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航 赵 冰
(1.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2.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6)
广西骑楼的地域特色与实用功能探微
张启航1赵 冰2
(1.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2.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6)
本文以广西梧州、北海、钦州、南宁等地的骑楼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历史渊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广西不同地区骑楼建筑的样式构造、地域特色和实用功能,进而提出骑楼保护不仅应“修旧如旧”,更应注重发扬传统骑楼建筑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实用功能,使其与现代社会和谐共存的观点。
广西骑楼;地域特色;实用功能
“骑楼”作为一种建筑样式,一般指建筑物一楼临街部分建成行人走廊,可以遮阳挡雨;走廊上方为二楼的楼层,犹如“骑”在行人走廊之上,故称为“骑楼”。关于骑楼的起源,有的观点认为骑楼源自古罗马时期的券廊建筑;有的认为骑楼最早见于古希腊的敞廊式建筑;还有观点认为,骑楼的雏形源自中国。1而近代骑楼的发展则与十八世纪末英国在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英国人一时很难适应东南亚的热带气候,为了创造凉爽舒适且能挡热遮雨的居住建筑空间,便建造了具有外廊形式的建筑。1820年,莱佛士爵士(Stam ford Raffle)在新加坡颁布了“五脚基”(Five Foot Way)建筑法令,即要求临街房屋与街道之间必须要有一条五英尺宽的遮篷,可称之为近代骑楼的雏形。一般的近代骑楼大多由底层有柱廊的单体建筑联排组合成沿街建筑群体,并围合出底层连续的有顶人行道,从而形成完整的骑楼街道。2近代骑楼因具有可挡避风雨侵袭和炎阳照射的优势而迅即风靡东南亚,后又通过侨居东南亚的华人返乡而传入中国南方沿海的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以及港澳等地,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中国骑楼。在叶曙明所著的《骑楼》一书中有如下描述:“近代骑楼是岭南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种商住建筑形式,它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记录着城市成长的过程,生动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风貌。”本文即以广西的南宁、梧州、钦州、北海、玉林等地为例,分析这些城市中骑楼的源起演化、样式构造、地域特色以及实用功能。
在中国南方沿海城市,骑楼可以概括定义为:由一幢幢临街房屋相连,构成供行人自由行走的建筑样式,具有廊坊式的特点,一般由楼顶、楼身、楼底三大部分组成,是中国近代南方典型的商住一体的建筑。根据上文述及,这种“外廊形式的建筑”,是被侨居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带入中国的。由于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接近东南亚,因而有一定身份、经济能力的华侨纷纷在家乡仿造这种具有较强实用功能的骑楼,并渐渐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样式和构造,受到当地人的认可。罗佩恒、罗佩菁合编的《新加坡简史:创业的背景·独立的道路》一书曾将新加坡骑楼与中国岭南地区的骑楼作了简单的比较,提出新加坡骑楼的群体布局受到欧洲城市规划原则的影响,而骑楼单体则多为中国式坡顶;与之相反,华南骑楼群体多沿袭中国传统布局方式,而骑楼单体则采用欧洲式平顶。
在广西,曾经存在着丰富的骑楼建筑群。骑楼的样式构造与其他沿海省市的骑楼样式构造大同小异,一般可以分为仿巴洛克式骑楼、混合式骑楼、中国传统式骑楼、现代式骑楼四种。然而,由于城市改造、旧房拆迁等原因,今天的广西骑楼已繁华不再。在梧州、北海、玉林等骑楼建筑比较集中的城市,许多骑楼老街被改造了;在南宁,仅兴宁区的骑楼建筑被保存得比较完整;相对而言,钦州老城区还保留着大量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但许多骑楼因年久失修,十分破损,已看不清旧有样式。因而,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对广西各地骑楼的风格、样式和构造进行整理与研究,具有非常迫切的重要意义。
(一)梧州
广西梧州被称为“百年商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政治重镇,其骑楼是老梧州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沿海骑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梧州市的河东老城区因有仿巴洛克式、混合式、中国传统式、现代式等各种样式构造的骑楼矗立在街道两旁而获得了“中国骑楼博物城”的美誉。骑楼街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阜民路等街道上,现存骑楼街道22条,骑楼建筑560幢,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国内罕见。同时,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居民为了方便出入与系船,骑楼上有水门,骑楼柱上面有铁环,这个特点是国内其他骑楼所不常见的。梧州的骑楼建筑体大气派,具有百货大楼式的体积;与钦州、北海、南宁等地单体连排形成骑楼街道的方式不同,梧州骑楼以十字路口作为转角整体建造,具有明确的商业功能,而并非商住一体。由此可知梧州在历史上商业的发达与繁华,其“百年商埠”之称,是名副其实的。
(二)北海
北海老街建立于十九世纪中期,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自始建以来,北海老街就有着不少西式建筑,经历几十年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后,方才形成今天人们看到的骑楼老街。北海老街的临街墙面骑楼并非照搬西方建筑文化,而具有强烈的古朴典雅,中西结合的特色,为当地的沿海特色民俗风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钦州
钦州骑楼主要分布于钦州南市区的一马路到五马路之间,并由此构成钦州骑楼城区。从建筑形式上,钦州骑楼汲取了西方散廊式建筑的特征,并与中国传统的檐廊式建筑形式相融合,因而呈现出独特的造型风格和建筑形式。另外,钦州骑楼承袭了壮族传统的干栏建筑形式,底层架空,廊上建屋。虽然在目前的钦州骑楼建筑中,尤其是在窗的立面造型上,还可以看到西式的柱式与拱劵 ,但其建筑结构则主要是以砖木结构为主,用砖拱或木搭跨梁支撑,以石灰砂浆建起。楼顶有砖石砌成的山花和独特的女儿墙,女儿墙开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洞口,融入传统的图案装饰。与北海等城市相比,钦州骑楼街区的规模略大一些,且较好地保存了其原始的状态,但需要进行修缮和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延续其传统性和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四)玉林、南宁
玉林旧城中心的骑楼街区以西大街和西上街、新北街为主。经过改造后,因其舒适的购物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文化氛围而成为了玉林第一条步行街,凸显了商业性的主要功能。类似由骑楼改造成步行街的还有南宁的兴宁步行街,这条南宁最热闹的商业街区见证了这个城市商业的发展。这种以商业为目的的骑楼文化延续至今,并极大地影响了一些城中房地产建造项目。例如,走廊式的南宁万达广场就可看作是骑楼的一种演变和延展。相较而言,武汉的万达广场就没有按照这种骑楼样式建造。这说明万达在不同的地方是结合当地建筑文化进行规划建造的,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演进。
从上述的广西各地骑楼中,不难看出广西骑楼普遍有着东西方结合的建筑风格,这从骑楼的另一个称呼——“洋店”可见一斑。早期骑楼的设计建造者大多为工匠,他们在采纳西方的建筑风格时,也吸收各种中国民间的装饰素材和纹样,在对西方建筑样式加以改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当今骑楼的特色。总而言之,广西骑楼是岭南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种商住建筑形式,它为城市的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二百多年来,骑楼的基本功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有所改变。正如黄忱对骑楼商业街的分析那样,骑楼建筑是一种介于街道空间与商业空间之间的良好过渡,由于商店和街道的界限不是很明确,两种空间互相渗透,因而商场更加开放,商品距离顾客更近,更容易被人接受。5同时,骑楼能够躲避风雨,遮挡阳光照射,形成一个凉爽的环境。走下门廊,舒适悠闲,干净整洁,是一个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品茗、聊天、会客、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地方,也能成为孩子作业、游戏的空间。家庭生活的许多温馨画面,都在骑楼下一一鲜活展现。相较于马路,骑楼街道可以更多地带给人一种精神层面的和谐。
从现今的视野来看,广西骑楼还具有以下三点主要的实用功能:
其一,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原先商住一体的实用功能,也保持了骑楼最为原本的商住一体化的建筑形式,以钦州一马路到五马路之间构成的区域为最典型。这类建筑以民间为主体,政府并没有过多介入;且以本地人居住为主,未吸引大量外地人参观旅游。北海骑楼老街则是另一类商住一体的骑楼。现今的北海骑楼老街经过修整完善,虽然依旧具有商住一体化的特点,但其“住”的层面则与过去有别,是由一些骑楼装修成为客栈。同时,沿街改造为商铺售卖一些旅游纪念品,使之适合北海这座旅游城市的发展需求,表现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
其二,单纯的商用功能,以梧州骑楼为最典型。梧州的骑楼以纯商用骑楼为中心,并与外围商住骑楼相结合,以适应市民日常购物、休闲娱乐的需要,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在单纯的商用功能之外强化和凸显了骑楼具有的文化意义。此外,在南宁、玉林和百色都有这样的以休闲购物为目的的骑楼街,而这种骑楼街又可分为通车的骑楼街和不通车的骑楼步行街。百色的骑楼街属于前者,而南宁、玉林的骑楼街则属于后者。
其三,旅游功能。梧州政府举办“梧州骑楼城文化旅游节”,提高了梧州市骑楼城的知名度,使得梧州骑楼城成为具有国际性、欢乐性、效益性、创新性的骑楼文化品牌,彰显了广西骑楼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成为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并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现今的广西骑楼具有商住性、纯商业性和旅游性三大实用功能,并在现代社会中日益被放大凸显。骑楼建筑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保护,以使其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继续发挥其本身具有的建筑功能和社会功能,弘扬其真正的魅力。
除对骑楼文化进行历史与理论性研究外,实践性的发扬与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点上,马来西亚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借鉴。马来西亚靠近赤道,两面临海,湿热多雨,故其传统建筑多采用坡顶、骑楼、底层架空来解决遮阳、通风问题。上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也随之繁荣。马来西亚建筑师以传统为出发点,注意结合热带雨林的气候条件,在不少当代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中使用坡顶,以利隔热防雨,从而创造出了既具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感的新建筑。由此可知,尊重当地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使本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相互融合,是马来西亚建筑业取得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对于广西骑楼,我们不仅应做到“修旧如旧”,使上百年的骑楼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功能延续,同时也应该增加它新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艺术表现对象,我们除了通过文字、摄影,还可以探索多种艺术形式,对骑楼文化进行表现与宣传。例如以骑楼为主题的贴纸作品,可以用于染织、做T恤图案等;同时,以骑楼为主题的油画可以做成明信片,在骑楼旅游区发售,以丰富骑楼文化的外延。
不可否认,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些原本拥有骑楼的城市只注重经济发展和现代城改造,导致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骑楼建筑被拆除或遭到破坏,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然而,分布在广西梧州、北海、钦州、南宁等地的骑楼建筑,尽管历经百余年的风雨,仍能与现代都市和谐共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上述地方骑楼具有的功能都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极具时代性与合理性。这不仅提示我们,“修旧”要保留建筑原有的面貌,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及合理利用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广西未来的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具有百年历史的骑楼建筑不仅可以继续发挥它们的实用功能,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而令人赞叹,使人青睐。
[1] 林琳,陈洋. 国内外有关骑楼建筑的研究述评[J]. 建筑科学, 2006(05),119-125.
[2] 陈志宏,王剑平. 当前骑楼建筑发展研究[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79-82.
[3] 叶曙明. 骑楼[M]. 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4] 罗佩恒,罗佩菁. 新加坡简史:创业的背景﹒独立的道路[M]. 新育出版社,1984.
[5] 甘冠蓝. 钦州骑楼建筑初探[J]. 大众文艺,2012(12),193-194.
[6] 黄忱. 传承历史文脉 保护骑楼商业街特色[J]. 福建建设科技,2004(04),33-35.
[7]陈谋德. 马来西亚新建筑的启示——传统与现代结合之路[J]. 新建筑,1997(04),59-60.
G322
B
1007-6344(2017)09-0299-02
参见林琳、陈洋《国内外有关骑楼建筑的研究述评》。
参见陈志宏、王剑平《当前骑楼建筑发展研究》。
见叶曙明《骑楼》,第5页。
参见罗佩恒、罗佩菁合编,《新加坡简史:创业的背景﹒独立的道路》,1984年。
参见黄忱《传承历史文脉 保护骑楼商业街特色》。
作者信息:1.张启航,男(1994.05—),汉族,籍贯 河南驻马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遗美学2.赵冰,女(1994.07-),汉族,籍贯 山东枣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