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霞
[摘 要] 黒糜子是桓仁縣传统谷类种植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市场消费量不足,种植规模一直不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糜米的需求量逐渐增多,根据市场需求,桓仁县适宜黒糜子生产的区域,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加大黑糜子种植面积,通过近几年对黑糜子的提纯复壮和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地区黒糜子栽培的关键生产技术,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黒糜子 轮作倒茬 施肥 种子处理 播种 适期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199-01
糜子属禾本科黍属,又称稷,一年生草本禾谷类作物。其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是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型作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糜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糜米中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糜米味甘、性微寒,具有补中益气、凉血解暑、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糜米的需求量逐渐增多。
黒糜子是我县传统谷类品种,它与普通糜子不同之处是外壳是黑色,在桓仁县的沙尖子镇、八里甸子、二棚甸子镇有较多农户种植。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我们对该品种提纯复壮,黒糜子品种已经趋于稳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特性适合于桓仁县大面积推广,同时我们也总结出适合本地区黒糜子栽培的关键生产技术。
1 轮作倒茬
黑糜子忌连茬。生产实践证明,黑糜子长期连作会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地力减退,加剧土壤养分与糜子生长供需矛盾,同时易加重野糜子和黑穗病的为害,导致糜子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合理轮作倒茬是糜子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合理的轮作方式有糜子-豆类-马铃薯,马铃薯一玉米一糜子一豆类,马铃薯-豆类-糜子等。
2 精细整地
糜子种子籽粒小,对整地质量要求高,土壤耕翻要在宜耕期进行,绝不能在过早、过湿时耕翻,以免形成泥块。做到适时整地,精细整地。
3 合理施肥
3.1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做到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进而提高糜子产量和品质。应在整地起垄时一次性施入,有机肥施用量一般为1000~2000kg/亩,并混施三元复合肥10~15kg/亩(高钾复合肥为好)。
3.2 种肥。种肥用量不宜过多。以磷酸二铵作种肥时,用量以2-3kg/亩为宜,追肥时期是拔节期,一般以尿素5-8kg/亩左右为宜。氮肥不宜较多,以免贪青晚熟。
3.3 叶面肥。糜子生育后期,叶面喷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也可以促进开花结实和籽粒灌浆。
4 适时播种
4.1 选种与种子处理。筛选上一年无病害、成熟度好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的糜穗作种子,去除杂质,利用水选方法选种种子。然后经过晒种、药剂拌种方法处理种子,预防黒糜子白发病、黑穗病等。
4.2 播种期。适期播种是糜子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糜子生育期较短,播种过早时地温、气温偏低,出苗缓慢,苗势较弱。播种过晚则气温高,日照短,植株矮小,产量较低。因此在生产中糜子播种要适宜时期。在土壤10厘米处地温稳定在12℃以上,孕穗至抽穗期与本地雨热季节相吻合,保证早霜前能正常成熟。桓仁县适宜播种期在六月上旬,西部冷凉适当提前,在五月下旬。
4.3 播种方法 垄播,将糜种子播种在垄上,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地温,利于排涝及田间管理。
4.4 播种量与密度
根据黒糜子出苗率较其他禾谷类作物低,用种1.5-2公斤/亩。播种深度3~5厘米,播后覆土2~3厘米。间苗时留拐子苗(三角形留苗),株距4.5~5厘米。一般留苗2万~3万株/亩。
5 田间管理
5.1 查苗补种,中耕除草
糜子从播种到出苗期间,由于春旱和地下害虫为害等原因,易发生缺苗断垄现象,因此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种。糜子生育期间在幼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中耕2~3次,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和培土。第一次中耕在苗期结合间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拔节期进行,将垄眼上的杂草、杂株、病株及过多的分蘖,彻底拔出,结合追肥进行中耕,一般深度要求7~10厘米,同时进行少量培土。第三次中耕在孕穗期(封行前)进行,深度一般以4~5厘米为宜,这次中耕除松土、清除草外,同时进行高培土,以促进植株基部茎节气生根的发生,防止倒伏。中耕要做到“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
5.2 主要病虫害防治
黑糜子抗逆性、抗病性很强,一般不发病。主要病害是黑穗病,可采用拌种方法预防,选用SO%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来特(本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与种子量的0.5%拌种,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糜子主要虫害有蝼蛄、蛴螬,一般采用药剂拌种、毒饵诱杀和药剂处理土壤等办法防治。
5.3 适时收获
选择黒糜子适宜时期收获,一般在穗基部籽粒用指甲刚好划破时收获为宜。人工收割最好在早晨进行,以减少落粒。
参考文献
[1]山东农学院《作物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年8月;
[2]刘撰浩、邹超亚《耕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3]金瑞华,鲁素云《作物病虫害防治学》北京,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年10月第一次印刷。
[4]王德清、韩晓日《肥料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