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斌
从首个殖民帝国到欧洲病夫——
15世纪末,利比里亚半岛上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的国王金伊莎贝拉和费迪南,结为夫妻后合并各自的国家,建立起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夫妻二人还资助了哥伦布向未知世界的远航,这使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捷足先登,建立起从菲律宾到美洲的第一个世界性殖民帝国。
17世纪以后,西班牙自身却逐渐衰落下去。直到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引发西属美洲殖民帝国彻底崩溃,老迈的西班牙陷入独裁、革命、内战、复辟的循环中。
骑士精神:缔造西班牙帝国的灵魂
罗马帝国崩溃后,原西班牙行省落入信奉基督教的西哥特人之手。8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摩尔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地区,开始了对半岛800年的统治。半岛上的基督徒也从此开始收复失地的“光复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几个原本在语言、文化上各不相同的小王国在天主教旗帜下逐渐联合起来。到1492年,摩尔人在半岛的首都格拉纳达被攻陷,西班牙完成了国家统一。同一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加的斯港扬帆向西。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和一度成为西班牙属国的葡萄牙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他们大规模开发美洲,开采旧世界难以想象的金、银矿。从16 世纪中期到18世纪的250年中, 西属美洲的墨西哥、秘鲁开采了约1亿公斤白银;仅仅1493到1610年约120年里,西属美洲就生产了170吨黄金,最高峰时年产量约5吨。殖民地向母国输入大量的真金白银使西班牙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塞维利亚成为欧洲金融、经济中心。
与摩尔人的长期战火,使西班牙锻炼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巨额财富又反哺西班牙陆海军雄踞大西洋两岸。西班牙还通过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姻,迎来哈布斯堡家族统治西班牙,作为嫁妆,富庶的尼德兰(今荷兰及比利时的一部分)也成为西班牙领土。此外,西班牙还在亚洲占据菲律宾群岛作为殖民地,由此成为称雄世界的第一个全球性殖民帝国。
“光复运动”长期的军事冲突中,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强悍的武装骑士们形成了勇敢、好勇斗狠的精神气质,这一气质鼓动一批又一批西班牙冒险家,在遠洋航行死亡率极高的时代跨越大西洋去美洲探险并建立起殖民帝国。这一气质被认为铸就了西班牙在16世纪的辉煌,也成为日后衰败的滥觞。
“光复运动”造就了形式上统一的西班牙王国,但并没有弥合王国内部原本就存在的地区差异。“光复运动”本质上并不是一场民族战争,而是谋求恢复基督教对半岛统治的宗教战争,这一运动还不足以锤炼出真正统一的民族国家。长达800年反抗摩尔人的斗争中,西班牙大小贵族的领地都是一寸一寸从摩尔人手中夺取的,各省光复的时间早晚不一,组成的独立王国大小不同,各地的制度、法律习惯和经济水平千差万别。光复运动最核心的两个大国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就存在巨大差异。卡斯蒂利亚是中央集权式的,而阿拉贡则是自治的封建领地结成的松散邦联。西班牙王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像是“马赛克式拼图”组成的国家,本质上是一个松散的“大拼盘”,国家权力由王权、贵族、各自治地区的城镇议会分享。
“黄金漏斗”:盛极而衰的秘密
卡斯蒂利亚内部,欧洲第一个绝对主义王权已经逐步生长起来。西班牙王室和各级官员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国家管理混乱、浪费严重,同时频频对外开战,军费开支浩大,财政早就捉襟见肘、寅吃卯粮。这种对民脂民膏的掠夺性榨取,本来可以迅速让西班牙王国民穷财尽,早早陷入难以为继的危机,但1492年后,美洲滚滚而来的巨额金银不但意外地使西班牙王国得以续命,甚至还迈入“黄金时代”。
西班牙和同时代路易十四的法国不同,西班牙国王的最高权威是建立在宗教号召力基础上的。西班牙乐此不疲地扮演起天主教宪兵的角色,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腓力二世赶走了数千名信仰新教的弗兰德斯能工巧匠,这些人被英国接收,大大推动了英国工业,尤其毛纺织业的发展。
16、17世纪时,宗教改革席卷欧洲,各国新兴资产阶级正在蓬勃发展,但西班牙却成为欧洲的反动堡垒,也成为反新教斗争的核心。在16世纪,西班牙仅有25 年没有打仗,而在17世纪只享受了21年的和平。频繁的战争需要庞大的军费,一系列战争使西班牙大量财富耗费殆尽。1550年代,腓力二世继位时麾下拥军15万,40年后变为20万,再过40年后变为30万。
腓力二世时代,短期内国债曾激增五倍,国家宣告经济破产四次,由于缺乏财务制约,王室屡屡赖账拒付外债,使许多国家的银行破产。到17世纪初年,甚至出现过每年国库收入还不足以支付王室债务利息的情况。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代君主卡洛斯二世去世时,国库竟然连出殡的钱都拿不出来。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评价西班牙,“因占有海外财富而扩展得过快、过早,根本没有来得及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各国都在推行重商主义,实行高关税以鼓励本国产业发展时,拥有美洲金银外财的西班牙为了便于君主和贵族享乐,实行低关税政策,同时本国苛捐杂税众多。西班牙浪漫主义色彩浓烈的军事贵族们又不屑于像欧洲其他国家贵族那样去从事工商业赚钱,西班牙有限的新兴工商业在外国廉价商品竞争和本国关税盘剥下,仅有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被打击得七零八落。
西班牙还在农业方面搞了很多摧残经济的政策,规定严格限制国内粮食的价格和流通,谷贱伤农,种地还要面临各种苛捐杂税,导致农民大批破产。另一方面,西班牙的土地掌握在贵族阶层手中,农奴制比较稳固。当16世纪毛纺织业兴起、羊毛需求旺盛时,西班牙的养羊业几乎彻底摧毁了农业。
美洲巨额金银涌入西班牙,还使西班牙国内金银币贬值,工农产品价格飞涨。1597年,安达卢西亚的物价几乎5倍于世纪初的物价。这就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西班牙工商业者完全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结果不但西班牙国内所需的工业品依靠进口,甚至美洲殖民地所需也必须从其他国家购买。财富就像漏斗一样转到了英、法、荷兰这样的国家。17世纪时人评价:“西班牙像一张嘴,它进食、咬碎、嚼烂,立即送到其他的器官,除了一瞬即逝的味觉或者偶然挂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自己什么也没留下。”
到16世纪后期,西班牙的赤贫现象已非常严重。17世纪初,全国乞丐空前增多,数十万人靠修道院的施舍存活。同时,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市镇和乡村荒芜、消失,在大航海后两个世纪里,西班牙人口下降了一半。欧洲相继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这片土地上却是蒙昧主义和宿命论横行。一群西班牙神学家曾一起研究在曼萨纳雷斯和塔霍两条河之间修建运河的方案,最后他们宣布,如果上帝喜欢让河流通航,他在创造河流时就会让它们通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对西班牙评价道:“一个地方只要政治支配一切,那个地方的经济就会凋零和衰落。西班牙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缺乏议会掣肘,公共费用开支毫无限制的增加和王国政府消费的巨大压力,导致西班牙赤字激增、通货膨胀。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科尔贝尔写道:“哪个国家同西班牙人做生意越多,哪个国家的白银就越多。”金银的流出造成西班牙的工业无法生存,导致西班牙人的贫困与落后。一些西班牙官员自嘲本国是“外国人的印度”,在经过了短暂而“虚幻”的“繁荣”后,西班牙彻底地衰落下去了。