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少福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背景下,强调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有针对性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但是就当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师生互动情况较差,教师仍然按照自己教学思路进行,学生只能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成效偏低,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素养 师生互动
小学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母语学科,对于学生个性品格培养,陶冶情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要求,迫切的需要选择更为前沿的教学方法,建立密切的师生互动关系,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成效。基于此,加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分析尤为关键,有助于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一、师生互动概述
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表达,在思想碰撞中升华的过程,有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生互动方式的差异,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差异,出现意思的误解,影响到教学成效。如果互动只是一方的意思传达,那么互动交流成效将受到严重的限制,甚至还可能造成另一方的反感和抵触。只有互动双方的意思清晰、准确的表达,才能产生良性的互动,加深理解和记忆,激发长久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语言和动作的信息交换,达到双向信息交流,提升信息理解和接受能力。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相较于其他高学生而言,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很难在有限的精力下获得更可观的学习成效。故此,课堂上建立良性的互动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其中,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隔阂
就当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总体成效偏低,即便是教师能够迎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创新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很难与学生建立密切的互动和交流,致使师生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影响到教学成效。导致师生之间隔阂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束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式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约束学生,维护课堂秩序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抑制,学习主动性不足,兴趣偏低,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盲目的迎合教师,希望通过完成教师的要求来获得良好的成绩。长此以往,将造成学生的兴趣严重下降,师生之间的交流缺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教学反而变成了预设性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偏低。
2.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一些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教师一味的将学生的好奇心扼杀在萌芽中,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将无法得到有效培养,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到语文教学成效。
3.互动环节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提问和背诵等方式,难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互动方式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多数教师比较倾向于传统互动方式,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互动单一,教学成效不高的现象。教师应该针对此类问题,有针对性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主,结合提问、合作、讨论等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提升教学质量。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启迪学生逻辑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其中有价值的内容,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的避免局限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延伸,而是应该为学生研究和分析提供基础保障。基于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从多种角度启迪学生逻辑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其二,创新解决问题方法,摒弃传统学习思维;其三,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探寻到更深层次的内涵,在看似毫无头绪的道路中寻找到一丝光明;其四,帮助学生了解到语文学习是一种逻辑思维加工的过程,设置合理的问题有助于拓宽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提升学习成效。
如在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问题:“去哪里能够找到春天?找春天是为了什么?春天能够带给我们什么”诸如此类问题,帮助學生积极学习和分析,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针对问题来探讨和印证。也可以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了解雷锋的生平故事,收集雷锋的光辉事迹,从而对雷锋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雷锋事迹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在学生面前,观看结束后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在之前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学生观看视频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自然可以找到内心深处的共鸣,与其他学生进行激烈的交流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之间走动,了解学生具体的讨论内容,收集相关讨论信息,这样学生将对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并非是在教师带领下被动式的参与到课堂中,教师的个性能力充分的展示出来,教学成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设置开放问题,打造互动平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并非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应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其中,提高课堂互动交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了解到这一内涵,而是仅仅设置几个问题去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任务,或是通过设置几个游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本质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故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组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可以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真正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其中。诸如,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内心深处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内心看法,无论对或错,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把握时机,适当的进行引导和帮助,这样在帮助学生掌握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如在《一分钟》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分钟到底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有多少个一分钟?我们身边有没有忽视掉的一分钟,对我们是否有影响?”随后,教师可以利用手表来计时,让学生什么也不做,静静的感受这一分钟到底有多长;然后让学生在这一分钟做自己该做的事,两相对比,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样的互动和交流,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到这一分钟是多么神奇,能够做些什么事情,在了解到这些事情后,教师借此引出本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配合教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成效。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职责所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在互动中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