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于街区制规划模式的若干认识

2017-04-09 10:36
山西建筑 2017年24期
关键词:活力用地规划

梁 瑞 婷

(介休市规划局,山西 介休 032000)

谈对于街区制规划模式的若干认识

梁 瑞 婷

(介休市规划局,山西 介休 032000)

针对“城市病”问题的出现,提出了街区制概念,介绍了推广街区制规划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街区制规划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街区制,规划模式,公共交通

0 引言

从1979年《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37年的风风雨雨,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7.35%,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快速的城镇化,给我们带来生活改善的同时,更多的城市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城市“摊大饼”式的粗放式发展,带来诸如城市交通拥堵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违法建设,大拆大建,公共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这些被业内人士统称为“城市病”。“城市病”的形成原因较复杂,多年来城市规划模式一成不变,政府依法治理城市的力度不强,没有按照城市自身的规律发展,这些都是导致“城市病”发生的诱因,而近几年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城市大宗用地开发越来越普遍,一个住宅小区,高等院校动辄占用几千亩地,并且都形成相对独立的用地,与外部城市仅有几个出口连接。用地内部的道路系统呈封闭状态,设门禁及门卫,仅限内部人使用,使得城市形成许多的断头路,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交通成本,这种超大用地开发的结果,迫使人们不得不自驾车出行,造成城市主干道的拥堵,马路扩得再宽,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出行便捷的问题,而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城市污染,雾霾加重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超大规模封闭小区及用地成为一大病因,由于超大型用地功能混合性不强,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尺度偏大,不具有归属感,亲和度较差。最关键的是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丧失了社区的活力。

1 街区制概念的提出

在上面所述的城市背景下,结合发达国家的街区制规划成功经验,中央于2016年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新建住宅要推行街区制,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提高路网密度,优化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等。实际上推广街区制道理很简单。把城市道路系统比喻为人体循环系统,快速路、主干道相当于人类的大动脉,支路相当于小血管,而打通老旧小区内部道路、新建街区制住宅小区等,都是激活了城市的毛细血管。这样整个城市的循环系统才能畅通,城市才能健康,才能有活力,才能宜居,才能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街区制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90年代“新城市主义”的理论,该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控制街区的尺度和规模(道路网间距150 m~200 m);2)街道不宜过宽,便于步行穿越,例如7 m左右;3)人行道路不小于1 m~2 m;4)中心商业街尽量采用步行街;5)减少大面积地上停车场,改为地下或沿街停车方式;6)临街建筑后退并且增加建筑立面及细节设计,提高街道公共空间的品质;7)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协调,尊重当地的文化与历史传统,以及提高公共建筑的景观价值和视觉体验等等并且在欧美国家推广和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问题。

2 推广街区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1)街区制的规划模式实行以人为本,提倡绿色出行,并且使城市空间尺度更加宜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亲和度,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2)街区制规划模式可以重塑街道的活力,通过适宜的街区尺度及居住、办公、商业功能的混合,沿街底层设置为住户服务的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增加街道出入口,通过营造舒适的环境,可以增加街道的吸引力,譬如:根据行人的特点、需求配置与景观、绿化、小品结合布置的座椅,遮阳伞,手机充电,自行车停车位等,街道宽度宜人,建筑底部细节精细化处理都可以明显促进社区的活力。3)街区制规划模式,激活了交通的毛细血管,提高道路网的密度,提高空间利用率,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效率,有利于打造低碳、紧凑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

3 街区制规划面临的困境

街区制规划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制规划形式。1)基于城市道路系统级配合理及公共交通非常发达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街区制规划形式的优点。2)打开小区内部道路,提高道路网密度,实现内部道路的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的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但是却把一部分交通流引入到小区的内部,带来一些诸如交通噪声、社区安全、并且有可能降低居民生活质量等问题,以及带来的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的权属争议。这些需要各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及措施,进行一些交通疏导、管制、安装监控设施,尽量减少对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3)政府层面,应该调整相应的规划规范,比如《城市区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交通规划》等相应规范都应根据街区制的规划模式调整,并且进行一些试点,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逐步形成一些便于操作的细则,用于指导地方规划部分的工作。

街区制规划模式代表了我国城市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于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实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推广街区制规划模式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涉及到了公共安全、公共设施及土地的权属,以及社区管理问题。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细则之后,逐步实施。

Discussiononviewsofblocksystemplanningmodes

LiangRuiting

(JiexiuBureauofPlanning,Jiexiu032000,China)

In light of “city diseases” problems occurren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lock system,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promoting block system planning, analyzes the block system planning difficulti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strategies, with a view to create harmonious and vigorous modern city.

block system, planning mode, public traffic

TU984

:A

1009-6825(2017)24-0019-02

2017-06-15

梁瑞婷(1973- ),女,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活力用地规划
活力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改制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