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例地塞米松致过敏反应统计与分析

2017-04-10 03:16胡婷霞吕小琴
中国药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过敏史休克年龄段

胡婷霞,吕小琴,陈 笑

(浙江省药品化妆品审评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合理用药·

157例地塞米松致过敏反应统计与分析

胡婷霞,吕小琴,陈 笑

(浙江省药品化妆品审评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致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对1978年至2015年国内公开报道的地塞米松所致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57例患者中,21~40岁年龄段过敏反应66例(44.30%);注射剂导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最多见;不良反应后果为大多好转,有5例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地塞米松在临床应用中的矛盾效应,应用时加强监测。

地塞米松;过敏反应;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内毒素、抗休克和抑制免疫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休克、血液系统疾病等。糖皮质激素常见不良反应有库欣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二重感染、停药综合征等,皮疹、瘙痒、过敏样反应等不良反应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多种药物联用时,更会将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归于其他药物。地塞米松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临床上并不鲜见,且因该药常用于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的急救,在救治无效的情况下,很难判断导致过敏的真正原因。笔者检索了近年来有关地塞米松导致过敏反应的文献,从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原因、不良反应表现、救治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利用国内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以“地塞米松”“氟美松”“德萨美松”等为关键词进行全面检索,收集1978年至2015年国内公开报道的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病例,经过筛选,收集到来自于国内的文献131篇,患者157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筛选的157例过敏反应病例,应用Excel软件建立“地塞米松过敏反应病例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字段分别为序号、发生年份、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史、过敏史、用药原因、给药剂型、单次给药剂量、溶剂、混用药物、联用药物、给药方式、给药日频次、给药天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表现、有无停药、抢救措施、不良反应好转时间、其他。将数据库中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整理,并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157例患者中,年龄和性别不详的各8例。有年龄记载的149例患者中,最小的为2个月[1],最大的为72岁,平均(34.87+18.01)岁。有性别记载的149例患者中,男73例,女76例。依据性别、年龄记载,以2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例(%),n=149]

2.2 过敏史

157例患者中,曾有过敏史的56例,占35.67%,其中有13例为多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最常见的过敏物质为青霉素类,有20例次;其次为地塞米松,有15例次;然后依次为鱼虾(7例次),磺胺类(5例次),氨茶碱(2例次),磷霉素,红霉素,强的松龙等。其余101例患者中,过敏史不详61例,无食物药物过敏史40例。

56例有过敏史的患者中,以21~40岁年龄段最多,共 25例,占 44.64%;20岁以下年龄段的 12例,占21.43%;41~60岁年龄段的14例,占25.00%;61~80岁年龄段的5例,占8.93%。

2.3 用药原因

157例患者的用药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多的为抗过敏或预防造影剂或输血导致的过敏,共70例,占44.59%;其次为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共36例,占22.93%;发热10例,占6.37%;其余分别为急性胃肠炎3例(1.91%),类风湿关节炎3例(1.91%),肝病3例(1.91%),镇痛3例(1.91%),耳聋耳鸣2例(1.27%),激素敏感试验2例(1.27%),阑尾炎、腰椎间盘突出、牙周炎、巩膜炎等25例(15.92%)。

2.4 给药剂型和给药途径

157例患者所用地塞米松的剂型分布中,注射剂150例(95.54%),其余分别为片剂6例(3.82%),复方膜剂1例(0.64%)。157例患者所用地塞米松的给药途径,静脉给药为大多数,详见表2。

表2 地塞米松给药途径分布(n=157)

2.5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地塞米松导致的过敏反应大多为速发型,且有41例为给药时即刻发生,占26.11%;48例为给药5 min内发生,占 30.57%;给药 5~30 min发生 41例,占26.11%;给药0.5~2 h发生32例,占20.38%;给药2 h以后发生 11例,占 7.01%;发生时间不详 5例,占3.18%。

值得注意的是,有4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有重现经历,即多次给药多次发生类似的过敏反应,且部分患者的再次给药再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明显缩短。

2.6 过敏反应表现

过敏反应往往涉及多个系统的损害,157例患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14例次。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多见,共74例次,其次为严重过敏样反应,共20例次。详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分类统计结果(n=214)

2.7 严重不良反应与剂型和发生时间的关系

在全身性损害中,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病情严重且涉及系统较多,在本次统计中列为严重反应,共94例,其中21~40岁年龄段的患者46例,占48.94%。

94例严重不良反应的地塞米松剂型中,除了1例为片剂[2],1例为复方膜剂外[3],其余92例均为注射剂。

94例严重不良反应中,30min内发生的有86例,占91.49%;0.5~2 h内发生的有4例;2 h以后发生的有2例(均为血液系统疾病进行激素敏感试验后发生);发生时间不详的有2例。

2.8 抢救措施和不良反应转归

157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后,除了19例因仅为一过性阴部瘙痒与疼痛、心悸、潮红等而停药,未采取抢救措施,1例为过敏性休克但抢救措施不详之外,其余137例均采用了给予吸氧、肾上腺素、异丙嗪、心电监护等抢救措施。最终,157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在30 min内好转的有94例,经过1 d以上抢救等治疗后好转的有36例,病情始终未缓解的1例,不良反应后果不详的21例,死亡5例。死亡患者均为女性,除1例为使用后数小时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外,其余4例均在用药时或用药后1min就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经抢救无效死亡。

3 相关因素分析

3.1 患者性别、年龄和过敏史

由表1可见,各年龄组的性别差异及总体的性别比例差异并不大。死亡患者均为女性,是否女性对地塞米松的敏感性更高,且一旦发生则严重程度更强。这一疑问,需要下一步对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或再扩大文献检索范围,增加外文文献的检索,以更好地解释其中的原因。

从年龄分布来看,21~40岁年龄段数量明显偏高,占44.30%,有过敏史人群的年龄分布也是以该年龄段为最多见,占44.64%;且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93例患者中,21~40岁年龄段患者占近半数,达48.94%。刘笑兰[4]观察了7年间在医院发生地塞米松导致过敏性休克的9例患者,年龄集中在23~35岁。

地塞米松过敏反应在21~40岁年龄段高发,经分析,可能存在如下因素:1)文献收集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涵盖地塞米松过敏反应的所有人群。若能结合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或开展医院集中监测,可能会有不同的年龄层次结构。2)20岁以下人群用此药相对较少,故不良反应也相对少见;4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增多,用药也相应增多,尤其是在多种药物联用甚至混用时,地塞米松的过敏反应会被解读成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3)近半数存在其他食物和/或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比例较高的人群,发生多种药物如地塞米松的过敏反应概率比普通人群要高[5-8]。据报道,患者有地塞米松过敏史,但在问诊中未提及,直到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才反映曾有同种药品不良反应史[9-10]。故用药前过敏史的询问非常重要。

3.2 用药原因、给药剂型、给药途径及发生时间

从用药原因来看,157例患者中,使用地塞米松的原因大多数是为了抗过敏、预防过敏、治疗和过敏因素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退热等。从给药剂型和给药途径上看,绝大多数选择了注射剂(95.54%),采用静脉途径给药(80.89%)。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看,大多为速发型反应,给药后30min之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82.80%;且在93例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中,给药后30min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更高,为91.49%;值得注意的是,5例死亡患者中,有3例在用药过程中、1例在用药后数分钟内即发生不良反应而死亡。

可见,地塞米松的过敏反应大多以速发型表现为主,不管是什么原因需要使用地塞米松注射给药,给药时及给药后30 min是临床观察的重点,尤其应关注地塞米松用于抗过敏和/或预防过敏治疗时的体征表现。

3.3 过敏反应表现、抢救措施和临床转归

157例患者中,有多例表现为急性过敏反应,但严重程度和涉及系统器官还未达到严重过敏样反应的标准,故将过敏反应以各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表述出来,共涉及不良反应214例次。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为主,其他还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地塞米松所致过敏反应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患者就会出现休克甚至猝死,应及时停药,并给予正确的抢救。若出现过敏症状加重,容易造成抢救药物剂量不足、抢救药物无效等错觉,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则易酿成悲剧[11-12]。

由统计结果可见,大多数的过敏反应患者出现症状后,医疗机构还是采取了及时的抢救措施,不良反应后果痊愈或好转,说明大部分医疗机构对于药物过敏反应的急救高度重视,且有很强的急救技能。但也有部分医疗机构对地塞米松的过敏反应认识不足,有多次使用地塞米松、多次发生过敏反应的经历,尤其是联用或混用其他药物时,不但不考虑停用包括地塞米松在内的所有可疑药物,甚至在抢救过程中也采用地塞米松,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用药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3]。

4 建议

4.1 药品监管部门

鉴于文献分析在数据收集方面的局限性,本研究体现的地塞米松过敏反应,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可能会有更具有说服力的关于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导致过敏反应的报告资料。监管部门应积极利用监测数据关注该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深入分析该类药物在抗过敏过程中却导致过敏反应的矛盾效应的可能原因[14],及时对该类临床常用品种根据不良反应上报特点开展上市后的安全性再评价,适时发布再评价结果和预防措施,给临床用药提供有力参考,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4.2 药品生产企业和相关研发机构

对于地塞米松导致过敏反应的机制,有多种不同说法。魏强孝[15]认为,可能与药物本身或赋形剂有关。Peller等[16]认为,可能与药物中的杂质、污染物、添加剂、特殊代谢产物的形成及激素本身有关。这是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也是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重视的问题。企业首先应重视产品质量,努力消除质量风险。同时,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标准,控制辅料等添加剂,探索该类品种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必要时开展不同层次的重点监测和课题研究,积极控制天然风险,给公众提供相对安全的用药基础。

4.3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更应关注地塞米松的使用风险和安全性信息,尤其是注射剂,除要做到严格按适应证给药,认真选择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外,建议建立注射剂给药后留院观察制度,如观察30min后再让患者离院,可极大地减少院外过敏反应的发生概率。对给药过程中或留院观察时发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切勿仅凭经验判断,应及时消除各种怀疑因素,积极治疗和抢救。尤其采用当地塞米松作为抢救有多种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时,更应在给药时和给药后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和避免地塞米松的矛盾效应,以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影响。

4.4 患者

近年来,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都在加强对公众的安全用药教育,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如何减少和避免地塞米松等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牢记曾发生过的药品不良反应,尤其是食物药物过敏史,在就诊时及时告知医师;二是应按医嘱用药,不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给药方式,对一些特殊药物应严格按医师要求进行用药后监测;三是用药时或用药后出现任何不适均应及时停药,静脉给药时最好有人陪伴,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师,及时接受治疗,阻止不良反应进一步发展。

[1]乌 兰.地塞米松致婴儿过敏反应一例[J].蒙古医学杂志,1999,31(6):342.

[2]张儒军.口服地塞米松片引起皮肤过敏反应1例报告[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134-135.

[3]刘长海,马晓玲,张贞霞.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过敏1例[J].人民军医,2012,55(2):166.

[4]刘笑兰.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9):1002.

[5]许凤丽,章 蔚,方 才.围手术期地塞米松过敏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14(12):1486-1488.

[6]方志强,张华波.地塞米松针剂致一过性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9,8(3):187.

[7]李振业,宋立敏,王喜玲.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1,7(2):65.

[8]沈 浩,桑 安.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2例[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3.

[9]李举英,韩连丽,闫玉田.地塞米松过敏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7B):14.

[10]宋家秀,熊邦琴.1例青霉素及地塞米松过敏患者的抢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53.

[11]钟继荣,张春阳.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猝死1例[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13(1):4.

[12]温友信,王耀彬,朱栓庄.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猝死1例[J].当代医学,2010,16(31):101.

[13]张雷锋,王飞宇,赵建国.地塞米松抗过敏治疗无效2例[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2):106.

[14]卢照升,毛云娟,于艳玲.地塞米松的矛盾效应及社区预防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0):23-24.

[15]魏强孝.静滴地塞米松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1996,18(2):113.

[16]Peller JS,Bardana EJ Jr.Anaphylactoid reaction to corticosteroid: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n Allergy,1985,54(4):302-305.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157 Cases of A llergic Reaction Induced by Dexam ethasone

Hu Tingxia,LüXiaoqin,Chen Xiao
(Zhejiang Center for Drug& Cosmetic Evaluation,Hangzhou,Zhejiang,China 310012)

Ob 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 features and regularity of allergic reaction induced by dexamethason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in clinic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M 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157 cases of allergic reaction induced by dexamethasone publicly reported during the year from 1978 to 2015 via the use of CNKI,VIP and Wanfang Information System.Resu lts Of all the 157 cases,there were 66 cases in 21-40 years of age,accounting for 44.30%.The most common allergic reaction is Rapid onset of allergic reaction caused by injection.The most consequences of 157 cases were back to health,in addition to the 5 cases of death.Conclusion Clinical doctors and pharmacis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contradictory effects induced by dexamethasone,and strengthen monitoring of its clinical use.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allergic reaction of dexamethasone.

dexamethasone;allergic reaction;literature;database;statistics;analysis

R969.3;R976

A

1006-4931(2017)03-0059-05

2016-05-10;

2016-08-05)

10.3969/j.issn.1006-4931.2017.03.020第一作者:胡婷霞,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电话)0571-81060412(电子信箱)544347506@qq.com。

陈笑,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电话)0571-81061216(电子信箱)22391031@qq.com。

猜你喜欢
过敏史休克年龄段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沉默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