是教学背景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充分的教学内容分析有利于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其讲懂、讲透。本文认为分析教学内容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确定知识点;确定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等三个章节,具体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中最精华也最能体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改造和建设的实践中,从而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和理论创造[2]。第二、三、四章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只有讲清楚了新民主主义“新”在什么地方,才能很好衔接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很多,其对应的历史背景复杂且距95后大学生已有100多年,为了在有限的6课时将这部分内容有效传达给学生。根据课程标准梳理出教学重点如下:1.中国民主革命的时代特征。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难点如下: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内外原因。2.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學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后,随即成为经济领域最热的词汇,其核心思想是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95后高职学生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大,想象丰富,思维灵活且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迅速,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强,但他们政治素质偏低,理论素养不高,喜欢感性、直观的知识而不喜欢抽象的理论,且学习功利性强。在中学时代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不高,缺乏学习信心和兴趣[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历史跨度大,重要历史事件多,部分知识点理解难度大,部分历史事件在中学阶段历史课中有所涉及,即学生大概能知道是什么,而概论课要引导学生上升到理论认知,即“为什么”。在讲解理论时要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应多进行历史画面展现,多使用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主要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策略等三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标时除了知识目标,还应加入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规律;(2)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及其相互关系。

2.情感目标:(1)对近代中国所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2)对仁人志士挽救国家危亡的卓越智慧及献身精神表示敬佩;(3)对“少年强则中国强”的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

3.能力目标:(1)能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2)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总路线”。

(二)选择教学资源

兴中会会员谢缵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画了一幅中国疆域的《时局图》,五四运动当日的历史记录视频;夏衍《包身工》文章节选,洪秀全、梁启超、康有为、陈独秀等不同阶层代表人物的图片;南京大屠杀中国同胞被屠杀的图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图片;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图片与内容节选;圆明园被烧图片。

(三)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状况的分析,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策略如下: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比较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从历史事件的对比中找寻到问题的答案。

课堂引入部分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情景创设,罗列《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望厦条约》的部分内容或图片,讲述圆明园被焚烧的过程,将学生瞬间带入曾遭受帝国主义蹂躏的近代苦难中国,使他们升腾起强烈的爱国热情。第二步,抛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设问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意愿、激发其学习兴趣。

主体部分:概念的介绍非常重要,浅显易懂地向学生介绍本章涉及的民主、民主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这几个核心概念,否则学生将很难明白本章内容。

概念介绍后串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历史,即1840年到1912年之间的主要历史事件的背景、领导阶级、代表人物、诉求或指导思想、主要历程及结局,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怎样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实际行动才能挽救危亡的中国。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这部分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呈现,讲解过程中填入相关内容,使学生更直观进行对比,相关需要进一步呈现的内容配合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如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等人的图片。列表如下:

然后串讲1915年到1949年的主要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建立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一二九运动、解放战争。在串讲的过程中,让学习小组派代表汇报关五四运动的相关材料(此为上节课留下的任务),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

通过这部分历史事件的梳理,让学生填空,新民主主义革命由谁___来领导?革命的目标是___?由谁___来完成?性质是 ?总结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结合总路线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接下来给学生10分钟时间,以6人为一小组的方式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学习,请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是什么?二是对比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什么地方?

然后,由小組派代表总结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汇报给与评价,结合问题及本章重难点进行讲解。

最后再进行课程内容的升华,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启发学生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必须有正确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目标、探索出正确的道路才有可能成功,这里可以进一步引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成功也是如此,必须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总路线”。

这部分内容采用引导、启发、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讨论总结出要求其掌握的课程目标内容,有利于活跃氛围、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之,符合授课对象及教学规律的教学设计是精彩授课的前提,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授课内容、授课对象的深入分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除了知识目标外,考虑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以及学生功利性学习倾向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加入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学习及以后的工作中;选择教学资源时考虑学生喜欢直观而非抽象内容,应尽量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教学方法应多使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研究证明,灌输式教学方式最容易导致浅层学习动机和策略,而引导式教学方式不会使学生采用浅层学习策略[4]。

参考文献

[1]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3458334-3638940.html

[2]李玉用,张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发微[J].改革与开放,2016,(16).

[3]杨晓宁.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4]王莹.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J].改革论坛,2006,(3)

课题支持:本文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ZY16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供给侧概论实践性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