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乞讨者与游客

2017-04-09 11:15阎翠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游客拉萨现代化

阎翠

摘要: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拉萨的乞讨群体成为西藏社会阶层中引人注目的部分,进而引发了几方争议。这些争议折射出西藏现代化隐含着他者对西藏的想象,种种建构加深了文化的隔阂。

关键词:拉萨;乞者;游客;现代化

一、序言

关于拉萨乞丐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大量游记和著作[1]对这一群体的描述。20世纪前半叶,所有到过西藏的人都对西藏城市中有如此多的乞丐,而且乞丐的社会地位列于屠户和五金工人之上大惑不解。[2]朱少逸曾在1929年随吴忠信入藏,他在《拉萨见闻记》中说:“无业游民宁为乞丐,不愿做工人,凡曾至拉萨者,盖无不惊讶于乞丐之众多,而留一深刻印象也。”[3]

到了现代,随着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展开,西藏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次次“西藏热”、“西藏风”的影响下,国内有关西藏各领域的研究进入空前繁荣时期,但西藏流浪乞讨的相关研究比较匮乏,并多将其视为“问题”且力图提出建议。周晶认为西藏社会的宗教信仰催生了乞丐阶层,西藏社会的等级制度保证了乞丐的生存,西藏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维持了乞丐群体的生存方式。[4]上官婉婧等[5]和郑源[6]通过对社会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对西藏拉萨市区乞丐的受教育状况进行了初步描述,力图为完善拉萨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一些参考。格桑卓玛[7]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入手,对西藏地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建议。张建伟[8]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对拉萨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相关问题再做一次探索性研究,提出网格化救助管理模式。

本文试图站在人类学的角度,将拉萨的乞讨者视为一种现象,通过游客与乞討者的对话,透视其背后的现代化与建构话语的关系,以对既存研究形成补充。

二、乞讨的传统

西藏“乞讨”的现象在历史中存在已久,贝尔就曾描述道:“西藏的乞丐以乞食为生,其祖若父,事事业此,是乞丐已成为世袭也。”[9]在西藏一些地方,乞讨所得更是作为验证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存在,如昌都地区八宿县同卡镇流浪乞讨人员,绝大部分并不是迫于生计行乞,而是当地的一种习俗,一到农闲季节,会整村外出行乞。[10]

而且,西藏繁多的宗教节日也为乞讨提供了平台,例如萨嘎达瓦节(外地人称之为“穷人节”)。每到了萨嘎达瓦节的高峰十五号那天,林廓路中段的德吉南路被围得水泄不通,众乞讨者坐得满满当当的而且,男女老少都有。甚至很多在西藏打工的汉族也放下手中活计加入到乞讨行列,据说一个人一天最多可收入三四百元。藏传佛教又讲福慧双修,修福主要靠上供下施的功德,上供指供养上师供奉佛菩萨,下施就是向一切需要者施舍。那些人神态坦然泰然,因他们认为他们的乐于接受,给众多施舍者提供了积福的机会。对于施舍者来说也是一举两得的事,他们转经磕头消除了业障,朝佛供养三宝和布施乞讨者能积修福德,何乐而不为呢?尤其在萨嘎达瓦期间,施舍的功德可以增上十万倍。

所以,在西藏这一佛教之地,乞讨似乎并不全是为了自己,而施舍也并不都是为了他人,因为其中蕴涵着特殊的宗教意义。对乞讨者的布施既可以让乞讨者解决自身实际困难,又可以让布施者积攒功德。因此,西藏的乞讨缘于对习俗的传承,在西藏乞讨并不是可耻的行为。

三、游客与乞者

就西藏的流浪乞讨现象,有其形成的特定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却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今,中央和全国各省市的对口支援给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2006 年青藏铁路的开通更是为西藏的旅游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吸引了全国各地朝佛、旅游、务工为目的的流动人口。随着社会流动的增加、传统风俗和新价值观的影响,流动人口中有部分人沦为流浪乞讨人员。

而现代游客又被旅游目的地“圣地中心”的独特文化所吸引,游客就像历代朝圣旅行中的“香客”,旅游也就同朝圣一样, 犹如人生的“通过仪式”,成为一种类似宗教般的信仰笃信与行动虔诚,为了抵达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一个个“圣地天堂”。游客们背井离乡,潜心苦行地创造着一个个“天堂神话”。旅游与朝圣一样, 体现着精神文化的信仰与符号追求。抱着这样的目的和心理的游客,当到达这一片“净土”,遭遇拉萨的乞讨者时,又会发生怎样的碰撞?

如果在网上查找关于西藏的攻略,无一例外地提到要备些零钱或小物品,以备给乞讨的孩子。这些攻略常常表现出比较理解西藏的乞讨现象,“在西藏乞讨是一门职业,不要去鄙视别人,你只用换些角角钱给他们就好了。”[11]有人认为是做慈善,“藏民乞丐没有传说中的可恶又讨厌,能给点一毛五毛当做慈善。”[12]有人在其中找乐,“拉萨的乞丐好像是全名动员,不停有人走到身边乞讨,你烦也烦不过来,那么就安心在里面找乐吧!”[13]

但是,在一些讨论类的贴吧中,往往会看到游客们的不美好遭遇,“有好几次在外面吃饭,几个人就凑过来,伸出手找你要钱。不给,缠着不走,给了,外面不知道又从哪儿冒出几拨人,围着要钱,赶都赶不走。”[14]“一次在大街上,一群孩子围过来,找我们要钱,朋友稍微仁慈了一点,马上就有小孩缠住他,抱住他大腿不让走,还一个劲叫:‘爸爸,搞得朋友很是狼狈。”[15]

而在分析这一现象时,不同看法自然有不同的理由,但其中一些藏民自身的声音更是耐人寻味。下面是一位“读过几年书,会说汉话”的藏民的看法:

我平时对待“乞者”,徒步去朝圣的、残疾的、老人,都给,随便来个小孩问我要吃要喝的,一棍子打飞。为什么我和汉族同胞的选择如此不同?当汉族同胞第一次看见那些小孩时,心里想到首先他是藏族,然后一些因媒体宣传而产生的美好的词汇开始萦绕心间。而我看到这些小孩,他们首先是不思进取的小孩,其次还是被家长怂恿或娇惯的工具,最后他们才是藏族。[16]

另一位藏族则表示,“其实大部分藏族都极其讨厌看到有藏族在乞讨,我个人特别讨厌他们看见游客就要钱,大部分人在家乡是有房子有田地的,可就是不干活整天躺在地上要钱,要到钱之后抽烟喝酒。”[17]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双方都有责任。而在讨论原因时,许多人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少数民族的优良品质”问题:

现今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化,更多的是很多少数民族的同胞在接触商业性的东西后,丢掉了自身民族的可贵的淳朴善良等品质,演变成和我们很多做生意的汉人一样,逐渐被贪婪,物质,虚伪,谎言等等所腐化了……[18]

改革开放后,为实现拉萨旅游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扶持下,创造了西藏“净土”的神话。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游客心目中关于西藏地区是贫穷闭塞却又纯朴善良的“净土”的看法得到强化。但拉萨的乞讨者与长期以来建构的神话相背离,使得游客的想象与拉萨的现实形成落差。当藏民褪去“宗教文化”这层外衣,演变成职业乞讨和强迫讨要时,游客就将其从被构造的“弱势群体”归为了“不纯洁”的人。

这期间,未到西藏的游客从网上吸取教训、去过的游客就向别人推荐经验,这些经验教训后来被一再重复或发生变化,进而构成了“汉化”等于“不纯洁”,碰一下“异文化”就“净化心灵”的种种逻辑。这样一种否定自身,盲目向外求索的心理在西藏旅游的宣传中比比皆是。

四、结语

改革开放后,各领域的学者加大了对拉萨乞讨流动人员的调查研究,政府也从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等诸多角度,将拉萨乞讨现象命名为社会问题,同时着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就如同政府为发展经济,塑造了西藏“净土”神话一样,“问题”的提法主导了中国公众的看法,这些提法又影响了社会大众对拉萨乞讨现象的理解。所以,是否应该动用以及怎样运用国家权力,来架构和调节乞讨活动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飞速变化的改革经济中,管理层面的讨论仍集中于规划新的、“现代”的环境。无论现代化还是市场化,现代性都是这样一种力量,它既使乞讨者失去了原来的位置(他们贫穷但也有既定的习俗),同时又要求必须在国家政权强有力的支持下,重新安置乞讨者(使其受到保护,使他们受到控制)。所以,在游客中出現了两种互相冲突的表述方式:一种是宗教和经济含义上的“弱者”,一种认为其是扰乱社会秩序和危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这里,问题的所在不仅是“西藏”是什么样的和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还在于如何把握现代性的面貌和意义。

西藏现代化的过程是对许多事物再构的过程,“乞丐”与游客所投射的不仅仅是经济、管理问题,更多的是他者对于西藏的想像,中心与边缘,对于“异文化”的构建等等。虽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西藏地理环境的封闭性被打破,但文化的差异性与人们对西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导致了“西藏神话”的产生和延续。同时,制造神话的政府、游客通过他们的政策、口号、攻略等等,总是试图将西藏禁锢于他们自己所创造的幻想之中,进而不断加大对于“西藏神话”的建构,文化的隔阂与争议也就愈演愈烈。

注释

[1]印度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等对西藏社会生活的游记、论文、调查报告及著作,在国内外藏学研究领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如:(印)Chandra Das (1902)《拉萨和卫藏旅行记》、(英)Perceval Landon(1905)《打开西藏》、(英)Edmond Candela(1906)《拉萨真面目》、(法)Alexandra David(1927)《藏游历险记》、(日)河口慧海《西藏秘行》、(美)M. Goldstein《分层、共妻制和西藏家庭结构》、大卫·妮尔《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等。

[2]洪涤尘:《西藏史地大纲》,北京:中正书局,1936年。

[3]朱少逸:《拉萨见闻记》,《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第二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81年。

[4]周晶:《“自由飞鸟的生活”——20世纪初拉萨乞丐群体的生存方式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4年第6期,第5-9页。

[5]上官婉婧,尼珍,丹增卓嘎:《拉萨市乞讨的未成年人生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6期,第286-288页。

[6]郑源:《拉萨市区乞丐的受教育水平状况研究》,《学理论》2011年第21期,第105-106页。

[7]格桑卓玛:《政府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中的问题及对策——以西藏地区为例》,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行政管理专业,2009年。

[8]张建伟:《拉萨市乞讨流浪人员救助管理人员》,西藏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行政管理专业,2015年。

[9][英]贝尔:《西藏志》,董之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

[10]上官婉婧,尼珍,丹增卓嘎:《拉萨市乞讨的未成年人生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6期,第286页。

[11]Unhappy119:《[背包客]小女子独游西藏、尼泊尔的日子》,2012年6月16日,https://bbs.taobao.com/catalog/thread/154513-257911255.htm,2016年2月28日。

[12]菜菜:《传说中的的西藏没传说中神秘》,2013年8月3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41a2a50101e4zb.html,2016年2月28日。

[13]jiamingshine:《做了一回拉萨街头的乞丐》,2014年7月3日,http://you.ctrip.com/travels/lhasa36/782069.html,2016年2月28日。

[14]阿明地球之子:《拉萨的乞丐》,2013年11月3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10ba10101f660.html,2016年2月28日。

[15]阿明地球之子:《拉萨的乞丐》,2013年11月3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10ba10101f660.html,2016年2月28日。

[16][藏]张毅东:《大家怎么看进藏路上藏民带小孩拦车要钱财和外地游客给予的现象?》,2015年6月2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800581,2016年2月28日。

[17][喵啦]:《大家怎么看进藏路上藏民带小孩拦车要钱财和外地游客给予的现象?》,2015年5月30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800581,2016年2月28日。

[18]杨唯渊:《大家怎么看进藏路上藏民带小孩拦车要钱财和外地游客给予的现象?》,2015年6月3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800581,2016年2月28日。

猜你喜欢
游客拉萨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拉萨舰,入列
拉萨姑娘美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平遥推光漆器商业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TWO DAYS IN LHASA 拉萨两日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