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路径主要是: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认真备课,精制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堂内外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暑期通过短期社会实习,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路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子产品日益更新,加上网络的全面覆盖,信息技术应用已渗透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以2016年中国的双11为例。据统计:一天的营业额达1207亿,说明民众参与网络系统进行购物、办事等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年轻人,参与比率更胜一筹。身处日益蓬勃发展的网络时代,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深感教书育人责任之重大,为了让初中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与社会脱节,并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新时期下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之一。下面就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来展开讨论与研究。
一、结合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特征,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000年10月,由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十多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场改革的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构建既符合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又体现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基础教育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转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终身学习、创新发展”的品格。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然后,再按“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步骤有序展开,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环境,实现资源最大化。如:在讲授“旅游小攻略”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各地的美景图片,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欣赏美仑美奂的如画风景,然后告诉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都会与家长一起出去旅游,如何来做好一份“旅游小攻略”?导入新课,按设计好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按序展开。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体,往往更注重“教师如何去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去学”。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另一角色“学生”,由以“教”为主改为重“学”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师生互动。因此,教师需要事先设计好“教”与“学”的活动。如:教师对学生制作的电子报刊或演示文稿等电子作品,首先让同学们作简要展示,再由老师及时点评。出现在作品中的“亮点”,可以用“某某同学做得真不错,大家多向他学习”;“你真聪明能干,像小发明家”等激励性语言,让学生树立充分的自信心。对作品中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及时纠正,鼓励他“失败乃成功之母”,凡事要考虑仔细、全面,培养起“做事细致、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通过良性的师生互动,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认真备课,精制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备课才能使课堂更有条理、教学活动更丰富、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而信息技術,作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更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研读教材、结合生活,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趣味性、实用性。在备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技能的锻炼,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1、教材分析技能
教材为教学之本,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的掌握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任务。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课,对于奠定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尤为重要,所以在备课之初,首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来剖析本课。
教材分析 《走进信息技术》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知识重点是学习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而本课是奠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基础,主要任务是学习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等相关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但小学更多的是注重兴趣的培养,而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因此会有更多理论知识的涉及。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
2、课堂教学技能
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除了传统的讲授知识外,更多的时间应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可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课堂导学案。代替教师传统的知识讲授,涉及课堂导学案,让学生自主探索课程的知识要点,在探索中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学习主题 认识flash
所需软件 Flash;Internet网络教室
学习知识点 1.Flash文档的后缀名是什么?
2.界面由哪几部分组成?
3.文档属性在哪里设置
知识链接及界面认识
(2)任务设计。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任务设计时,信息技术应充分考虑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现在的学生,信息技术掌握水平都较高,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可以将生活中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
任务主题 小小设计师
所需软件 Word
学习步骤 1.观察老师提供的两幅图片,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2.总结两幅图同样利用的是Word里的什么工具?自选图形
3.动手尝试修改两幅图片,使之成为相同的图片。学习自选图形的旋转与组合
4.动手尝试利用自选图形制作手机或者IPAD
创作范例
(3)小组合作。信息技术课堂除了锻炼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小组之间的合作关系。例如现代生活中,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更愿意选择自主设计旅游的行程,所以在八年级上册的《网络旅游》中,可以尝试以小组的形式,给每个同学不同的分工,共同制作一份适合全家出游的自由行行程。
主题 旅游计划书
所需环境 Internet网络教室
团队分工 1.了解旅游计划的组成部分,选出组长
2.小组分工,明确个人任务
3.了解景点,选定景点
4.了解旅游路线,选定出行工具
5.选择酒店以及就餐地点
6.归纳总结,编写旅游计划书
3、教学评价技能
信息技术课堂,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更应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评价和鉴赏能力,因此,在课堂作业评价中,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借助表格形式---多维的作品评价体系。设计表格可按照不同的评价内容:主题选择;技术含量;报告质量;分工情况等内容,并列举出各类的评分细则,使得同学们在自评、互评阶段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三、课堂内外,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才开始不久,所以目前的在读初中生,大多数仍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他们的培养与教育方式,往往过于宠爱,学生们在家中各方面处于“被照顾”角色,缺少“照顾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训练。基于上述状况,学校除了给学生传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应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同学间团结友好、尊重他人,学会谦让等良好品德。
具体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各个班级中,按学生基础、学生性格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分成以4至5人为一组的小组,对老师平时布置的部分作业,如网页制作、电子小报、电子杂志等,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制作,集体提交成果。然后在班里组织优劣評比,各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总结汇报,由组长共同打分,评出优秀作品。通过有效锻炼,既发挥了每位成员的特长,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加自信心,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四、暑期走向社会,通过短期实习,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目前不列入中考科目,因此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学时数不多,一般每班每周1课时,然而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现代社会所需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为了克服教学时数紧张困难,充分利用假期,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校内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如走进网页制作的实体店去实习,可学到课本上没介绍的实用技术;观赏夜晚展示在街景中的荧屏广告,尤其是2016年9月杭州市自从召开G20峰会后,在钱江新城精彩亮相的灯光秀,展开思考:这些作品运用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哪些知识点?并写出社会实践报告。总之,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实践的目标一致: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联系到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感性认识,激励大家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课程,今后为社会,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军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技能训练[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高铁刚,陈莹等.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三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李梦园(1989-)女,职称:中学二级,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