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大科学计划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领跑实力

2017-04-07 05:22本刊两会报道组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计划科学科技

◎ 本刊两会报道组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大科学计划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领跑实力

◎ 本刊两会报道组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这是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陆续参与了一些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工程,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和工程技术队伍,但还存在缺乏长远前瞻的规划安排、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发起和牵头组织经验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为此,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问题协商座谈。

积极稳健推动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大科学计划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津培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综合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深度均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家层面尚缺乏针对国际大科技合作的战略性、前瞻性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项目的遴选还不够科学严谨,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二是立项和管理缺乏宏观协调机制,科技资源统筹管理平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缺乏跨国发起和组织运行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兼通外语和科技管理的人才基础薄弱;四是我国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的广度和深度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五是部分国际大科技合作对中国的参与还设有门槛和封锁(如国际空间站)。

对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建议研究制定由我牵头和以我为主要成员国的国际大科学合作中长期规划,体现国家战略需求、服务重大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养世界前沿的一流科技和管理人才,推动前瞻性基础研究、战略型高技术和产业发展结合。

二、严格遴选,稳步推进,量力而为,兼顾平衡。当前我国综合国力虽已大大增强,但做事仍须量力而行,切忌一哄而起、重复建设,甚至替人担纲。项目应瞄准各领域科技发展的世界前沿,统筹兼顾,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措施到位,保障有力。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规范、有利于国际大科学及工程合作的治理结构、运行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为科研共享平台的高效有序运行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按照国际通则进行管理和综合评估。

“引进、留住、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蒋作君

整体看,我国在基础理论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多处于学习跟踪、并行阶段,重大科技项目的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世界级科技成果与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承担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不足。近年来,我国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数量快速增加,领域不断拓宽,但与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一是海外人才引进工作职能交叉分散在多个部门;二是海外人才引进法规政策建设相对滞后;三是重引进、轻服务,影响外籍人才在国内长远发展规划。对此,建议:

一、统筹规划,引进大科学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探索公开招聘世界一流科学家、国际顶尖工程技术人才的新机制;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建设,将国家研发基地建设和人才引进和培养结合起来。

二、推动建立统一高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体制。整合理顺现有海外人才引进管理部门职责,推动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管理体制。

三、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法治化建设。整合规范现有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全国性海外人才引进法律法规。

四、注重人才引进后的服务工作,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真正做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以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原始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徐旭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运行和在建的大科学装置达20多个,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合理规划大科学装置建设,提升我国基础前沿科学的原始创新能力,建议:

一、以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原始创新。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处于并行和跟跑较多、领跑较少的阶段,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更是以追赶为主。对此,一方面要“补课”,在不同领域有一个相对均衡的发展,但同时也要敢于发起新的大科学计划,设计新的大科学装置,探索新领域、新理论,提出新概念。

二、逐步形成大科学装置的集群效应。应注意进行优化布局,在某些领域形成集群效应,一方面促进学科交叉、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与大学、研究机构相联合更好地服务于基础科学研究目标,提升多学科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协同效益和综合优势。

三、重视对科研队伍和管理人才的投入。建设大科学装置要向国际一流看齐;同样,对于科研活动的管理方式、以购买力计算的人员收入水平等方面也应当与国际水准具有可参照性。尤其是在几乎没有横向经费提成和技术成果转化收入的基础前沿领域,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吸引和稳定科研队伍和管理人才。

科技研究要从“跟跑”转向“并跑”“领跑”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

我国的科技研究要努力从“跟跑”转向“并跑”与“领跑”。国际科技合作也需要及时完成这种转变,进入一个“我国主导”或“参与主导”的阶段。要成功主导国际科技合作,关键是要提出好的合作项目。这类项目应具备4个条件:属于我国发展的重要需求,如提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水平;具备在我国实施的优势或潜在优势,如体制优势、后发优势、人力优势等;能导致合作各方共赢,即皆有收益,当然各方收益的大小与位置不尽相同;具备科技探索的前沿性,如在信息、生物的前沿领域,各方科学家就都会有参与探索的兴趣。

当前,我国有不少项目符合上述合作条件,比如:

一、智能城市的国际合作。随着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城市正在成为当今各国城市建设的取向和选择。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巨大,政府管理能力强大,掌握数据完整丰富,具有潜在优势,开展国际合作可以形成由我方主导的共赢。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经验与理念,引进信息、能源、环境等产业、成果和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有直接意义。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计划。在未来几十年中,人工智能(AI)将成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将广泛应用于交通、制造、信息服务、科学研究、城市建设、经济管理和国防现代化。60年来,我国一直在AI领域中不光跟跑美欧,并力求创新,在跨媒体智能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始形成优势。因此,我国需尽快实施“中国AI2.0”重大专项研究计划,并随后实施相应的国际合作计划。

猜你喜欢
计划科学科技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技助我来看云
暑假计划
科技在线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