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手实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2017-04-10 21:55刘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棋子动手直线

刘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组织许多动手实践活动,如折纸、剪拼、测量、图案设计、模型制作、试验、社会调查等。从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动手实践活动的确增强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值得关注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为根本目的,离开这一目的,无论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课堂气氛多么热烈,都不能视为有效和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因此,我们就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到底怎样的动手实践才是切实有效的呢?本人根据所听课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动手实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以供大家商榷。

一、深入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实践

对一门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余,我们特别关注学生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并从中得到启发,将学生玩的素材巧妙、合理地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亲切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中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例如:《平行于垂直》这节汇报课,研究的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导入时,老师创设了轻松愉悦的问题情境:有两条直线朋友来到同一平面,它们玩累了就想在这张白纸上睡觉,这两条直线朋友会怎样睡呢?会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也可以用手指比划一下,然后画在这张白纸上。同学们发挥充分的想象,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合理设计,使学生善于实践

(一)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时,老师一定要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难点和疑点。然后才能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有效。如:今天这节课,首先,老师以故事引入,以空间想象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是学生对直线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认识基础和空间想象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更原始的展现的想象力。二是有利于学生展示研究,特别为深层次的研究打好基础,做好过渡。三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然后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汇报、班级争议、老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下,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二)时机要恰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知识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好动手实践的时机,在知識的生长处、学生智慧的发展处和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实践活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这节汇报课,老师安排了三次动手实践活动。第一次是画直线。学生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小组进行归类整理。这次实践操作它为教师后面选其有代表性的情况贴在黑板上做好铺垫,为深层次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第二次时分直线。探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关系。教师选择分类最多的小组来说明理由,然后其他同学说出自己分的理由,这样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这样的实践活动是恰当的也是有效的。第三次是摆直线。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两次活动。活动一是在桌面上摆两根小棒互相平行,然后再摆一根小棒与第二根小棒平行。但有些教师把动手实践当作战无不胜的法宝,在非关键环节上随意组织实践活动,操作的时机选择不当,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

(三)目的要明确

以前,我们在组织活动时,认为只要自己清楚活动的意图及要达到的目的就行了,学生无需了解此次活动的任务和目标,这样往往就会使学生的动手实践变得盲目无序。现在,我们明白动手实践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例如,在三年级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我们上了对比课。一位老师刚开始就组织了一个“摸棋子”游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装有黑、白两种棋子的黑袋子,其中黑色棋子多,要求学生每次摸出一枚棋子(摸完放回),并对结果加以记录和比较:一共摸了多少次?其中摸到黑棋子多少次?摸到白棋子多少次?最后得出了结论: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大,摸到白棋的可能性小。另一位老师则由一个问题情境引入:“同学们,袋子里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如果不倒出来看,你们有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吗?”先组织学生进行讨沦,明确活动的任务,然后再组织动手实践,这样全体学生就有了同一个关注点,活动也有了明确的指向性,让每个小组在同一个目标和任务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四)提高操作后成果的利用率

当学生操作结束了,是不是就达到了目的了?其实不然,在操作完成后,必须让学生动口,根据其操作过程说出思考过程,并把操作的结果用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三、动手实践活动应适时、适量、适度

动手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设计每个动手实践活动时应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四、评价激励,关注发展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是一切课堂活动的落脚点,也是评价学生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尺。为此我注意指导与评价的及时性,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分享他人的成果,注意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比如,有时候我用激励的语言或用赞赏的眼神、手势对学生活动加以肯定,有时我在课内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活动表现加以评述。通过评价激励,更多的学生从活动获得自信,在活动中发展技能,在活动中习得知识和经验,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爱迪生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精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动手实践的有效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已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积极评价鼓励、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保证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棋子动手直线
我也来动手
棋子多少颗
摆棋子
有趣的棋子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画直线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