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2017-04-07 15:22姚文山徐建刚
山西建筑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规划空间

姚文山 徐建刚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我国文化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姚文山 徐建刚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论述了文化空间规划建设的必要性,从文化空间的历史维度入手,探索了我国文化空间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其取得的成效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几点我国文化空间规划建设的建议。

文化空间,文化规划,发展历程,城镇化

0 引言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较快,工业化进程迅速,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速阶段——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5年的56.1%。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空间也面临着更新与改造的风险,而如何协调好文化空间与社会经济发展也显得愈来愈重要。

不可否认,从1990年开始,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出台和快速增加的文化事业规划、文化产业规划、综合性的文化发展规划以及21世纪初的文化创意发展规划都表明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我国的本土文化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千城一面的出现,传统空间的侵蚀等都在暗示着我国文化空间建设还有待加强。

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对文化空间的忽视,我国文化空间出现以下问题:记忆消失、面貌趋同、建设失调、形象低俗、精神衰落、文化沉沦等。面对以上问题,有必要从文化空间的历史维度入手,对其取得成效和产生问题进行评述,以便能为我国目前和未来的文化规划提供部分建议。

1 文化空间的概念解读

文化空间是指占据一定物质空间、得到居民普遍认可、集聚文化生产和消费、集中体现城市公共文化的场所[1]。

城市是文化空间的重要载体,通常狭义上说的文化空间便是城市文化空间。城市文化空间具有物质性、展示性、传播性、公共性、互动性等,集中体现人与空间、活动的相得益彰。

文化空间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文化资源和文化需求所进行的规划[2]。其中文化空间规划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文化设施规划、文化地区规划、文化活动规划以及教育培训规划等。

2 我国文化空间发展历程

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已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的消费文化也持续增长,文化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国的文化空间规划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1 工业化时期(1949年—1978年)

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计划经济主导,城市建设围绕工业化展开,破四旧,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认为文化与城市建设关系不大,文化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香消玉损。

受生产力水平的束缚,仅有大城市兴建了一定数量的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这一时期文化空间破坏严重,北京的梁陈方案否决,多数历史遗迹惨遭血洗。这一时期,城市工业化的工业化空间代替了传统生产生活空间。

2.2 文化事业时期(1980s)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经济迎来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结构发展和转型,城市文化领域的建设逐渐复兴。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使得许多城市的古建筑得以保护;同时在当年2月,公布了我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5年,吴良镛在“城市科学研究会”上指出,城市发展既需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也需要一个文化发展战略。而后,文化发展规划逐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体系中,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城市文化战略发展规划,如1986年,广州市把文化发展纳入到城市发展之中。这一时期,政府是文化领域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

2.3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时期(1990s)

从90年代开始,经济持续走好,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文化的经济潜力和综合效益开始凸显,文化产业得到重视,文化领域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其中文化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一时期,一些大型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等设施的建设进入高潮期。由于消费文化的需要,私营文化设施如影剧院等开始迅速发展,并在空间布局上不再由政府指定地点进行建设,而是依据市场需求在城市范围内分布。文化开始与经济挂钩,并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99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单位等。在这种环境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始分道扬镳,许多城市的文化战略也在此期间形成,如大连、青岛、上海、汕头、海口等。

2.4 文化创意时期(21世纪至今)

进入21世纪,面对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文创产业开始兴起。2005年,北京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产业文化得以升级改造。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变化是文化创意及其文创产业集聚区的不断涌现。如北京798文化空间的改造,使之成为名符其实艺术天堂,这在改造城市形象、吸引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后召开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文化创意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3 成效与问题

3.1 成效

自80年代后期,文化空间规划的实施逐渐使得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中心议题之一,在文化和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1)有效推动了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开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2)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及其景观风貌的保护逐步加强,形成了“文保单位—文化保护区—文化名城”三层面的保护体系[4]。

3)文化设施的布局网络逐步形成,大型文化设施及社区级的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等设施逐步完善,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相继开展。

3.2 问题

1)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孰强孰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已经在所难免。在强势的西方文化面前,我国传统文化将立于何地,值得深思熟虑。就北京而言,浓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是北京城的宝贵财富和发展动力。然而一些新地标的出现也让人质疑。拿CCTV大楼来说,专家评委说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方案,而何清在《应当绞死建筑师?——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中标建筑方案质疑》指出:新楼设计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中国文化的审美价值标准。为此,习近平在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到“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2)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孰轻孰重。随着旅游兴起,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载体。但是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使许多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日趋减少,文化资源成为旅游发展的牺牲品。

如今,平遥古城的民俗风情街已逐渐演变成酒吧商业一条街,周庄商业盛行,也逐渐失去水乡的意境。水乡周庄、云南丽江、平遥古城等都受到过度商业化的冲击。经济和文化的平衡点引人思考。

3)旗舰项目·历史保护——孰是孰非。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由于旗舰项目具有示范效应,在城市意象改造方面见效快,因此在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方面容易优先得到考虑,而代表文化特色的老城区用地开发受限,且投资不足,造成在老城保存和维护上举步维艰。

2014太原城变如火如荼,万幢高楼拔地而起,古城已四面楚歌。遍地平房“矮小”的太原城,被高档住宅和商业大厦替代,改变着太原城的城市形象与风貌,使省会日益“洋”气。

文化建设上的矛盾,一方面有着丰富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沉淀的老城区在推土机履带下夷为平地,居民被迫搬迁;另一方面,一个个代表各种流派和风格的文化旗舰项目拔地而起。有了排名第几的标志性设施,难道我们的城市就成为了文化都市。

4 结论与思考

在整个文化空间发展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其中不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其内在的机制也不容忽视。

1)城市空间发展是文化冲突及权力争夺的结果。对于我国城市来说,城市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地方特色消失,以及对西方的盲目追捧,无疑是自身文化话语权弱势的表现。

2)规划的初衷都是好的,但事与愿违,难免出现规划性破坏。回顾过去的规划,都是描绘蓝图、一片光明、充满希望,但却未曾实现。俞孔坚提出反规划理论,倡导尽量减少规划性破坏。

3)文化空间危机的根源取决于文化价值导向。《世界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文化和人的价值观恢复到中心位置。而文化空间属于公众,公众的积极参与也是798艺术区得以保留的根本原因[5]。总之,对我国来说,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注重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协调显得格外重要。如今,我国文化空间面对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挑战,树立正确的文化规划价值观,纳入缺失的人文主义精神,必将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1] 王承旭.城市文化的空间解读[J].规划师,2006(4):69-72.

[2] 黄 鹤.西方国家文化规划简介:运用文化资源的城市发展途径[J].国外城市规划,2005(1):36-42.

[3] 赵 敬.文化规划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4):140-144.

[4] 赵 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3(5):111-117.

[5] 刘文丰.保护旧城文化遗产的内容与方法[J].北京观察,2012(7):70-71.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flection of cultural space planning in China

Yao Wenshan Xu Jiangang

(School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

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cultural spac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cultural space, explores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reviews its achievements and issu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cultural space planning in China.

cultural space, cultural planning, development process, urbanization

1009-6825(2017)02-0031-02

2016-11-08

姚文山(1989- ),男,在读硕士; 徐建刚(1960- ),男,博士生导师,教授

TU984.14

A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规划空间
空间是什么?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创享空间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