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龙伟 赵峰进 黄康东
(河池市蚕种场,广西宜州 546307)
两广二号原蚕种茧蚕蛹后期低温抑制保护对产卵的影响
覃龙伟 赵峰进 黄康东
(河池市蚕种场,广西宜州 546307)
为了缓解蚕种供应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对两广二号原蚕种茧进行后期低温抑制保护,结果表明:在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对交的中系原种(932·芙蓉)在21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6 d,或者在16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4 d,母蛾产卵量均不减少,不良卵率也没有明显上升;在16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6 d,或者在7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 d,母蛾产卵量略有下降,不良卵率略有上升;在7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4~6 d,母蛾产卵量略有下降,不良卵率明显上升。日系原种(湘晖·7532)在21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6 d,或者在16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 d,母蛾产卵量均略有下降,不良卵率上升不明显;在16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4~6 d,或者在7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2 d,母蛾产卵量均下降明显;在7 ℃的温度下抑制保护4~6 d,母蛾产卵量明显下降,不良卵率明显上升。因此,生产上应尽量不用低温抑制两广二号日系原蚕种茧。
两广二号;种茧;低温抑制;一代杂交种;产卵量;不良卵率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生产占全国的比重逐渐增加,2015年全区桑园面积超过200万hm2,约占全国桑园总面积的24.4%;一代杂交种饲养量725万张,约占全国总饲养量的45.7%;蚕茧产量28.65万t,约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44.9%[1]。广西基本上都是在原蚕区饲养原蚕,上蔟7~9 d后由蚕种场收购原蚕种茧,将原蚕种茧从原蚕区运回蚕种场繁育一代杂交种。由于蚕茧价格不稳定,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会随蚕茧价格的波动出现季节性波动,要求增加或减少蚕种供应量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一代杂交种的供求平衡。有些时段蚕种需求偏紧,各蚕种场便纷纷扩大一代杂交种繁育量以满足蚕种市场的需求,但蚕种场一代杂交种的繁育能力受生产场地的限制、临时工不足以及多变的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些批次的原蚕种茧运回蚕种场后,由于处理不及时,削茧、鉴蛹来不及,造成原蚕种茧蚕蛹出蛾自交,浪费了大量的原蚕种茧。针对这些状况,各蚕种场通过购置空调、建冷库等等技术措施,以期通过控制温度来调节原蚕种茧蚕蛹后期的发育速度,缓解种茧处理不及时的矛盾。但种茧蚕蛹保护温度过低、时间过长,又会引起不产卵蛾增多、母蛾产卵量减少、不良卵率增加等问题[2]。为此,我们设计了两广二号原蚕种茧蚕蛹后期低温抑制保护试验,希望找到合适的温度和时间,确保蚕种质量,避免两广二号原蚕种茧蚕蛹的浪费。
1.1 试验材料
两广二号原蚕种茧:932·芙蓉(中系)、湘晖·7532(日系),在河池市蚕种场巴马原蚕点选饲养932·芙蓉、湘晖·7532原蚕各1户,于2016年5月15日收购种茧,种茧大小适中(公斤茧颗数在700粒左右),良蛹率97%以上,蛹体结实健康,同时避免其他因素对产卵的影响。
1.2 试验方法
定期剖茧观察种茧蛹的发育进度,待原蚕蚕蛹复眼变成深褐色、部分变成黑色后,各取932·芙蓉、湘晖·7532种茧2.50 kg,分为10区,每区约0.25 kg种茧(175粒左右),分别放在温度为7、16、21 ℃的低温室,分别保护2、4、6 d,共9个低温抑制试验处理区;以放置在温度为25~26 ℃的保护室进行种茧蚕蛹正常保护的处理为对照区,每个蚕品种的原蚕种茧蚕蛹共设10个试验处理区。当各试验处理区达到低温保护设定的时间后,从低温保护处取出转放于对照区同一保护室内用与对照区相同的保护温度(25~26 ℃)继续进行种茧蚕蛹保护,直至发蛾。期间继续剖茧密切关注蚕蛹发育进度,待绝大部分蚕蛹的复眼变成黑色后削茧倒出蚕蛹,然后将每个试验处理区供试原蚕蚕蛹统一调整为雌蛹50头,雄蛹70头;发蛾后,用同一温度处理区的雌雄蛾交配繁育一代杂交种,母蛾交配后分开单蛾产卵,产下的蚕卵在25~26 ℃自然环境下保护10 d。调查不产卵、少产卵(产卵量在200粒以下)母蛾数、正常产卵母蛾的产卵量、正常产卵母蛾产不良卵量、不良卵率等指标[3]。
2.1 不同温度不同保护时间对雌蛹发蛾的影响
2.1.1 不同温度不同保护时间对932·芙蓉雌蛹发蛾的影响 2016年5月15日种茧收购运回场部后,即开展剖茧调查种茧蚕蛹的发育进度,2016年5月16日上午部分原蚕种茧的蚕蛹复眼呈黑色开始低温抑制处理。从表1可以看出,932·芙蓉对照区[即在常温(25~26 ℃)的保护室放置]2016年5月19日(第4天)出1只苗蛾,5月20日出蛾15只。用21 ℃保护2 d的处理区,932·芙蓉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与其对照区相比均无明显推迟;用21 ℃保护4 d的处理区,932·芙蓉于5月20日出苗蛾,盛发蛾在5月22日,与其对照区相比均推迟1 d;用21 ℃保护6 d的处理区,932·芙蓉于5月21日在低温室出苗蛾,5月22日在低温室盛发蛾,盛发蛾的时间与其对照区相比推迟1 d。用16 ℃保护2 d的处理区,932·芙蓉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与其对照区相比都推迟1 d;用16 ℃保护4 d的处理区,932·芙蓉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2 d;用16 ℃保护6 d的处理区,932·芙蓉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3 d。用7 ℃保护2 d的处理区,932·芙蓉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2 d;用7 ℃保护4 d的处理区,932·芙蓉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4 d;用7 ℃保护6 d的处理区,932·芙蓉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6 d。
表1 两广二号原蚕种茧蚕蛹后期低温抑制保护的雌蛹出蛾时间
对照区为自始至终在保护温度(25~26 ℃)进行种茧保护,直至发蛾。
2.1.2 不同温度不同保护时间对湘晖·7532雌蛹发蛾的影响 湘晖·7532对照区[即在常温(25~26 ℃)的保护室放置]5月20日(第5天后)出蛾17只,5月21日盛发蛾。用21 ℃保护2 d的处理区,湘晖·7532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与其对照区相比均无明显推迟;用21 ℃保护4 d的处理区,湘晖·7532于5月20日出苗蛾,盛发蛾在5月22日,与其对照区相比均推迟1 d;用21 ℃保护6 d的处理区,湘晖·7532于5月21日在低温室出苗蛾,5月22日在低温室盛发蛾,盛发蛾的时间与其对照区相比推迟1 d。用16 ℃保护2 d的处理区,湘晖·7532于5月20日开始出蛾2只,5月21日盛发蛾,盛发蛾的时间与其对照区相比推迟不明显;用16 ℃保护4 d的处理区,湘晖·7532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2 d;用16 ℃保护6 d的处理区,湘晖·7532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3 d。用7 ℃保护2 d的处理区,湘晖·7532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1 d;用7 ℃保护4 d的处理区,湘晖·7532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4 d;用7 ℃保护6 d的处理区,湘晖·7532与其对照区相比,出苗蛾和盛发蛾的时间都推迟6 d。
2.2 不同温度不同保护时间对不产卵、少产卵母蛾数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9个试验处理区中,932·芙蓉不产卵、少产卵母蛾数与其对照区相比,差别不大;湘晖·7532在7 ℃保护6 d这一处理区不产卵母蛾有6只,与其对照区相比有明显增加。
表2 两广二号原蚕种茧蚕蛹后期低温抑制保护的母蛾产卵量及蚕卵质量情况
发蛾当天9:00配对交配,14:00拆对投蛾产卵,次日晨7:00袋蛾。
2.3 不同温度不同保护时间对母蛾产卵量的影响
2.3.1 不同温度不同保护时间对932·芙蓉的母蛾产卵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932·芙蓉的3个试验处理区保护温度对母蛾产卵量的影响都较小,21 ℃保护2~6 d的3个处理区,母蛾产卵量都不受影响;16 ℃保护2~4 d的2个处理区,母蛾产卵量也不受影响,16 ℃保护6 d的处理区,母蛾产卵量与其对照区相比降低了4.7%;用7 ℃保护2 d的处理区,母蛾产卵量不受影响,用7 ℃保护4~6 d的2个处理区,母蛾产卵量与其对照区相比降低了1.9%~3.9%。
2.3.2 不同温度不同保护时间对湘晖·7532的母蛾产卵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湘晖·7532的3个试验处理保护温度中,7、16 ℃对湘晖·7532母蛾的产卵量影响较大,21 ℃对湘晖·7532母蛾的产卵量影响较小。7 ℃保护2 d的处理区,母蛾产卵量与其对照区相比降低了6.3%,7 ℃保护4 d的处理区,母蛾产卵量与其对照区相比降低了28.9%,7 ℃保护6 d的处理区,母蛾产卵量大量减少,与其对照区相比降低了63.1%,表明随着7 ℃保护时间的增加,母蛾产卵量急剧下降。16 ℃保护4~6 d的处理区,母蛾产卵量与其对照区相比降低了7.8%~8.1%,16 ℃保护2 d的处理区,母蛾产卵量与其对照区相比降低了4.6%。21 ℃保护2~6 d的3个处理区,母蛾产卵量与其对照区相比降低了2.3%~4.2%。
2.4 不同温度不同保护时间对不良卵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21 ℃保护2~6 d的3个处理区,932·芙蓉和湘晖·7532不良卵率与其对照区相比均无明显增加。932·芙蓉和湘晖·7532在16 ℃保护2~4 d的2个处理区,不良卵率与其对照区相比均无明显增加,16 ℃保护6 d的处理区,932·芙蓉的不良卵率增加了2.77%,湘晖·7532不良卵率增加了1.99%。7 ℃保护2 d的处理区,932·芙蓉不良卵率与其对照区相比增加了2.31%,湘晖·7532不良卵率与其对照区相比增加了2.17%;7 ℃保护4 d的处理区,932·芙蓉不良卵率增加了8.15%,湘晖·7532不良卵率增加了12.71%。7 ℃保护6 d的处理区,932·芙蓉不良卵率增加了12.72%,湘晖·7532不良卵率增加了18.96%。
2.5 不同温度不同保护时间对不越年卵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在7 ℃保护处理区的中、日系2个原种的不越年卵率都有明显增加;16 ℃低温保护这一处理,932·芙蓉的不越年卵略有发生;其他处理区未发生不越年卵。
蛹期是完全变态昆虫的关键时期,是卵巢发育及卵细胞发育成熟阶段,受外界环境影响极大[4],低温保护不但影响蛹的发育时间,接触过长时间的低温对蛹的发育健康影响也很大。但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的低温保护在生产上还是可以用来进行发蛾调节的。
低温抑制保护一定程度可以推迟发蛾时间,抑制保护温度越低、保护时间越长,推迟发蛾的时间越长。同等条件下,932·芙蓉推迟发蛾比湘晖·7532的效果稍明显一些。
低温抑制保护对湘晖·7532的母蛾产卵量影响比较大,所以建议生产上应尽量不要用低温抑制保护湘晖·7532种茧蚕蛹。932·芙蓉种茧蚕蛹可以在21 ℃的温度抑制保护6 d,16 ℃的温度抑制保护4 d,对母蛾产卵量、不良卵率影响较小;16 ℃的温度抑制保护6 d,或者7 ℃的温度抑制保护2 d,932·芙蓉的母蛾产卵量略有下降,不良卵率略有上升,但还在生产允许的范围内。湘晖·7532种茧在21 ℃的温度抑制保护6 d,或16 ℃的温度抑制保护2 d,母蛾产卵量略有下降,不良卵率无明显上升,生产上也可酌情使用。
低温抑制保护的原蚕种茧应均匀薄放,以使其感温均匀,防止原蚕种茧堆热,达不到降温抑制推迟出蛾的效果。晚秋季原蚕上蔟及原蚕种茧保护应注意及时升温,避免原蚕种茧蚕蛹长时间接触过低的温度。
[1] 封槐松.2015年全国蚕桑生产情况统计汇总表[J].中国蚕业,2016,37(2):98.
[2] 浙江农业大学.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59-60.
[3] 冯家新.蚕种繁育专题[M].杭州:浙江大学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2012:171-173.
[4] 张金祥,高建华,姚琼莲.家蚕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的影响[J].北方蚕业,2010,31(3):19.
10.16839 /j.cnki.zgcy.2017.01.005
2016-11-21;接受日期:2016-12-09
信息:覃龙伟(1972—),男,广西宜州,本科,农艺师。 Tel:0778-3110548,E-mail:hcczqlw@163.com
S882.3+1
B
1007-0982(2017)01-0020-04
ISSN 1007-0982; CN 32-142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