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艾平
【摘要】湘西苗歌历史悠久,有着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与魅力。本文从湘西苗歌的历史渊源出发,首先从音乐体裁、框架调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湘西苗歌的音乐特色,并进一步从演唱发声方法、音色处理特征以及声腔特点几个方面研究了湘西苗歌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湘西苗歌;音乐特色;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湘西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爱生活的民族,苗歌则是苗族人民的艺术珍宝。与其他民族相同,苗歌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音乐艺术形式。苗族人用苗歌来歌唱山清水秀的生活,用音乐描绘苗族灿烂的艺术文化与历史。下文则针对湘西苗歌的音乐特色与演唱风格展开具体分析。
一、湘西苗歌历史渊源概述
湘西苗族人民长期居于山林,生活条件艰苦,自然条件恶劣,因此在生活劳作中用歌乐的形式来互相交流、减轻苦闷、舒缓身心。并且由于湘西苗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其文化艺术传承也只能通过音乐的形式得以实现,苗歌也成为了苗族人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手段。目前,湘西苗歌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境内的花垣县,保靖县,凤凰县,古丈县,吉首市及泸溪县。湘西苗歌曲式结构完整、调式多样、节奏自由,旋律独特,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特色。其演唱风格热情饱满,生动传神,这也是湘西苗歌千百年来在当地经久不衰并传承发扬的主要原因。湘西苗歌作为湘西苗族人民由古至今代代衍化、口传心授的音乐类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也正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民族色彩,湘西苗歌于2008年被选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二、湘西苗歌音乐特色分析
(一)音乐体裁
湘西苗歌多为地方苗族人民在生活以及生产中有感而发所形成,其有着鲜明的即兴特征,因此湘西苗歌的音乐体裁非常多样化,其拥有情歌、酒歌、古歌、婚嫁歌、礼仪歌、生产歌等多种类型,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情歌、酒歌、礼仪歌等。情歌为苗家青年男女展示自身爱情观、价值观、婚姻观的艺术,这也体现出湘西苗族“以歌为媒”的奇妙而又独特的求偶方式。酒歌通常为酒席上由主宾客之间互相问候所演唱。湘西苗家人喜爱喝酒,喝酒时也喜爱唱歌助兴。比如拦路唱歌,当有客人进入时,主人则通过拦路来先唱敬酒歌,并在客人唱了开路歌之后才能够进来。湘西苗族酒歌感情真挚、平衡舒缓,其表现出了湘西苗家人的热情好客品质。[2]礼仪歌则可以分为嫁女迎亲歌、起屋歌等,主要指苗族人在特定的场合中所唱的歌曲。如起屋歌一般在建屋的当天晚上给客家唱,或者由客家与主家对唱。
(二)框架调式
湘西苗歌曲式结构完整,通常为上下句组成一段体、两段体以及三段体,也包括多段体歌曲。湘西苗歌调式较为丰富,主要涵盖传统民族调式中的“宫、商、角、徵、羽”,突出其调式音列的色彩音主要为主音上的大小三度音,而四音列则形成了其调式的基础音列,是湘西苗歌主题音调的基础所在,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其四音列主要包括la do re mi四音列羽调式,这种曲调通常用于叭固腔,含蓄优美,婉转动人;do re mi sol四音列宫调式,其在平腔中尤为常见,调式特征为流畅舒缓,节奏适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妹妹送到你们家》的送亲腔;四音列商调式,其主要由大跳纯音程以及大音程所构成,整体调式较为豪迈与高亢,旋律起伏较为强烈,因此也常用于高腔,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苗家歌唱共产党》等。[3]
(三)节奏节拍
湘西苗歌节奏较为自由,且节拍大多为散拍,表面上看起来节拍简单,而实际上需要结合当地苗族人的审美观点以及生活习惯才可准确理解与掌握苗歌节拍规律,其节拍散而不乱,通常为头拍强,二拍弱而三拍次強。苗族人可结合歌唱的内容以及所想表达的情感来确定歌曲的节奏以及节拍,这种自由的节奏节拍特征也可使歌者自由地表达出各类丰富的情绪。且由于苗歌节奏以及节拍非常自由,通常在演唱一首苗歌时,中间有着较多的停顿,原因在于其歌词通常要即兴创作,因此湘西苗歌中也较为常见“哎”“咦”“荷荷”等衬词。
三、湘西苗歌的演唱风格
(一)演唱发声方法
湘西苗歌的唱法非常丰富,结合不同演唱形式、不同曲调以及不同环境,可分为真声唱法、假声唱法、真假声结合唱法以及轻声唱法等。
真声唱法在湘西苗歌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其唱法通常运用胸腔呼吸与口腔共鸣,利用气息对声带的冲击发声。真声唱法明亮、干净,歌唱声音的表现非常直白,甜美干脆,音域非常宽广,因此也深受苗族人喜爱。并且湘西苗歌发展至今,其真声唱法也逐渐优化并突破传统,如今在现代苗剧音乐唱段以及音乐会独唱等都能够感受到真声唱法的魅力。
假声唱法在湘西苗歌中也较为常用。苗族人在劳作时通常在辽阔的山林中唱歌,需要非常高亢的音调,而当一些高音无法唱出来时便使用假声,假声唱法也因此逐渐自成风格。利用假声演唱时,发声位置往上,喉咙开合小,湘西苗歌中的假声唱法音色美而不浮夸,声音虽小但清晰,长音干脆有力,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
真假声结合唱法是湘西苗歌中常见的演唱发声方法,演唱者通常用真声与假声交替进行,没有完全用纯喉音或者纯假音,这种演唱风格有着一定的技巧性。
轻声唱法则为用气声演唱,其也是湘西苗歌中非常有特点的一种演唱方法。演唱时通常在气息通过声门之后以松弛的状态类似于叹气进行发声,这种轻声唱法轻柔缓慢,情深意切,如同在与人说悄悄话,因此主要用于缠绵、悲伤等风格的湘西苗歌当中,其中情歌当中的应用则最为常见,轻声唱法处理得好,能够使歌曲情感更为细腻,曲调更为婉转。[4]
(二)音色处理特征
湘西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因此湘西苗歌演唱中的音色处理受到地方语言很大的影响。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的语言也非常古老,虽然没有苗族文字,但其流传至今形成了鲜明的语言特色。其中苗语有着相当数量的鼻音,因此苗人在唱歌时鼻音的音色处理也非常具有特色;同时苗语咬字速度较快,且口腔开合相对较小,苗歌的演唱因此也有着停顿感,并且没有较大的起伏,有着非常强的音韵之美。其次,针对演唱的力度处理,苗歌虽然力度变化较小,但非常频繁;演唱速度的处理则较为缓慢,大多为慢速,只有极少数诸如《回娘家》等情绪激动的歌曲演唱的速度较快。此外,苗歌演唱中也常用各类倚音、滑音、喉音、直音以及颤音等进行装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苗歌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三)声腔特点
湘西苗歌没有小调、也没有劳动号子,湘西苗歌声腔特点具体可分为五类,也即高腔、平腔、仡佬腔、飞腔以及叭固腔。
其中高腔是湘西苗歌的代表性声腔,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高腔一般在举行“椎牛”或者在送客人时使用,其通常由高亢嘹亮的引子开始,在民间也被称为“帽子”,高腔苗歌的音程跳度也相对较大,旋律更为激昂,节奏奔放自由,长于抒情。湘西苗歌发展至今,高腔仍然经久不衰。
平腔的运用较为常见,其在不同演唱内容与方式上也衍生出了诸多常用歌调,如接亲调、古歌调、送亲歌调、儿歌调等平腔的旋律级进较为平稳,音域相对较窄,节奏更趋舒缓。平腔的叙事性也较强,通常为上下句构成一段体、两段体以及多段体形式,通过短小的引子作为开头并以下滑音拖腔收尾,其歌腔的灵活性非常大,节奏变化多。[5]
仡佬腔为湘西苗族当中仡佬苗的一种声腔形式。仡佬腔作为苗家、汉族以及湘西土家族互相交流的歌腔,普及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仡佬腔通常用汉语进行歌唱,其特征与贵州地区仡佬族情歌腔调有着类似之处。
飞腔则主要流传于湘西苗族中的花苗,飞腔的曲体通常只包含一个乐句,其与贵州地区苗族的平腔较为类似。
叭固腔在湘西苗歌中的演唱应用相对较少,但其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叭固腔作为大小调互相交替的调式,其曲调个性较强,演唱处理变化丰富,曲调优美而高昂,明亮而含蓄。
四、结论
总而言之,湘西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音乐特色非常鲜明,演唱风格自成一派。分析与研究湘西苗歌音乐特色以及演唱风格,也并非要上升到音乐美学理论高度,而是要通过研究实现对湘西苗歌的深入发掘,以便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一宝贵的民族遗产。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传统民族音乐遗产的生存受到巨大冲击,因此新形势下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湘西苗歌的艺术文化价值与魅力,提升保护意识,使其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劉洁.湘西苗歌及演唱特点探究[J].黄河之声,2012(4):58-60.
[2]李北川.湘西原生态苗歌演唱特点探析[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0(5):58-64.
[3]何文义.湘西苗族地区多声部苗歌初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2):156-157.
[4]刘纯.浅论湘西泸溪苗歌的音乐特征及赏析[J].音乐创作,2013(1):139-141.
[5]高荣博,张颖洁,肖诠.试论湘西苗歌的审美意蕴及其社会文化功能[J].商业文化月刊,2011(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