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萍
摘要:现代师徒制,是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切实可行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本文对目前海南各院校同类专业的实训教学,以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个打破各院校界线、以地域为界的集中管理形式的新型现代师徒制建设及管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徒;实践;模式
师徒制,是企业培养新人的有效渠道和手段,以传授技艺和吸收技艺为纽带。艺术设计传授的是技艺,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多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人因素。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默会知识在艺术设计中更占一筹,现代学徒制与生俱来的优势完全顺应并克服默会知识传授中的障碍,在默会知识的传授中起到桥梁的作用,特别适合现代师徒制度的实施与应用。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基于上述考虑,琼台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率先引领海南省内高校校企合作的先锋,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与企业优势人力资源深度融合,探讨以传统的“师徒制”为载体,实践“师徒对接、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思考“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的建立,以及专业对接平台搭建,为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实践教学建立在实训基地的基础之上,做好基地建设才有后续的衔接可能。校内实训基地分为两大类,一类基础实训室,一类是“师傅”个人工作室。在基礎实训室内完成基础技能实训后,按照专长分类优胜互选到各自“师傅”的工作室。校内实训基地的理想状态包括以下几点:
(一)互补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系的人力、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合作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我系和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共同发展。
(二)示范性原则
优先考虑选择专业对口,指导力量较强,设施完善,实习、实训条件有保障的学校或单位作为我系的实训基地,确保满足实习的需要。并以此作为模板延展。
(三)稳定性原则
实训基地要求近年内三次以上接收我系学生见习、实习,并能在今后若干年内继续接收我系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做好生源回馈追踪。
(四)共享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分工建设,共同使用”的原则,相关系(院)具体负责所属基地建设,其他系(院)相关专业可共同使用。
逐步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合理、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围绕职业岗位要求设立合适的工作室,确定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校内指导老师和用人单位一起,将优势学生分项选拔到工作室内,为企业“量身定做”各岗位所需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最大限度的无缝对接。
二、建立“订单式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思考
(一)转变职业教育观念
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在我国这么多年重文轻技思想结构影响下,是个长期的大工程。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让全社会逐步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风尚,而不是高考失利后的无奈选择。
企业要做大做强,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共建订单班,不是无偿的付出,而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最有效的提前投资,增强员工的感恩意识,也是提高企业员工忠诚度的有效途径。
(二)实现校企师资互补
现代学徒制企业作为合作方,不是作为用人单位处于“配角”的位置,而应是有针对性地精选优势技术力量与校方“师傅”一起,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我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校企双方真诚合作,形成模式。通过入校专业认知教育,聘请企业方代表讲解、认知专业技能,校方专业负责人进行专业解读。低年级的专业见习,再由校级技能竞赛,企业技术力量参与指导的省级技能竞赛,到专业实习,企业方层层深入,主动选派精兵强将参与教学,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化为校企合作形式的“师徒”关系,实现了校企优势人力资源互补,这为订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学校的最大利益是提高教学质量,产品是高质量的得到社会认可的人才;企业的最大利益是岗位适用的人才,实现利润最大化;学生的最大利益就是使自己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在政府,搭建合理的供求关系,协调沟通人才培养的过程,推动、要求高职院校、企业承担各自的责任,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四)健全协调组织机构
校企双方制定出订单培养方案和具体实训指导手册,明确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共同派驻专人进行组织与协调(商),解决订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双方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才能保障订单培养有章可循,持续性地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已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本质需求,反映出“现代师徒制”在职业教育领域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应继慧.职业教育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
[2]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3]徐礼丰.职业技术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4] 王子南,冯水莲 现代学徒制与我国职业教育整合的探索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