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和写作中追求“三趣”

2017-04-10 08:07罗芷瑄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理趣情味乐章

罗芷瑄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特别喜欢阅读,而且我喜欢从那些高格调或高质量的文章里发现“三趣”——情趣、理趣、语趣。

一是情趣。我们知道,黄土高原的白杨树极普通,茅盾却感受到了它的“景美”“形美”“神美”,并通过赞美它赞美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朝气蓬勃的民族精神。岳阳楼的“霪雨霏霏”“”“春和景明”本是自然之景,无所谓“忧”“喜”,范仲淹却借它“求古仁人之心”,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诸如《白杨礼赞》《岳阳楼记》这类文章,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优美的、深刻的、永远难以忘怀的印象,就是因为作者在写景、写物、写事时,没有单纯刻板的描景、状物、叙事,而是把它们与时代生活、与人的情感情绪、与人的需要追求联系了起来,写出了自己特有的审美感受,使文章充满了情趣。作家王蒙曾说:“所谓情致,就是把生活本身所具有的那种色彩,那种美丽,那种节奏;把生活的那种丰富多变,复杂或单纯或者是朴素;把生活本身的这种色彩、调子,再加上作家对它的理解和感受充分表现出来,觉得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情致”就是我们所说的情趣。文章一旦有了情趣,就有了生活气息、生活韵味、生命活力、艺术意境。读来甚觉赏心悦目、情味悠长、亲切醉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若想让自己的文章达到这种效果,一定要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宽广的胸襟,热爱生活、用心生活、观察生活,真正体悟生活的乐趣,品尝生活的滋味。

二是理趣。理趣,是指作者在写景、叙事、状物,描写情境、场面、细节时,把自己对自然、社会、历史、生命、生活、人生的思辨融入其中,揭示出自然、生活、人生内在、丰富、深刻的规律、底蕴、事理、常理、哲理,达到 “言近而旨远”“语尽而理无穷”的空灵境界。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听潮》,就用细腻笔法描绘了海潮的涨落情景。如果仅仅停留于描写自然海潮的层面,很难引起人们内心的震动和情感共鸣,作者正是揭示出了“这是伟大的乐章”——生命的乐章、生活的乐章、人生的乐章、奋斗的乐章、创造的乐章以及低潮高潮“一样的美”这一深刻哲理,才使文章意味深长、耐人咀嚼、感人至深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作文里随处洒落“金粒”,闪现智慧和哲理之光而充满理趣呢?首先要學会思辨,积蓄哲学辩证法营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结果的质量。其次要培养锻炼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全面性,经常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生活中的真善美,要“对于生活中的某一类物、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而要多加思考,善于联想想象,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平常小事所隐含的意义,使文章理趣无限。

三是语趣。文章的语言,无论写人记事还是抒情论理,都讲求自然清晰、准确鲜明、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字里行间透露出灵气。从具体的用语看,不仅词语丰富,句式多变,而且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而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我们的作文用语要显出灵动,富含趣味、情味、滋味,一是要经典阅读中加强借鉴模仿,不仅直接感悟积累语言材料,而且要获取别人遣词用语的经验;二是要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富有时代感、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生命力表现力的语言,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并在作文时巧妙得体、富有创造性的运用,提高文章语言品味;三是致力发展自己的个性,言为真情、言为心声,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任何一篇文章,都应是用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和个性的语言来表达体现一定哲理意蕴思想感情的产物。因此,文章“三趣”总是相互渗透、水乳交融、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

猜你喜欢
理趣情味乐章
“情味”的岁月凝视与诗意的审美追求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理趣课堂”实践研究初探
冀军校
谱写肌肤新乐章
浣溪沙·六安行吟
用“四步12法”设计《项脊轩志》情味更足
“草色遥看近却无”理趣浅析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梦幻精灵的动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