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业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于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情感中,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愉快体验之中。在这种情感体验下,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情境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兴趣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相当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即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而又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态度体验,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应用情境、趣味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等,寓抽象的数学知识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讲解更加生动,更富有趣味性,避免了学生单调枯燥的学习,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同时,使得学生在感性認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之所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以解决心中的困惑,达到释疑的目的。
三、科学采用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而在新型的学校教育。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师,在面临“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来教学,就很难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对从事数学教学的工作者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我的做法是,在课堂上,我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1)数学史激趣。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在的学生仍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2)故事激趣。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