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静
摘 要 从日常教学场景或教学活动入手,在总结青年教师诸多教学困惑的基础上提出四项对策,以期从根源上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新一代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困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34-03
Study on Educational Mentalit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SHAO Jing
Abstract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daily teaching scene or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n concludes confusion on education and suggests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from the root,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high qual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con-fused
1 前言
高校青年教师身上体现出的鲜明特征十分多样,有人关注他们的职业“名声好”“受人尊敬”,有人关注他们的“稳定性高”,也有人关注他们的科研“压力大”,还有人关注他们的收入“普遍过低”,等等。本文则更为关注他们的教学过程,关注70后、80后的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遭遇”90后的当代大学生时,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变和心理的调适,又该如何运用特殊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方式满足90后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诉求。
2 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困惑
在适应了二十来年的学生角色后,一批70后、80后的高学历人才终于有了另一重身份——高校教师。此时,他们不仅需要适应从讲台下到讲台上的转换,还得适应与有着鲜明个性的90后大学生打交道,承担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面对环境、角色等诸多方面的转换,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在所难免。
笔者作为众多高校青年教师中的一员,在一年多的教学经历中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困惑,而这几点困惑与90后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相互照应且密切相关。
学生给教师打分? “学生给教师打分?”当笔者第一次听到“学生每学期需要给教师评分”的陈述句时,发出的是惊讶的反问句。想着自己20多年来年年被教师评分,想着终于“媳妇熬成婆”,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给学生以中肯的评价,没想到现在的大学生评教政策在教师给学生评分的同时也让学生给教师评分。这让刚刚进入教学环境,还没来得及适应讲台的年轻高校教师着实“困惑”了一把。
目前,有的高校将学生给教师的教学评分结果作为评判教师教学质量或工作业绩的一种依据,还有一些高校甚至将其作为末位淘汰教师的主要依据。要么是和工资挂钩,要么直接同岗位挂钩,70后、80后的年轻教师为难了:究竟是撇开工资、岗位要素,对学生严格要求,还是上课多说些笑话,“邀宠”“讨好”他们呢?一边是就业难和大学生的求学渴求,一边则是许多大学生监督权利的异化: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成为“变相筹码”。难怪有学者批判大学生评教制度如果执行得不好,就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老师是最先的受害者,学生则是最终的受害者。”[1]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受学生评教制度的影响,真正做到负责任地对待教学、对待学生,恐怕是如今高校青年教师首先需要理清与解决的问题。
“低头族”们,抬抬头吧! 如果说“学生给教师打分”属于教学环境给教师带来的困惑,那么接下来涉及的几点内容,则是属于90后的大学生给教师带来的难题了。高校青年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并不是如何适应讲台、如何讲解PPT、如何板书,而是如何對付各种电子产品,如何让“低头族”抬起小脑袋,如何让90后的电子产品迷关注课堂。
针对“低头族”频现大学校园现象,有记者曾以班级为单位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竟然有6成以上的大学生坦言自己每天上课会玩手机[2]。包括笔者在内的高校青年教师十分困惑,要让自己的课讲得比手机中的微信、QQ、小说、游戏还要生动,要让看似安静的课堂真正充满渴求知识的双眼,要让拿着手机的双手拿起笔和纸,认真做笔记,这些场景是多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针对课堂“低头族”是该放任还是该严管?
迟到,迟到,还是迟到…… 想象一个场景,当你早早起床,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带着精心准备的PPT,提前10分钟到达课堂,面带微笑,准备上课;上课铃响了,80个学生只到了近一半,还有一半呢?旷课?不,他们只是陆陆续续晚到几秒或几分不等而已。于是乎,刚讲到绪论,有的学生拿着手机进来了;刚讲到第一点,又有学生抱着豆浆进来了;当讲到第二点的时候,听到欢笑的一群学生慢悠悠地轰进来了,好像教师根本不存在……
于是,你很生气,等10分钟后学生终于到齐了,你义正词严地宣布了课堂纪律:再次重申,迟到将影响平时成绩!以为会有效果,没想到,下节课迟到依旧,姗姗来迟的学生有单枪匹马,有成双成对,有拉帮结派。于是,每一节课都为学生迟到这件事纠结好一阵,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样的纠结……
“老师,你就将就着看吧。” “老师,你就将就着看吧。”这是一个学生在上交电子版期末作业的时候在邮件中对笔者说的,看完这句话是又好气又好笑,想着自己在当学生的时候,哪里敢跟教师说这样的话?想着现在的90后大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究竟是怎样的位置?没有敬畏,无所顾忌,知道自己的作业教师可能不满意,但还是可以让教师“将就着看”。遇到这样“敢说敢做”的学生,又要困惑了:是真的抱着“将就着看”的心态批改作业,还是把内心的不平表现到一个极低的分数上?要么直接把这个学生揪到面前,好好给他讲一讲什么是“尊师重道”;要么直接忽视,反正现在的大学生都是这样,就当没看见这句话算了……
3 在困惑中寻找契机
70后、80后的高校年轻教师恐怕几乎都经历过上文中类似的事件,面对千奇百怪的教学困惑,一味怨天尤人必定于事無补,是不是应该稍作停留,静下心来思考一番:有没有突破重围的机会,在困惑中艰难地寻找契机?
知己知彼 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有利有弊,有不少学者甚至在争辩这一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制度层面的决策,普通的高校青年教师可能无力改变,但至少能够通过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实践经验,逐渐适应这一制度,使得这一制度在有利于学生监督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心中的那杆秤平衡起来,改变目前众多教师抱怨、排斥制度的状况。
笔者认为,在学生评教困惑下寻找到的契机是这一关键词——知己知彼。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学生的评价,高校青年教师在缺乏教学经验、手足无措的情况下,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在评价教师时的心理、评价的标准等问题。90后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很多情况下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之中,但同样,他们也敢做敢当,敢说敢讲。如果一名教师真正博学、优秀、具有人格魅力,态度认真、积极工作,而不是为了好的教学评价向学生“邀宠”,作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大学生一般会具有理性的思维,那种最为直白的“老师其实是为了我们好”的思想也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扎根。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态度是否认真其实是决定其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教师是将目前的工作看作一项职业来做,还是当成一项贯穿终生的事业来做,两者所产生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都是有差异的。为此,只要自己的教学态度是认真的,如果还没有获得学生的认可,就需要从教学方法、师生交流等方面下功夫。了解了学生的评价心理,反省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就可以从根源上打破“望学生评教而生畏”的现状。
顺水推舟 在调查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时,有一部分学生自称,上课用手机是为了更好地听课。“我经常用手机百度老师提到的一些单词、概念和时间,及时解开疑惑,一边听课一边用手机上网查资料,听课质量也高了。所以说上网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课堂上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听课,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是说[2]。针对课堂“低头族”,如果教师没法“堵”,就只有“疏”。如何疏?正如调查中所呈现的,就是将学生手中的电子产品运用到教学中。
新闻传播学课程中尤其可以使用这样顺水推舟的教学方法,当教师发现课堂中的“低头族”越来越多的时候,可以以目前较为热门的新闻事件为由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上网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搜索一下,现在这一事件进展到什么阶段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如何,那么课堂气氛就会一下子活跃起来,一起参与事件的搜索、讨论和评价。之后,教师可以承诺学生,接下来还有机会让他们使用手中的上网工具,可以暂且抬起头来听听教师讲课,待需要运用手机上网的时候再低头看手机。相信这种针对课堂“低头族”的顺水推舟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上课一片黑压压后脑勺”的状况。
将心比心 针对大学课堂中屡禁不止的迟到现状,笔者认为,一定要采取将心比心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杜绝迟到现象。如何让学生理解教师站在讲台上被进进出出的学生一次次的打断,会有多“纠结”?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惩罚迟到的方式呢?
惩罚学生迟到的方法很多,但一旦方法不对,就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师生关系的长久发展,为此必须采取比较温和的惩戒、教育方式。比如在课堂上请那些经常迟到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或进行演讲,在他们演讲的同时,不时地打断他们,穿插讲解一些其他内容,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一次次被打断的内心感受;然后将迟到话题引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相信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些值得借鉴的高校教师处理学生迟到的较为创新的方法,比如惩罚迟到的学生跳“骑马舞”,很多学生对该惩罚方法并不“抗拒”,认为“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增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3]。其实这种惩罚方式也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将心比心的做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替学生考虑,寻找到一个既活泼又有效的惩罚方式。
亦师亦友 “老师,你就将就着看吧。”乍一看,确实有点不尊重教师的嫌疑,但细想想,也许能够从中寻找出一些让自己欣慰的成分。学生能够用这种语气跟自己说话、写信,说明90后的学生并没有像70后、80后那样,把教师当成遥不可及、难以相处的人物,而是那种可以用平常心对待、说平常话、做平常事的平常人。在90后的大学生眼中,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会使他们受到束缚,而这与他们特别自我、特别自由的心态是相悖的。
为此,高校青年教师同90后的大学生保持那种亦师亦友的状态是最为理想的。课堂里是师生关系,学习知识、探讨学问;课后是朋友关系,谈天说地,喝茶聊天。能够陪伴学生走过属于他们的酸甜苦辣,像朋友一样见证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这也是教师生涯的一种收获和财富。
4 结语
科研、教学和经济压力被高校青年教师视为“三座大山”,本文重点关注的是他们的教学现状。面对90后有个性、向往自由的大学生,70、80后的高校青年教师究竟如何正视教学困惑,从困惑中寻找契机,解决教学难题?本文列举了一些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案例,为高校青年教师提出一些能够解决困惑、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同时,期望“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困惑”这一话题能够得到各界广泛关注,从而从根源上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新一代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宇,王兴渠,蔡梦吟.简单评价搞乱师生关系:大学生给老师打分成一分钟游戏[N].中国青年报,2010-02-04.
[2]吴婷,黄小路.六成以上学生承认上课玩手机 大学课堂上的手机族引争议[EB/OL].[2012-12-18].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2/12/18/012217996.shtml.
[3]黄莹.湖大教师惩罚学生迟到课堂上跳“江南style”
[N].长江日报,201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