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推进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进程,促进糖尿病临床诊治一致性

2017-04-08 07:54高社军
临床荟萃 2017年4期
关键词:糖化变异标准化

高社军,李 宏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检验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专题·

快速推进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进程,促进糖尿病临床诊治一致性

高社军,李 宏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检验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已经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指标。但它的检测方法繁多,各级医院实验室操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偏倚较大。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1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纳,即时推动了国际上的HbA1c检测的标准化进程。国际HbA1c标准化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HbA1c检测质量尚存一定差距,需在HbA1c标准化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A1C

高社军,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技师,教授,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生化学会临床生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生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委员,河北省临床实验室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国家863课题子课《代谢综合症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2011AA02A111)项目负责人,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研课题2项,主编《检验结果临床应用及评价》、《肿瘤实验诊断学》、《检验医学高级教程》、《免疫胶体金技术临床应用》、《临床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等学术著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临床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技术的临床应用,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学研究,肿瘤个体化治疗及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等。

近年来,血糖控制一直是糖尿病治疗中最重要的问题,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和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等多项大型试验均证实血糖控制情况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这些大型研究也证实了降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GHb)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间的直接关系,以及平均血糖水平与GHb之间存在相关性[1]。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GHb检测的最主要标志物,作为目前评估长期血糖状况的最好指标,HbA1c有助于确定治疗目标以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HbA1c升高代表慢性的血糖增高,对实验室测定HbA1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HbA1c结果一致性的问题,直接影响了HbA1c临床应用。为此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国家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为实现HbA1c检测的结果一致性,开展了HbA1c检测标准化工作,从HbA1c的检测方法学,校准品的溯源性以及偏倚允许范围都进行认证,有效的促进了HbA1c检测的标准化工作。为此,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也对HbA1c检测的参考系统和参考物质进行了明确,这些工作极大的促进了全球范围内HbA1c检测标准化工作的更进一步推进。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IFCC已经推荐HbA1c做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2009年,ADA发表的专家共识指出:HbAlc的检测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疗效的监测。次年,ADA在指南中明确将HbAlc≥6.5%的界限值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指标。目前,已有部分国家如日本和瑞典等已将HbA1c用于筛查早期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并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标志物。然而,由于HbA1c检测系统的不同导致实验室间结果差异性较大,因此HbA1c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可能不完全一致。基于上述原因,目前我国在2013年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尚未正式将HbA1c列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主要问题包括:①我国尚缺乏有效的HbA1c量值溯源体系。②实验室间质控方式有待完善。③国内虽已能生产全自动HbA1c分析仪器,但与其相配套的校准品和质控品与国外厂商仍存在较大差距,多数国产化的设备没有通过NGSP认证。④对异常血红蛋白尤其是变异的血红蛋白对HbA1c检测系统干扰性的研究仍需深入,实验室人员往往缺乏认识,难以较合理解释HbA1c结果差异性的原因[2]。因此,推进HbA1c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至关重要。

1 GHb变异及干扰因素

HbA1c的干扰主要存在内源性血红蛋白的干扰和检测方法差异性两方面, 由于实验室对血红蛋白变异造成的内源性干扰认识和了解还很模糊,同时对检测方法的干扰认识不足,溯源体系的不完整等因素造成各实验室间结果的不一致。

血红蛋白病是与遗传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包括异常血红蛋白病和地中海贫血两大类:异常血红蛋白病是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发生异常;而地中海贫血为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生成障碍。临床可表现为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代偿性红细胞增多所致紫绀等。但临床多数为隐匿性(即无临床症状)的血红蛋白病。

正常人包括3种血红蛋白:HbA、HbA2和HbF。HbA即α2β2,占血红蛋白总量的95%以上,是健康人最主要的血红蛋白。在胚胎期到出生2个月内,HbA很少,约占血红蛋白总量的10%~40%,出生后6个月才达成人正常水平。而HbA2由α2δ2构成,在出生后1年内产生,约占血红蛋白总量的2%~3%。但HbF由α2γ2构成,出生时最多,约占血红蛋白总量的70%~90%,在出生后1~6个月之内逐渐降低,在出生6个月后,降到正常人血红蛋白的1%左右。因为血红蛋白的合成由不同的遗传基因控制,在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肽链结构。大量的珠蛋白合成过程中由于其单个或多个氨基酸缺失或被替代,最终导致珠蛋白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因此红细胞中就会产生血红蛋白变异体,即异常血红蛋白病。随着对血红蛋白变异体研究的日趋深入,目前已证实全世界范围内通过血红蛋白结构分析发现的异常血红蛋白已达600多种,但在临床仅有不到1/3的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3]。多数患者无临床表现,这对HbA1c的检测造成主要的干扰,也是困扰HbA1c标准化的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5亿人可能携带血红蛋白病基因,约占人口总数的3.75%左右。因此,WHO已将血红蛋白病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在我国南方,尤其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异常血红蛋白病发病率较高,而且无临床症状的更为突出。随着交通的便捷,北方地区输入性患者也日渐增多。据2016版中国卫生年鉴统计,我国已发现67种与遗传相关的异常血红蛋白病,其中α链变异34种、β链变异26种、γ链变异7种。在我国华南及西南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为2.64%,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发病率为0.33%。

在血红蛋白组成中,98%的成分为HbA,在正常人中GHb因非酶促反应形成的HbA1c约占HbA的6%。异常血红蛋白大多数为α、β或δ链上点突变,点突变导致肽链结构发生改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直接缩短了红细胞的寿命。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血红蛋白病,尤其对没有临床症状或隐性症状的血红蛋白病患者,因遗传基因的变异,产生大量的异常血红蛋白,其在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代谢过程中也会被糖基化,在进行GHb检测时,导致结果假性偏高,影响HbA1c的检测,同时其异常的蛋白结构也会对HbA1c的检测造成影响。因此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血红蛋白变异体,都会影响到HbA1c检测的准确性和结果一致性[4]。发现异常血红蛋白对HbA1c的干扰,也是HbA1c标准化工作重点之一。

2 检测方法学导致的结果差异

目前已批准上市用来检测HbA1c的检测方法多达30种以上,应用最多的是基于HbA1c的带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进行分析, 美国NGSP推荐以HbA1c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报告HbA1c的测定结果。这种报告方式已经被多数临床医生接受和认可,因此各临床实验室均以百分数方式报告HbA1c的结果。目前HbA1c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包括离子交换层析法、硼酸基亲和层析法和免疫学法等,这些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

2.1 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原理是基于电荷差异从HbA中分离出HbA1c。1971年首次将微柱离子交换色谱法用于临床,其原理是血红蛋白带正电荷,当外周血中葡萄糖(Glu)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Val)结合后其等电点降低,这样导致被糖化的带正电荷血红蛋白对层析柱中树脂的附着力减弱,更容易被洗脱出来,通过调整缓冲液中的离子强度,可将血红蛋白从阳离子交换柱中洗脱下来,洗脱是在不同时间内发生,通过扫描产生不同离子强度的峰值,再根据峰值下面积,最终以HbA1c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的方式报告结果。该方法优点是操作简便,快捷,缺点是交换柱需频繁更换,同时易受温度、pH值影响。另外,高血脂和重度黄疸都容易对结果造成干扰。离子交换色谱法无法解决血红蛋白变异体干扰问题,会随HbA1c一起被洗脱,导致报告结果假性偏高。虽经多年发展,技术也逐步完善,其检测精密度也有了显著提高,但因血红蛋白变异引起的非特异性干扰仍需完善,最为突出的是尿毒症患者导致的血红蛋白的氨甲酰化,使血红蛋白的β链N末端正电荷降低,干扰HbA1c的定量测定[5]。目前临床上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低压液相色谱(LPLC)法减少非特异性血红蛋白对测定的干扰,但非特异性干扰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电泳法 其原理与离子交换层析法类似,也是基于血红蛋白中被糖化和非糖化后,GHb所带正电荷降低,据此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分离。电场中带电荷多的移动速度快,反之移动速度慢。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精密度较高,干扰因素少,温度和pH值均不造成干扰;缺点是需批量样本分析,报告周期长,难以对单一样本分析,临床上现已较少使用。多用于HbA1c干扰因素的验证分析。

2.3 亲和色谱法 亲和色谱法的原理是基于糖化后的血红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利用层析技术将糖化和非糖化血红蛋白分离。由于HbA1c与HbA0结构不同,以糖基化位点的结构特异性为测定原理,GHb可以与亲和树脂连接,因而可以分离, 亲和层析法不受温度、氨基甲酰GHb和胎儿血红蛋白的干扰,但与树脂结合的GHb并不是单纯的HbA1c,而是包括所有的GHb。因此亲和层析法测定的是总GHb,比特异测定HbA1c系统的检测结果偏高。

2.4 免疫学分析法 该方法最早是由英国Dako公司研制,其原理是基于HbA1c的特殊的分子结构和肽链,利用单克隆技术制备出可识别Glu附着在血红蛋白的β链N末端8个氨基酸抗原位点的抗体,该抗体再与标记酶结合,利用酶免疫分析技术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优点是利用HbA1c与HbA0结构性差异,同时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专一性,有效而合理的避免了血红蛋白变异体对HbA1c造成的干扰。同时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尤其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运用,也基于IFCC明确HbA1c的结构,该方法有了快速发展。罗氏公司据此研究成果制备的校准品与采用IFCC的方法制备的一级参考物质比较,其β链N末端6个氨基酸的短肽有高度的符合性, 通过验证发现该方法与IFCC推荐的参考物质(2.85%~3.81%)更一致[6]。由于其测定方法相对成熟,结果准确性好,在2016年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质评报告中,大约有近75%的实验室采用此方法检测HbA1c。在国内现在也有近36%的实验室采用此方法,并可以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无需特殊设备。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并与其他方法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是,各厂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存在差异,因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不同、亲和力不同等因素,不同生产厂商间,HbA1c结果较难实现可比性和一致性[7]。另外,变异血红蛋白尤其是当血红蛋白发生第6位氨基酸变异时该位点将不会被识别,导致结果假性偏低, 这也可能是不同生产厂家间的检测结果存在偏倚的主要原因。另外,基于此技术衍生的免疫投射比浊法、离子捕获法等,由于各检测系统的差异性及HbC、HbF等变异血红蛋白等可影响检测结果。

2.5 酶法 其原理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 血红蛋白中糖化的N末端的糖化二肽被蛋白内切酶切断,即HbA1c的β链, 糖化二肽在果糖基肽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生成过氧化氢酶促反应使显色剂产生红色,其吸光度值与HbA1c含量成正比, 通过测定吸光度求出HbA1c的百分浓度。因蛋白内切酶的特异性,避免了样本中其他蛋白的干扰,大量评估数据显示该方法有很好的精密度,但该方法需进行标本前手工处理,因操作原因导致结果的不可比性或较大偏倚。

2.6 即时检验(POCT)检测方法 目前POCT法 检测HbA1c争论较多,因便携、方便、 快速而受到多数临床医生肯定,但实验室医生则认为其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差,结果一致性差,无法实现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2016年的实验室间质评结果也证实CV值大于5.8%。但二级以下的实验室多采用此方法。国内多使用以下2种技术方法测定GHb。①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抗体与HbA1c特异性的结合后产生荧光而形成斑点,然后用荧光分析仪测定含HbA1c的荧光染料分子的斑点数,再换算成HbA1c的百分浓度。②因硼酸可与糖基化复合物特异结合,糖基化复合物与硼酸结合后呈蓝色, 而未被糖化的血红蛋白仍表现红色, 再通过比较蓝色光与红色光强度的比例,计算出HbA1c的百分浓度。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抽样比较了8款采用POCT方法检测HbA1c的产品,多数产品误差结果差异性显著, 发现仅2款符合NGSP管理要求[8]。POCT方法因其简便、快速,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采用此方法,但质控问题、结果一致性的问题、溯源性问题也一直困扰着POCT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对POCT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尚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质量控制措施会影响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OCT仪器在临床上的应用。

3 NGSP和IFCC参考方法标准化工作

早在1985年,WHO以及CAP就意识到实现HbA1c检测标准化的必要性,但直到1993年,临床实验室HbA1c的检测分析状况还相当混乱。CAP的精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同一份样本的检测,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在4.0%~8.1%之间,不同的检测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和不准确性。

由于HbA1对糖尿病的特殊诊断价值,而不同检测系统间差异较显著,因此,HbA1c检测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得到了IFCC的广泛关注[9]。目前,由WHO牵头,较成熟的HbA1c检测的国家性标准化网络体系(DCM)主要有3个:NGSP、瑞典的Mono-S体系和日本的糖尿病协会/临床检验协会体系(JDS/JSCC)。这些独立的检测体系虽然内部设计严谨,保证了体系中各个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但缺点是检测分析方法基于各自体系确定,体系间没有可比性。因而建立HbA1c检测的国际标准化体系势在必行[10]。基于临床应用需要,美国ADA由NGSP推动HbA1c标准化工作,该项工作得到了IFCC的认可,IFCC在1995年组织专家成立了HbA1工作组,目的是推动实现一个统一的国际HbA1c标准化参考物,并制定了明确的检测HbA1c的参考方法,做为一级参考物质提供给NGSP作为新的标准,并于2002年正式发表了HbA1c的参考体系[11]。其重要内容包括:①明确HbA1c定义,明确了其分子结构:即在非酶促作用下,将与葡萄糖结合的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定义为稳定的葡萄糖基化的血红蛋白;②确定了国际标准的HbA1一级参考物质;③建立特异性满足要求的参考方法:即HPLC-质谱或HPLC-毛细管电泳法;④建立了全球参考实验室网络,使溯源链可以传递。由于IFCC方法高于上述3个国家的指定比对方法,但结果又低于以上指定比对方法,其间可通过公式换算,易给临床医师、患者、科研工作者造成一定的混淆。

国际化体系建立在检测结果具备广泛的可追溯性这一原则之上。为建立一个具有可追溯性的检测体系,IFCC委员会将HbA1c定义为Glu稳定的与B链N-端残基糖基化结合的血红蛋白,并提供两套参考方法,这些参考方法已在2001年6月获IFCC批准。为了与目前广泛应用的NGSP/DCCT/UKPDS单位相区别,IFCC体系采用mmol/mol作为单位,例如,NGSP/DCCT/UKPDS体系中的7%即等同于IFCC体系中的53mmol/mol。IFCCHbA1c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使用的参考方法为:首先用HPLC方法来分离收集HbA1c,再用毛细管电泳或质谱的方法对分离物进行定量,外周血中氨甲酰化血红蛋白、乙酰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变异体均不会对该参考方法造成干扰。以此方法制备了HbA1c国际一级参考物质。2010年,为实现HbA1c全球标准化目标,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共同召开会议,统一认识,达成一致的内容如下:①同意采用IFCC参考测量程序制备的HbA1做为国际标准一级参考物质,并作为厂商校准HbA1c的新的全球标准;② 使用新的IFCC方法来确定国际认证程序,并对现有的国际参考实验室网络进行评估认证,研究探讨美国的NGSP网络和瑞典、日本等的网络实验室结果互通性可能;③现有厂商和临床实验室暂不改变HbA1c报告的单位。在国际参考实验室网络研究中更主要关注HbA1c与平均血糖的关系。

虽然HbA1c检测的技术方法采用了包括层析技术、酶学技术、免疫学分析技术、电泳技术、POCT快速检测技术等,但非特异性血红蛋白干扰问题仍然存在。标本因素如:红细胞寿命缩短、 血红蛋白结构变异、乙酰化血红蛋白、氨基甲酰化血红蛋白及标本高胆红素和高脂血症等,均可造成HbA1c值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基于HbA1c对糖尿病管理的临床价值,虽然检测方法不同,但可以通过加强标准化的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加强实验室室内质控工作和有效的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等,实现在不同方法间测定HbA1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4 我国临床实验室检测HbA1c的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将HbA1c用于糖尿病诊断,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虽开展HbA1c实验室间质量评价已近10年,但尚未建立有效的量值溯源体系;评价方式和方法也有待提高。②国内生产厂商尚不能提供临床实验室可溯源的校准品,实验室内质控品等均没有国产化,临床实验室为降低成本而未能严格开展质控工作。③技术支持的滞后导致使用操作不规范,尤其凸显在POCT方法上。④对异常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干扰知识缺乏、无法提供干扰的验证实验和不能对测定结果给予临床合理解释等[12]。我国HbA1c测定标准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HbA1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近3年的实验室间质评结果证实,我国HbA1检测的系统误差CV值在5%~7%,难以满足IFCC要求CV值小于3.5%的目标。究其原因,多种HbA1c检测方法均有使用,但不同方法之间结果互通性的研究尚缺乏,结果不一致性问题的技术手段尚在探索中,缺乏国家层面的方法学标准化的认证和认可,导致各实验室间多种检测方法并存,增加了标准化工作难度。其测定所用的仪器、试剂、质控品和校准品多依赖进口,质量控制手段尤其是实验室内质控方面因成本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各实验室间HbA1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因此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暂未将HbA1c列为糖尿病诊断指标。随着对HbA1干扰因素研究的日益深入,HbA1c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越来越大,面对潜在糖尿病及新发病患者逐渐增多,临床医生充分认识到与临床检验医生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国HbA1c检测标准化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检测》为我国首个HbA1c实验室检测的国家标准。另外,为了实现HbA1c检测全球标准化的目标,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分别依托IFCC建立HbA1标准化网络平台,已基本建立了HbA1c参考体系,有望形成具有规范化的统一标准。上海市临检中心在2012年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牵头启动了上海地区GHb检测结果一致性计划,目前已覆盖全国70多家临床实验室,使各实验室间CV值降至0.94%~4.22%之间。同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按照IFCC参考体系建立了基于质谱法制备的HbA1c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对促进HbA1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厂商校准品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逐步推行GHb临床参考测量实验室的认可工作,保障了HbA1c量值溯源体系的建立,也为HbA1c的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HbA1检测标准化的专家共识明确指出,我国的HbA1c检测将IFCC的一级参考物作为国家参考物质,其测量方法需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要求,并溯源至IFCC;开展检测HbA1c的临床实验室必须开展常规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并需参加省以上临床检验中心的实验室间质评,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13];同步开展我国变异血红蛋白对HbA1c检测系统影响工作的研究。上述措施对促进GHb标准化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依据ADA导则的精神,倡导临床实验室应至少保证两个检测系统进行HbA1c测定。在使用离子交换HPLC检测HbA1c的同时,如发现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干扰可使用另一方法进行验证。这种做法就保证了GHb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实验室内减少了异常血红蛋白对HbA1c检测结果的假性干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异常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的影响问题比较突出。目前,随着交通的便捷化,人口流动的增加,北方地区对于新发糖尿病患者也应当高度重视异常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变异体对HbA1c检测结果造成的干扰,临床实验室工作者应普及和充实这方面的知识。各地临床实验室应时刻注意异常血红蛋白对HbA1c检测结果的影响。

5 结语

HbA1c是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全球范围内HbA1c检测结果的差异正逐步缩小。理想的实验室间CV值应当小于3.5%。国内应加快异常血红蛋白对检测系统干扰因素的分析,同时改良诊断技术方法,提高和加快推进HbA1c检测标准化工作,使糖尿病患者获益。每个临床实验室需充分认识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同时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内质控和实验室间质评等保障程序,对新引入HbA1c检测方法在用于临床检测前必须进行系统性验证工作。在区域范围内建议设置HbA1c检测的验证系统,提高及早识别异常血红蛋白干扰的能力,做到各系统间相互验证。目前,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HbA1c时尚未发现变异血红蛋白造成的干扰,但对这种方法仍需深入研究才能作出客观的判断,这需要各实验室间共同协作,同时建立国内异常血红蛋白干扰的网络信息平台,从管理层、生产厂商和临床实验室三方面共同协作才能实现。为了实现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管理和治疗,应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合作,充分认识HbA1c干扰因素,最终使患者获益。

[1]AudekCD,HermanWH,SacksDB.etal.Anewlookatscreeninganddiagnosingdiabetesmellitus[J].JClinEndocrinolMetab,2008,93(7):2447-2453.

[2]YangW,LuJ,WengJ,etal.Prevalenceofdiabetes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10,362(12):1090-1101.

[3]HanasR,JohnG. 2010ConsensusstatementontheworldwidestandardizationofthehemoglobinA1cmeasurement[J].PediatricDiabetes,2010,11(4):209-211.

[4]WorldHealthOrganization.Useofglycatedhemoglobin(HbA1c)inthediagnosisofdiabetesmellitus:abbreviatedreportofaWHOconsultation[R].Geneva,2011:1-25.

[5]Lenters-WestraE,SlingerlandRJ.HemoglobinA1cpoint-of-careassays:anewworldwithalotofconsequences[J].JDiabetesSciTechnol,2009,3(3):418-423.

[6]ShimaK,EndoJ,OimomiM,etal.InterlaboratorydifferencesinGHbmeasurementinJapan,thefifthreportoftheGHbstandardizationcommittee,theJapanDiabeteaSociety[J].JJapanDiabSoc,1998,41(2):317-323.

[7]ArnquistH,WallensteenM,JeppssonJO.Standardsforlong-termmeasuresofbloodsugarareestablished[J].Lakartidningen,1997,94(50):4789-4790.

[8]AldasouqiSA,GossainVV.HemoglobinA1c:past,presentandfurure[J].AnnSaudiMed,2008,28(6):411-419.

[9]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tandardization.ISO17511.Invitrodiagnosticmedicaldevicesmeasurementofquantitiesinsamplesofbiologicalorigin-metrologicaltraceabilityofvaluesassignedtocalibratorsandcontrolmaterial[R].Geneva:ISO,2003.

[10]ConsensusCommittee.ConsensusstatementontheworldwidestandardizationofthehemoglobinA1cmeasurement: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Diabetes,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ClinicalChemistryandLaboratoryMedicine,andthe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J].DiabetesCare,2007,30(9):2399-2400.

[11]HanasR,JohnG.IngernationalHbA1cConsensusCommittee2010consensusstatementontheworldwidestandardizationofthehemoglobinA1cmeasurement[J].DiabetesCare,2010,33(8):1903-1904.

[12] 陈文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及有关问题[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11):803-804.

[1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13-21.

Rapidlyadvancestandardizationprocessofglycosylatedhemoglobintests,promotediabetesclinicaldiagnosisandconsistency

GaoShejun,LiHong

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theFourthHospitalofHebeiMedic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1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GaoShejun,Email:gaoshe@sina.com.cn

Glycohemoglobin(HbA1c)isimportantforassessinglong-termglycemiclevelsanddiabeticcomplicationsofbloodvesselsindiabeticpatients.However,therearesignificantlydifferencesinbiasbecauseofvarioustestmethodsandtechnologicalcapabilitiesindifferentlaboratories.In2010,HbA1cwasincludedinnewguidelinesfromADAfordiagnosingdiabetes,andrecommendedbyWHOin2011.AllthosepromotedthestandardizationprocessofHbA1ctests.SignificantachievementsofHbA1cstandardizationhavebeenmadeinsomepartsoftheworld,butthereissomegapinourcountryandothercountries,furthereffortisneededinthestandardizationofHbA1cmeasurement.

diabetesmellitus;hemoglobinA1c

高社军,Email:gaoshe@sina.com.cn

R

A

1004-583X(2017)04-0291-06

10.3969/j.issn.1004-583X.2017.04.005

2017-03-21 编辑:张卫国

猜你喜欢
糖化变异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变异危机
变异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变异的蚊子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