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发展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2017-04-07 05:22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田力普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强国知识产权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 田力普

聚焦创新发展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 田力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深度转化,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在我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创新已经成为助力经济增速换挡、引导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去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0次会议上强调要紧扣创新发展需求,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知识产权工作,指出知识产权是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打造更好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环境,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使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力的保护,催生更加蓬勃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潮,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表明,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突出,更加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全方位提升我国创新能力,以更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自2015年12月《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程明显加快。2016年,我国主要知识产权申请数量继续稳居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创造体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例如,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受理商标注册申请369.1万件,同比增长28.35%。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首次进入前25俱乐部,是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国家,显示出我国的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展。

然而,目前来看,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成为新时期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管理分散、效率不高,增加了创新成本。二是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弱化了创新供给。三是保护不严、环境不优,削减了创新动力。四是转化不活、渠道不畅,抑制了创新价值。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改进。

一、完善创新体制,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创新的不竭源泉。集中高效的综合管理模式,是政府现代化治理体系建立的需要,也是知识产权强国的普遍选择。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188个成员国中,仅有包括我国在内的7个国家实行专利、商标和版权管理机构分散设置。我国现有多头分散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是伴随改革开放要求分领域各自形成并延续至今的,有其历史原因和背景。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壮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这一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2016年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印发,体制性改革正式启动。建议以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创新并重,积极在地方试点探索建立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域协作。加快方案落地生根,力争通过为期1年的改革试点工作积累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逐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二、提升创新质量,促进知识产权由大到强。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和商标申请数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巨大的知识产权数量对创新创造的质量支撑并不突出。在汤森路透发布2015年“全球百强创新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无一入围。根据WIPO最新发布的知识产权统计数据,我国PCT专利申请数量(29846)仅约为美国的一半(57385),我国向至少两个主管专利局申请的同族专利在49个经济体中仅列第26位。Interbrand发布2016年公布了“2016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单”,我国仅联想、华为两个品牌入榜。这反映出我国在核心专利,知名品牌方面的缺失。版权方面,我国也同样面临精品少的问题。建议坚持“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发展理念,把握好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从知识产权申请质量、撰写质量、代理质量、审查质量、环境营造等环节多点发力。围绕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一批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改进知识产权审查和注册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激励政策,优化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体系,合理调节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持等费用。着力解决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以高质量知识产权形成核心创新优势。

三、优化创新环境,全面从严保护知识产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优化创新环境,保障创新权益,需要发挥知识产权在现代产权体系中保护无形财产权的核心作用。2016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要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体系,并设专章部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长期以来面临“侵权易、盗版多、维权难”的问题,2015年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015年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得分仅为68.72分,显示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与公众期待仍有不小差距。建议从完善体制机制、关注重点领域、加强行政执法等角度全面从严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修订进程,完善知识产权实体保护和程序制度。推动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加快将故意侵权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机制建设。加强互联网、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快速维权机制。进一步加强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以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现代产权体系的完善和运行,促进创新环境的优化和创新动力的激发。

四、挖掘创新效益,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长雨局长指出: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解决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然而,目前来看,知识产权的桥梁纽带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渠道不畅,水平不高,模式单一依然是我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关键阻碍。突出体现在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压在文件柜”“锁在实验室”“不能转”“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难题依然存在,知识产权融资“规模小”“成本高”“周期长”“额度低”问题依然突出。建议一是探索以市场配置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模式。突破传统资产管理模式,厘清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完善职务发明条例,促进科学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的建立。二是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体制机制。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形成统一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探索知识产权天使融资、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渠道,使知识产权变现更加便利,更好满足中小创新型企业需求。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让知识产权更好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三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加知识产权运用。建议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在线上和线下以互动互补为特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让知识、创意、设计、商标、发明、视频、音频、动漫、游戏原创作品通过互联网更多更快变成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未来将会出现一种知识产权密集型互联网经济新形态,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猜你喜欢
强国知识产权
追逐强国梦,奋力勇向前——北京冬奥会随想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学习强国”礼赞
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探讨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