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2017-04-08 23:08
山西建筑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绿地屋面海绵

王 旭 明

(汉中钟声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陕西 汉中 723000)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王 旭 明

(汉中钟声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陕西 汉中 723000)

结合海绵城市的内涵与特点,研究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意义,并从地面铺装、绿地、屋顶、水体等方面,介绍了高校校园的景观改造策略,以期为高校校园“海绵化”的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海绵城市,高校校园,景观,改造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由于设计观念的落后和建设中的疏忽、失当以及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所带来的问题也越发尖锐。近年随着城市用水紧张、城市“观海”现象等频繁发生,城市中的雨水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欧美各国对城市雨水技术的发展,我国近年大力推广“海绵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在校园建设中因势利导地采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对促进绿色低碳、环境美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海绵城市内涵及特点

1.1 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其本质通过生态化的技术,建构一种管理、控制雨水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系统,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建设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方式。

1.2 海绵城市的特点

1)建设思想上不再将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割裂开来。真正将城市和原有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实现城市生态内部的自然循环,减少城市对自身和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城市设计上,注重城镇。

2)技术方法上转变了过去排水防涝思路,以慢排缓释为理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实施结果上既为城市构建了一个良性的水系统,让城市能“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又保护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意义

2.1 有利于改善高校校园供排水压力和内涝等现实问题

高校校园作为一个微型社会,其建筑和人口的密集程度和规模程度要超过城市的其他区域,其需求水量庞大,排污负担重,加之高校校园内用水方式、途径多样,都给城市供排水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能在高校校园中实现海绵城市的优化措施,促进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能起到整合高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目的,还能改善城市供排水的压力和投资负担。

同时部分高校由于基础设施老化,以及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也时常出现内涝现象,通过完成对高校校园环境的改造,能极大缓解高校校园的内涝问题。

2.2 有利于发挥校园自身优势获得显著的建设收效

高校校园绿化覆盖率、环境优美,各类环境生态要素丰富,又远离城市喧嚣和污染,生态资源丰富,这种有力的物质条件在城市中是少有的,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其收效要高于在城市其他环境中的建设。

同时高校以教学为主,寒暑假期间,教学工作停止,居住在校园中的主体学生大部分会离开学校,在此期间对校园进行改造,对学校的运行干扰小,能较好达成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建设的目标。这些优势都使得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对高校校园景观的改造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收效。

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策略

雨水降落后,根据接触表面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建筑屋顶、绿地、不透水地面、道路和水体。减少和控制雨水在地表的径流和扩散,就需要在建筑屋顶、不透水地面和道路表面进行优化改造,使雨水在其表面短暂停留后,渗透、收集到相应的设施。

3.1 改造地面铺装为透水材料

传统地面采用的不透水的硬质铺装阻隔了雨水的自然下渗,影响了自然水文的循环过程。在高校的入口中心广场、运动场以人行活动为主的场地,在满足校园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大部分可改造为透水材料做地面铺装,采用诸如各种透水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甚至鹅卵石、碎石等材料增加地面的透水性。在改造时可以结合这些材料自身的色彩和质感特点加以设计,使得地面既满足集水透水要求,又具有良好的视觉艺术效果。

3.2 改造现有绿地为下凹式绿地

传统校园绿地由于绿地高程高于道路或地面,为了防止雨水将泥土带至地面造成污染,均会在绿地周边砌筑嵌石,造成地面雨水无法汇集到绿地中渗透。在优化过程中,可以将校园现有绿地改造为下凹式绿地,拆除嵌石,使得雨水可以通过场地和道路的坡度汇集至绿地内并缓慢渗入,利用现有绿地来加强渗水蓄水能力。但由于一些污染物、垃圾也会随径流进入绿地,因此其植物的选择,要优先选择吸附净化能力强并且短时耐涝植物作为下凹绿地的主要植物。

3.3 增加宅旁、道路旁绿地

高校校园现有的道路往往为两边低、中间高的模式,使雨水回流到道路两侧,这种模式雨水得不到有效利用,仅仅停留在“排”的层面。因此可以结合道路现状,在道路两侧增设尺度不大的植草沟或下凹绿地,或将路牙设置成开放式和道路绿地的连通,从而利用道路两侧的绿地进行雨水的分流、收集。

在建筑旁增设绿化,既可以收集从屋面雨水管排下的雨水,也可以作为建筑陪衬美化环境。

3.4 增加屋顶绿化

由于高校建筑密集,实现绿色屋顶的改造是高校校园海绵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JGJ 155—2013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种植屋面分为三类:简单式屋面、花园式屋面和轻钢种植屋面。其中简单式屋面自重轻,对结构影响小,屋面构造简单,改造成本和营运成本低,因此建议优先采用。对高校建筑为坡屋顶可以采用雨落管断接的方式,把经雨落管流下的雨水导入至建筑周边经过改造的绿地或雨水花园中。

3.5 改造水体作为集水景观

高校校园中往往有一定面积的水体或湿地,这些条件经过改造后可以成为高校校园中主要的雨水收集区域。当发生中小型降雨时,水体或湿地可以发挥积蓄雨水的功能,减少外排。而当发生大型降雨时,水体或湿地能够积蓄一定量的雨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下排水管网的负担。

发挥水体或湿地蓄水作用的改造,首先应考虑在校园水体或湿地周边开通雨水下泻口,以起到能将不能及时排放到绿地的地表径流水引到水体或湿地里的作用。而之前首先需要在水体周围设截流沟,将这些地表径流水及汇流区的初期雨水截流,通过集中过滤解决污染问题。

4 结语

通过对校园的地面、绿地、道路、屋顶、水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改造,既能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又能实现校园水文条件的稳定,从而真正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Z].2014.

[2] 王建廷,魏继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既有居住小区绿化改造策略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7):220-223.

[3] 宋晓梅,丁 灵.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绿地优化设计——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6(4):55.

Study on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n the basis of sponge city concept

Wang Xuming

(Hanzhong Zhong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Hanzhong 723000, China)

Combining with sponge city connotations and featur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meaning for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sponge city concept, and introduces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from aspects of ground paving, green land, roof and water body, 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sponge-styl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sponge city,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1009-6825(2017)12-0207-02

2017-02-15

王旭明(1964- ),女,工程师

TU983

A

猜你喜欢
绿地屋面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一场屋面火灾引起的思考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海绵是植物吗?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