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凌
浅谈怎样让小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
⌾包凌
当前,小学生在学习中粗心马虎的现象很普遍,同一问题,在家会做,在学校不会做;平时会做,考试时就出错;难题会做,简单题一做就错;难写的字会写,简单的字却写错了。尽管老师一再要求学生要认真仔细,但学生还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不少老师为此大伤脑筋,经常抱怨学生粗心,但又找不到理想的办法,使学生尽快改掉这个毛病。据研究,粗心是每个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不能把孩子的这些特点简单地当作缺点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作为老师,针对学生的粗心的特点,还是要有耐心,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帮助小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事事都有人管,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题做不对家长立即指出纠正,根本不容孩子有自己动脑筋思考的时间和余地,因此孩子就没有机会去摸索规律,也就没有自己对某件事的自主认识,所以,一旦失去家长这根“拐棍”,麻烦就来了。例如有的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老师问其原因,他说昨天晚上妈妈不在家我做不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尤其低年级的数学题,由于题目内容简单,小学生又逐渐养成了快速口算的本领,因此一般的口算题不在话下,一旦接触比较复杂的综合应算题时,喜欢依据自己的主观印象去运算,就容易出现差错,而且这种习惯养成后要纠正就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我们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耐心和细心地帮助学生养成做事细心,养成发现问题自己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使他们变得更加细致起来。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在平时测试时,学生得到试卷一看题,觉得非常简单,顿时信心百倍,不假思索就做起来。等成绩公布,试卷发下来后才发现,原来认为十拿九稳的题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有的题只看错了一个数字整个运算就面目全非,后悔极了;有的学生平时准备好了作文的草稿,临时不会及时变通,结果出了笑话,如三年级期末测试作文题目是写一种植物却写成了一种动物,因为平时老师讲的是动物,这样临场测试时不会及时变通或一时粗心,题目还没看清楚就开始写,结果出了笑话。这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粗心造成的错误,平时培养学生多阅读、多审题,引以为戒,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误会比不会更痛心的道理。
有些学生只注意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生活知识的积累,尽管非常用功,但成绩不佳,究其原因,可能有学习、生活中漫不经心的习惯有关,比如孩子写作时常常出现卡壳的情况,平时做过的题目或类似的范文还可以应付,否则,就思路闭塞、眉头紧锁,有的根本写不出来,即使写了,也是勉强拼凑;有部分比较贴近生活常识的题目,如人的寿命、西瓜的重量等,有的学生看错了题意居然得出人的寿命有几百岁,一个西瓜重一百多斤……这种可以从常识上就可以判断的,同学们也丝毫不怀疑是否有错。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常识储备的确堪忧,所以,只有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体验人生,观察生活,孩子处处留心,这样才能思路开阔,懂得一些不言自明的道理,学习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及应变能力都处于萌芽阶段,这时,往往会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解,所以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惯。因此,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屡屡发生,这说明学生没把知识扎扎实实地学懂弄通,当然也不排除急躁疏忽的因素。表现在一张卷面上同样两个字一个对一个错,同种类型的题,难的对易的错,这主要应从非智力因素,如耐心、恒心、稳重等习惯上加以培养、训练,有了良好的心理因素,加上学习认真,在知识范围内的题能够做得出来,即使出了范围又在能力之外的题,以坚实的知识为基础,经过耐心周密的思考,同样可以找出正确的答案,成绩上升了,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做题就会更加有信心,更加细心,良性循环就会形成。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浙大小学 5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