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走向

2017-04-10 11:52崔澜骞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崔澜骞

摘 要:高素质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创业教育下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新走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44-02

一、创业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个人的新走向

(一)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性

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我国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一直停留在就业教育。所谓就业教育,指的就是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以就业为目的来进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作用从一个传授知识,并且进行知识创新研究的场所转变成一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而设置的训练场。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候较为消极和被动,从而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抑制,就更不用说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与创新能力。

在1999年的时候,高校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同时社会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业教育已经不能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高校也开始反思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以及高校学生的优势和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个时候,创业教育理念开始进入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相同的特点,都是强调个人的发展。同时,在创业教育中也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拓宽自身的视野,不要将未来的工作定位在一个岗位,而是需要开拓自身的事业。相比起就业教育,在创业教育当中,更加强调的是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创业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通过对大学生学识、思想观念、思考问题方式以及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能够综合性发展,并且学会利用自身所学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未来更好地生活与工作,成就他们自身的事业。

(二)提高需求层次

在以往的就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是围绕着社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来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在于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胜任岗位工作。而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学生往往会将毕业后的初次工作看成是一生的工作,同时也认为一生的成就与荣誉就来自于这份工作。这就意味着,学生一生所需求的层次就定位在初次就业的工作岗位上。虽然说,也有许多人只做一份工作,并且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做法会增加人的惰性和依赖心理,并且会丢失提升自我的意识,无论是对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还是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都会产生极大的阻碍。而创业教育是一种诞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需求人次。与此同时,对于我国高校的科研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体制的改革都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并且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好胜心,让学生无论是对于薪酬、工作环境还是生活质量都有更好的要求,这样一来就能够更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增加人力资本量

在进行创业的时候,创业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外部环境中,积累一定量的人力资本,这样才能获得“创业者资格”,而在获得“创业者资格”之后,才能够进入资本市场以及商品市场,并且在市场中实现自身所具有人力资本的价值。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这个群体富有较强的人力资本存量,在这个群体当中,人力资本的主要价值就体现在学生自身所具有知识以及技能的发挥程度上。但是,从目前大学生人力资本发挥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依然倾向于“工资性就业”,也就是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经常会为了薪酬而去挑选人力资本量要求较低的工作岗位,使得大学生本身的特性与优势没有完全地发挥出来。然而,创业教育的实现,则是在大学生已有的人力资本量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人力资本量的积累。这是因为,在创业教育当中不单单是要求去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要求学生一定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要拘泥于工作岗位的局限和条件,而应该在社会中进行创业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大学生潜在的人力资本量转化为实际的人力资本量,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发挥人力资本价值,使其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创业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高校的新走向

(一)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

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对于高校而言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培养。这是因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是根据在当前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背景之下,针对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来组织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践活动。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同时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兴趣以及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来参与创业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是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需求来开展,因此能够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活动当中。除此之外,在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当中,高校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以此来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也有着巨大作用。

(二)从封闭走向开放

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持续地进行。然而,虽然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也从掌握书本知识演变成了实践能力。但是,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依然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依然属于封闭式的人才培养。学校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但是实践活动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使得实践活动真正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就会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产生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引入创业教育对于解决人才培养封闭式问题以及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这是因为,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学生与学校、社会进行接轨和沟通,收集信息并把握社会上的机遇,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并且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创作力和创新意識,甚至是培养创业的能力。

(三)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教育能够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是因为在创业教育中很好地突破了以往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与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创业教育更加重视的是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并且提高人才的个人素质。因此可以说,创业教育的成功必将带动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以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共同成功。除此之外,创业教育的开展也使得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更加多元化。在创业教育当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精神品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样一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创业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社会的新走向

(一)增加就业机会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就业问题都是不可小觑的。而在当前,由于我国高校扩招,就使得毕业生与社会就业岗位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知识性失业”的情况,大大浪费了国家的智力资源。而创业教育的推出,能够缓和当前社会的就业矛盾,创造出更多不同的产业和工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做出贡献。

(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要想让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能够更加稳步地发展,并且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增强,那么就必须要注重国民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只有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我国国民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没有考虑当前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众所周知,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意识,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发展也有着巨大作用,从而就可以大大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四、结语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意识为目标,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进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各大高校应当正确地认识创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以及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人青,罗志敏.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53-55.

[2] 石本改,王艺娟,吴旭文,等.高职院校基于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才智,2014,(10):80-81.

[3] 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等.地方高校融合创业教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43-147.

[4] 朱兆健,王菁,刘伟.寓思想教育于创业教育 努力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J].高教学刊,2016,(2):30-31.

[5] 冯志强,程曼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毕业生最高形式就业[J].管理学家,2012,(21).

[责任编輯 刘 瑶]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