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翻转课堂和泛在学习的结合能够解决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两者结合的关键在于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资源的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使得资源对学生有吸引力且便于使用;资源的有效利用则要靠精心设计的翻转课堂来实现。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 泛在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5-0028-05
我国高校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虽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但普遍存在着课时量不足、学习内容封闭静态、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缺乏真实交际语境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泛在学习理念的普及,制约大学英语发展的这些瓶颈有望被打开。
首先,泛在学习无论是技术、理念还是实际操作都得到了推广和普及,這使得英语学习无处不可、无时不可。这一优势,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的英语学习发生在教室里、课时内的局限,弥补大学英语课时量的不足;另一方面,配合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补充合适的学习内容,消解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下”的问题。
其次,通过翻转课堂,可以将大量交际性、互动性较低的学习内容或者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放在课堂外学习,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课堂内的时间来进行讨论、交流和答疑解惑,实现语言的真实交际性。
最后,两者的结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一方面,泛在学习的普及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以及学习资源支持,使得翻转课堂有工具可翻,有内容可翻;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为泛在学习提供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指引,学习成果也将在课堂上得以检验,从而避免泛在学习成为无人管理的“泛泛学习”。
翻转课堂和泛在学习能否有效结合,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如何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的泛在学习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这是本文将要研究和讨论的主题。
一、泛在学习和翻转课堂理论
(一)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又称普适学习,无缝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广义的泛在学习是指任何学习者(anyone),可以利用任何设备(any device),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 time)就任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anything)进行学习,很多文献将之称为“5A”式的学习。狭义的泛在学习是指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主动利用学习资源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1]。泛在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技术支持,即智能终端、泛在网络和软件支持系统;二是内容支持,即丰富合理有效的学习资源。
根据泛在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的不同,杨孝堂将泛在学习的模式分为三类,一是非正式资源学习,指学习者完全基于自身需要或兴趣,自行查找合适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若学习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学习者可以随时更换其他资源,学习过程没有管理、学习效果没有测评,是一种完全基于学生自主行为的学习。二是准正式主题学习,指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就某一学习主题的共性需求,设计开发泛在学习资源,提供泛在学习平台和环境,设计学习过程并对学习过程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但对于学习效果没有严格的评价和强制性的要求,这是一种介于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之间的学习方式。三是正式的课程学习,指基于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正式学习,对学习过程有指导和监管,对学习效果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对测评成绩有强制性的要求[2]。第一种非正式资源学习只有在学习者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才会持续有效地发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更有用的是在教师管理下的正式的课程学习。因此,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针对正式课程学习的泛在学习资源建设。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英文“Flipped Classroom / Inverted Classroom”,之所以稱之为“翻转”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颠倒了传统的知识学习顺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在课堂上,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分析和演示,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后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操练、运用和反思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设计好合理的教学资源放在某一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在课前学习,提前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时间则用于操作、讨论、反思、探究,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遭遇过一些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翻转课堂不就是课前预习吗,换了个名词而已。事实上,翻转课堂并不是课前预习那么简单。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详细区别见表1[3]。
从表1可见,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区别是多维度的。从教师角色这个角度来看,传统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教师在知识传授环节发挥的作用;而翻转课堂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在知识的运用环节所发挥的作用。从课堂形式来看,传统课堂是讲授型的课堂,而翻转课堂往往是活动型的课堂。从课前预习这个角度来看,传统课堂的预习内容往往是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而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内容并不会在课堂上重复,而是通过课堂活动或任务去检验和使用,完成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纯理论性的课程来说,较之传统课堂未必有明显优势,但是它适用于语言学习。根据文秋芳提出的语言教学“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够使用语言进行意义的构建,也就是说能够进行语言的输出[4]。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因此,输出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而输入则是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保障,同时输入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扩充接受性的知识。作为语言学习的两个方面,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必须齐头并进。然而大学英语课时不断被压缩,这让教师们面临一道难题——如何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上分配时间。如果仍然坚守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势必会出现学习材料的输入和语言的输出无法兼顾的情况。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可谓意义重大,将学习材料的输入放在课下,课堂时间主要用于语言的输出。一方面,能够解决课时不足无法兼顾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符合语言的交际特征。
翻轉课堂对于语言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充分理解和利用这些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翻转课堂取得成功需要一个前提,即有效输入要在课下完成。换句话说,就是学生能够在课下完成对输入材料的有效学习。如何让高职的学生在课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翻转课堂的设计者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确保有形式多样、质量精良的学习资源吸引学生去学习,另一方面,要确保课堂外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在课堂内能够得到检验和运用,也就是说,要解决好学习资源的建设和运用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泛在学习资源建设
(一)泛在学习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泛在学习资源是指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用来进行、支持、改善学习活动的一切事物的总称,不仅包含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还包含人员、设备、媒体、环境以及策略、方法等[5]。其中,前者属于学习素材性资源,后者属于学习条件性资源。很多研究者在讨论学习资源建设时,都宽泛地讨论了几乎所有类型的学习资源构建,但事实上,过于宽泛的研究往往并不适合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一线的教学团队来说,可控性最大、也最应该关注的是学习素材性资源的建设。本文讨论的泛在学习资源建设及应用主要是指泛在学习素材性资源的建设及应用。
根据可利用程度、学习指向性和资源来源,学习素材性资源可分为预设性资源、形成性资源、关联性资源和泛化性资源四类。预设性资源是指教学团队针对具体课程预先制作好的,供学生通过泛在平台进行学习的学习资源,例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文字教材、试题库等。预设性资源是经过教学团队精心准备、反复优化的资源,是核心资源。形成性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遭遇的困惑、形成的见解、犯过的错误、师生间的讨论等等动态生成的资源。这类资源经过教学团队的筛选、整理和加工可以转化为预设性资源。关联性资源是指互联网上与所学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例如慕课网站、专业论坛、由专门机构建立的共享资源库等。泛化性资源则是指广泛存在于网络中的其他各类资源。这类资源来源广、信息量大但是没有针对性,较为杂乱,如果不经过筛选提炼,很难被有效利用[5]。由这四种资源组成的泛在学习资源库不是一个封闭、静态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性的系统。教学团队在建设泛在学习资源时要注意精心准备预设性资源,积累利用生成性资源,引导选择关联性资源,筛选提炼泛化性资源,将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出各自的最大优势。尤其对于核心资源——预设性资源的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高质高效。
(二)大学英语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原则
1. 够用原则
由于泛在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联通性和生成性等特征[6],理论上来说,大学英语素材性学习资源可以无限量地增长,若不加以限制,必将导致资源的使用者在海量信息中迷失。因此,建设大学英语泛在学习资源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够用原则。在保障学习资源丰富够用的前提下,建设团队对资源进行管理,舍弃不良资源、重复资源以及与学习目标相关性不高的资源,避免因信息过于庞杂而使资源成为负担,影响学习的效率。
2. 分类分级原则
泛在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习做出各种选择,这就必然要求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选项,也就是说,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需要有明确清晰的分类,和不同层次的分级。分类用以划分学习内容的不同模块,分级则用以划分同一模块下不同难度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模块和难度的内容进行学习。对于不同的层级和分类还要有清晰的“包装”和描述,否则学习资源的混乱堆积会导致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在寻找筛选上,无法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此外,对学习内容的层级管理还应注意尽量采用流线型、扁平化的结构,避免上下层级的结构,以简化传播流程,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通过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项内容进入到学习系统中[7]。
3. 呈现形式多模态化原则
前两项原则针对的是资源库的内容建设,这一项原则针对的是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根据多元识读理论,人们使用各种模态的符号资源来完成意义构建和交际,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空间等多种模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构建意义[8]。因此,学习内容不能以单一的文本形式呈现,而应包含电影、音乐、动漫、游戏和图形结构等多种形式,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模拟场景、交流协作、人机交互等功能。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交际性和乐趣。
4. 服务于学习过程原则
在这个学习资源极其丰富的时代,我们缺少的往往并不是单纯的学习素材,而是能够服务于学习过程的学习内容。仅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素材,而没有将之与学习活动或过程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这样的学习资源并不能称之为优质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建设不能只考虑学习内容的呈现,还应该将学习活动纳入进来,注重内容和过程的融合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学习内容要服务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过程的记录、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等,以促进有意义和有效率的学习[9]。
5. 移动终端适用原则
4G网络和WIFI的全面覆盖,为泛在学习提供了网络支持,泛在学习的5A特征决定了其学习资源必须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日益普及的移动终端设备。因此,在建设泛在学习资源时要注意学习素材以及学习软件的兼容性,确保这些资源能够由各种移动终端打开,进行查看、编辑、保存、分享等操作。
三、翻转课堂下大学英语泛在学习资源的应用
有了内容丰富、类别清晰、形式多样、制作精良的学习资源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怎样才能让高职的学生在没有教师现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些资源呢?多元识读理论中有一个核心概念是“设计”,在泛在学习环境中,确保学习资源得到有效使用的关键也在于“设计”,教师要通过设计让泛在学习资源在翻转课堂上得到检验、评估和促进。也就是说,学生课前是否学了在课堂上要能得到检验,学习的成果在课堂上要能够得到使用,學得好坏在课堂上要能够得到评估和奖惩,以此来促进学生课堂外的泛在学习。具体来说,这种课堂设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规则设计
要让学生在课堂外认真学习教师准备好的学习素材,首先要将课前学习的方法、要求以及作用以课堂规则的形式确定下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明确课前做什么, 为什么要做,不做会有什么后果,这是促进有效课前学习的第一步。规则的设定不能是“要……”、“不能……”这种口号式的,而应该是具体可操作的。例如,课前练习计入平时成绩,每一项根据完成质量情况分别计1、2或3分,未完成为0分。
(二)课前练习设计
课堂外的学习不能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因此,要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习素材设计合适的课前练习。课前练习一方面能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课前练习还能成为教师评估学生课前学习效果的依据,对泛在学习起到督促和检验的作用。在设计课前练习时要注意练习和学习资源的关联性,内容和难度都要相配套,避免或减少学生跳过学习环节,直接做练习的情况。
(三)課堂活动设计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时间主要用于问题的探究、学习者间的交流协作、知识的具体运用操作等,是一种活动型的课堂。要保障课堂能够成功翻转,就要确保学生在课堂外的时间已经按时按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一旦这两者断裂,那么翻转课堂就无法继续。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如何在课堂活动与课前的泛在学习之间建立起各种连接。这种连接可以是让课前的学习成为完成课堂活动或任务的必要前提,可以是让课前学习的成果直接影响到课堂活动的完成质量,也可以是让课堂上探究的问题来自于课前学习的反馈。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学生课前练习情况,找出存在的普遍问题或典型问题,做为在课堂上大家一起探究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建立连接的方式。再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课前五分钟汇报活动,由一组同学上台汇报他们的课前学习情况,和同学分享他们在使用学习资源时,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和发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困惑等。只有当课前学习资源的使用和课堂活动任务的完成建立起了连接,才能使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四)评价反馈设计
利用泛在学习平台和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时,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反馈,首先要注意涵盖课下和课上两部分。使用形成性的评价,尤其不能忽略课下的学习部分。其次,要注重评价反馈的时效性。每堂课结束后,评价要动态更新和反馈要动态跟进,充分发挥评价反馈对于学习过程的及时纠正功能。最后,充分利用泛在学习平台的技术优势,对课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设定一定的量化标准,让评价具体化、量化,并通过平台更新和共享。
总之,无论是课堂规则的制定、课前练习的设计、课堂活动的设计还是评价反馈,都要以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使用为参照,协助解决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欠缺的问题,促进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结语
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下,将知识的运用和问题的探究放在课上,能够帮助解决大学英语课时量不足、学生水平不一、语言交际训练不够等问题,对于语言教学意义重大。泛在学习环境的普及和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使得翻转课堂有了技术支持和内容支持。资源建设要遵循够用原则、内容分级分类原则、呈现形式多模态化原则、服务于学习过程原则和移动终端适用原则,确保翻转课堂拥有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则要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规则、课前练习、课堂活动和评价反馈来实现,通过这些设计,既让学生必须学,又让学生愿意学。只有双管齐下,解决大学英语泛在學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 潘基鑫,雷要曾,程璐璐,等. 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 远程教育杂志,2010(2):93-98.
[2] 杨孝堂. 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 中国远程教育,2011(6):69-73.
[3]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 文秋芳.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98.
[5] 杨孝堂,刘其淑. 网络环境下课程学习资源建设[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5-9,29.
[6] 程罡,余胜泉,杨现民. “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 开放教育研究,2009(2):27-36.
[7] 查静. 高职公共英语泛在学习资源整合设计研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5):123-125.
[8] 李哲,刘恩祥. 多元识读理论对于构建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启示[J]. 新西部(理论版),2016(1):115-116.
[9] 余胜泉,陈敏. 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6):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