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学校本科生创新能力教育的思考与定位

2017-04-08 03:57王继忠贾双林王营杨智博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能力

王继忠++贾双林++王营++杨智博

从地方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创业应用技术人才实际操作模式出发,结合目前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对地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论述,并对它与实践教学及理论教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创新教育在地方高等学校的地位。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高等教育是传播和应用知识创新体系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已经在国际经济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较强的竞争实力,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也是因为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是具有多样性的。本文结合地方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培养方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探索出一套适合地方高校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灵活的培养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地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及培养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以获取基础知识为依托,以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为核心,以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充分体现了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的框架结构和基本活动项目。为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自身知识潜能,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和生存能力等,然后提升自身知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素质,再与自身综合的能力整合,从而激发创新精神并形成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创新精神牢固心中,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形成创新应用型人才。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周期适当调整。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产生的内在条件,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终目标。学生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遵循“兴趣驱动、突出重点、重在过程”的原则,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训练内容改革,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兴趣。

(一)根据学校特点实时调整培养方案和办学模式

高等学校是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要以学生为本,妥善处理好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方法、师资力量和学生社团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直接和间接渗透作用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各环节中。实时调整培养方案,应是大幅度提高实践学分比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可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点,体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包括学分置换与学籍异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组织本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获得,也可以参与创新教育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中发现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创新教育培养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体系

要应对新的形势,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通过对近几年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我们除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并行式培养模式外,还尽量多的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设备的改造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实践教学环节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改进传统的演示性、操作性实验教学内容,以多内容、多形式的综合设计性实践训练模式替代简单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体系能力。调整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的设置,保证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更加合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一项科学研究训练或能够撰写一篇科研论文。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关制度,探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方式和考核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三)实行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并行培养模式

根据不同学科教育的特点,特别针对理、工科类专业实践性环节要求较强的实际情况,可以将专业教学分成专业基础课学习、专业课学习、毕业论文(设计)三个主要教学阶段。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过程分为创造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训练、综合训练三个层次,分别渗透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如图1所示。

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实施环节的安排,在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环节、课外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各教学环节中全面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思维融入学生全学程,贯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始终,对新学期入学的新生,聘请学院资深的教授讲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现状,让学生知道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特点,对将来工作去向和在校期间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参观实验室教学设备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随着培养过程的深入,使用这些实验设备,并有机会改进。

提高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使得部分同学因为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创新创业能力大大提升,不仅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表现优异,而且在毕业后求职过程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获得了非常好的职位和薪金,对于考研的同学在研究生复试中招考单位也给出较高评价。

二、创新教育在地方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定位

(一)统一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从目前来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地方高校的培养人才的薄弱环节。素質是先天生理基础受到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一些具备较高素质的人,能够使知识和能力更大效率地发挥作用,从而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是辩证统一的,全面注重素质教育,就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个体差别,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是探索精神的培养,坚持对知识再次发现的探索式的学习观念,保持学生拥有科学研究精神。其次,要注重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将现有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合理的搭配,以产生新的知识,也可以将知识进行分解后再组合,产生新的功能、内容和价值。第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先考虑创新意识,由此可以产生创新行为,通过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

(三)创新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定位

采用理论教学、基础实验教学和创新实验教学并重模式。首先要保证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教学的完成质量,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创新教育,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市场需求,要以“能力本位,技能优先”为主导思想,建立完善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和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全面提高创新教育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学生要重点在技术与产品方面进行创新结合,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三、创新教育要注重社会的需求,完善日常工作制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生专业教育、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学校要统筹安排,全员实施,靠某一个教学单位或者一个职能部门是难以完成创新教育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由学校各相关教学、科研单位、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来完成,组织分工明确,协同创新,共同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同时,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标准。培养出的创新创业人才要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要求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努力把握市场新需求,减少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滞后性,为经济社会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创业人才。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创新教育要有好的激励政策,良好的、健全的激励机制可以正确的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教育中来,能够使得学校的创新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引导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可以有效的保证创新教育水平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鼓励教师参与到创新教育过程中,并在政策上给与倾斜,如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与支持,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竞赛获奖要有奖励,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可以作为业绩突出教师对待。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指导教师认定教学工作量;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还要保证创新活动经费足额到位。对于项目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学校制定相关奖励机制,按照相应级别进行奖励并认定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

四、结束语

学生的创新教育思想是创新能力的内部条件,还要解决好外部环境的影响及指导教师的有关因素,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全校上下齐心合力,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激情,同时在创新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琼,声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6):99-101.

\[2\]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158-160.

\[3\]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淺谈.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12-14.

\[4\]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7):21-24.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